時光到哪裡呢?跑回現實了吧!就先停留片刻我們看看上海現在若何。
已經流傳很廣你可能還是第一次聽看到,這是外灘邊的一段兒真事兒。事情講在去年年初或者更長遠時間,上海一座大樓高632米的上海中心。有一個臨省的農民工參與建造這座上海中心,建完的時候,他老家的未婚妻來找他,問他這兩年在上海幹什麽?那個小夥子說,我明天帶你去看一個地方,然後他們就到了浦東陸家嘴。
站在馬路對面看著600多米的大樓,那個小夥子對他女朋友說,這個樓是我建的。但是,我沒有錢帶你進這個樓,裡面的東西沒有我買得起的,可是沒關系,在這棟樓最高的地方,我刻了你的名字。
來去往返中城市變化太快了,快到那些說“逃離北上廣神”的曾經少年郎,立馬回頭奔襲上海,再回去時候曾經不經意瞧一眼的老房子被拆了,第一次牽手女朋友那條馬路重修擴建了。快到無處安放的青春轉瞬耗在陸家嘴或浦東地基下,本地原著過著魚一樣生活,記憶短到7秒鍾,無法安放那沉澱記憶的鄉愁。
我為什麽要寫上海?
上海,簡稱“滬”或“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申。其實這跟筆者沒多少關系,早先有一部劇飾演春申君的黃軒火後,那段時間我們在公司誇人都變化了。以前介紹都地名姓名(附外號),這位是人稱萬州劉德華的某叉叉;那位是江湖人送外號蕭山金城武某某叉。為得天王巨星外號都奮鬥到走路戴墨鏡腰跨系鈴繩,於是乎眾兄弟捧場見面稱一句姑蘇區黃軒某叉某。
既然誇我帥那就寫吧,很有原則和堅持可不是因為誇我黃…黃歇…才鍾情上海。
什麽!
說他不帥!
打我臉是吧!
有種別走咱練練!
再敢小瞧姑蘇區黃軒!
3、2、1轉正題,其實“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來倒著讀一遍。由此我們引伸江南造船廠,在1965年創建後歷經一百多年歷史,也讓上海成為軍工實力突出的前排。從這裡到中部武漢長江航運線段每天船隻航行路線加起來夠繞地球十圈至多,長江注入海面吸納著由海域延伸的海運貿易,作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這裡有更多外企與其他城市相比。
很多去看上海走外灘、逛南京路就算風景區了,到東方明珠、金茂大廈高層還得買百元門票,換之別出估計難奏效。正是他超級發達和國際視角,讓人把上海的繁榮當作風景,登高樓和登泰山一樣埋單,當然小資奢侈一把可以去迪士尼樂園。
很多年前有人跟我這樣形容上海,它有兩個關鍵字“大”、“洋”。
城市規模和發展速度特別快,東部沿海城市無出其右,稱呼大上海恰當。
在鴉片戰爭後很多洋人來此貿易經商,現在外灘各式歐洲風格建築,洋氣得很。陸家嘴金融中心有著你從未聽過名字的投行名字,外資企業國內最多城市應屬這裡,稱“洋上海”也合適。
另外還有個渾然天成,浪漫非凡的稱呼——魔都。
不明就裡聽過很長一段時間後都沒明白“魔都”含義,知道看卓別林《摩登時代》才恍然大悟,整個城市猶如內核驅動的機器不間斷運轉,生活在其間稍微停留就過時,讓你看不透還讓你撥不開那層迷霧。
提到上海人可能會形容他們“精致”、“小氣”等等,如今你幾乎很難遇見純正的上海人,所接觸外國人可能都要多過,國際性大都市最大特點是傳統被磨平。這種現象在二線以上城市幾乎普遍現象,想碰見當地人問今天初一還是十五,機會少之又少。
成都叫小巷,北京叫胡同,上海叫弄堂。找石庫門弄堂能看見,很多老人保留以前生活方式,6平米宅屋中住著兩口子。新天地都市旅遊餐飲區,就是融入了石庫門建築。
若說起上海旅遊幾處很有味道地方,豫園及園側城隍廟是一處,吃貨蒙眼狂奔後感覺面前堆滿食物,哇啦啦啊呀呀堆滿食物啊!人民廣場吃著炸雞,飛到巴黎鐵塔下自在喝奶咖這樣事情都不入法眼。 就說一處吧,剩下的要不你猜是哪兒。
諜戰影視作品和小說例如本書《他是重慶方面的人》,常常會提到汪偽特工總部76號就在現在的萬航渡路435號,在上海靜安區一帶。早先這裡叫極斯菲爾路76號,所以路牌成為暗黑代號。
起初組建軍統、中統降日者為主要成員,還有黑班、地痞,這樣一支隊伍曾經活動在此,歷史從未被遺忘,但是會塵封。
當摩登都市成為很多懷揣夢想棲息地時,已經沒有眷戀紅塵氣息,更像奔騰駿馬瀟灑踏碎波於黃浦江,好在信馬由韁;更像南飛大雁,看似在雲間實則距地高百尺,隻余驚鴻一瞥。
形容上海感到很詞窮,只能引用元代文學家汪元亨“雙調·沉醉東風·歸田”一句結尾,若你不服,找他老人家理論去。
“進步去天高地險,退身來浪靜風恬。買四蹄車下牛,賣三尺匣中劍,免區區附勢趨炎。盡日看山獨卷簾,飛不到紅塵半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