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帝妃嬌》第177章 以進為退
宮裡崔太后還和宇文烺潯陽長公主膠著,而這個時候,崔家的二老爺崔玟也終於回京畿來了。

 崔玟畢竟是個大老爺們,又在朝堂中混了這麽久,行事就比他夫人要聰明多了,不會一出事就跟個沒頭蒼蠅似的進宮裡來找崔太后拿主意找皇后拿主意,寄希望於崔太后和皇后利用權勢壓著潯陽,逼著潯陽回去,再跟宇文烺和解了。

 就這個時代來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有時候真的是真理。不是女人天生就比不過男人,而是女人從小就被關在後宅,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像男人從小就被精心培養,見識有限。

 想想現代,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見識和視野上就相差這麽大了,難道真的是因為農村的孩子天賦比不上城市的孩子?當然不是,這就是從小接觸到的視野和教育上的投入差別問題。參照這時代的男人和女人也一樣,因為男人統治和主宰了這個時代,男人獲得了最優的資源,所以資源不足的女人漸漸的就比不上男人,就算能活得一些資源也是男人手底下漏出的,以及是男人想讓你為他們服務的。

 不管崔玟在心裡怎麽想,在態度上對宇文烺還是表示得很恭敬的。

 回到京畿,直接脫了官帽官府,雙手捧著在含元殿中當著文武百官的面一跪,高呼:“臣有罪!”

 然後開始厲陳自己教子無方之罪,且是越說往嚴重了裡說,說得自己簡直罪無可恕,皇帝不罰都不能以儆效尤一樣。然後表示自己要辭官自省,面壁思過。對於崔冕,崔玟沒有求情,反而說當罰,一切全憑皇上發落——你看,人家聰明的走的一出是以退為進的路線。

 一個人越是狡辯自己的罪行,一點小錯別人也會看他這是不可原諒的大錯。但是假如一個人認錯態度很好,將錯誤責任都攬自己身上來,別人看他就算是犯的比較嚴重的錯也會認為沒什麽大不了。

 就比如說崔家,屹立朝堂幾十年不倒,先帝今朝兩朝都是手握實權的外戚,朝堂之中不說全部,至少半數人都是崔家門生或者與崔家交好的人。

 結果崔玟這樣一請罪,許多人心裡就覺得不就是潯陽長公主和崔冕夫人兩人發生了兩句口角嘛,皇上何至於如此。

 前面說了,這時代的男人天生對女人就會有一種輕視,哪怕是公主也一樣。

 眾人就覺得,普通人家的夫妻發生了爭執,兩邊親家都是勸和不勸離。上升到公主地位尊貴了些,崔冕雖然也打了長公主一巴掌,但畢竟沒對長公主造成什麽嚴重傷害,皇上教導崔冕兩句也就算了,上升到綁起來喊打喊殺的地步,皇上就是小題大做了。

 至於說崔冕再外拈花惹草,男人哪一個不好色,他們甚至覺得公主應該大度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少崔冕沒有說要納妾讓公主跟別的女人共事一夫,也是敬著公主了,公主還有什麽好計較的。

 哎,有時候作為女人真是難以理解男人為自己的好色和風流說得理所當然所做的借口,到了一夫一妻製的現代,某位成先生都還能將自己的出軌說成是“犯了全天下的男人都會犯的錯”,而世上究竟有多少男人不是和他秉持著同樣的心理。

 而此時朝堂上親近崔家一派的這些人,不僅心裡這樣想了,而且直接在朝堂上說出來了,以此為崔玟和崔冕求情。

 至於崔冕狂妄之下說出的那句“這宇文家的天下是崔家打下來的,宇文家的皇位是崔家讓給崔家坐”的話,嗯,對不起,他們也不好解釋,於是大家都自動選擇了屏蔽和忽略,盡量將這件事的性子定性為公主和駙馬的口角上來。

 宇文烺對朝堂上的這一切好像都充耳不聞,他只是將崔冕綁了,讓公主住回了宮裡,其他什麽話都沒說,對崔冕的處置也沒有,對此時半朝的文武百官對崔家和崔冕的求情也面無表情無動於衷。

 宇文烺雖然面上不動聲色,但私下裡的事情估計一件都沒少做,也不怕事情鬧大,這畫風漸漸的就跑偏了,朝堂上另外一半朝臣對崔家和崔冕的彈劾,從最初的彈劾崔冕不敬公主不敬皇上,變成了崔家在外的劣跡斑斑,然後漸漸蔓延到了崔太后乾政,崔家是否有不軌之心。

 不過令人有點意外的是,這其中彈劾的最厲害的,卻是遠在藩地的清河郡王。

 這位清河郡王是先帝的四皇子。

 先帝一共生五子,大皇子宇文煒是領兵打仗受文武百官愛戴的皇長子,外家萬家也是幾代門第顯赫幾代忠烈。二皇子宇文烆雖然不如大皇子,但其母妃梁淑妃是寧陽長公主的曾孫女,是先帝的表外甥女。

 而寧陽長公主是誰呢?高祖皇帝的嫡親同胞的妹子,當年高祖皇帝決定逐鹿天下,宇文宗族人人都不看好,並未獲得宗族的支持,宇文氏一族害怕惹上殺身之禍,反而將高祖皇帝除族,唯一支持追隨他的只有親妹子寧陽長公主和親弟弟初代的高陽王。

 初代的高陽王幫著高祖皇帝征戰天下,而這位寧陽長公主雖然不能上戰場殺敵,卻也為高祖皇帝做了不少事,招兵買馬,籌措軍餉銀兩,與當時的各大豪強談判交鋒,真是巾幗不讓須眉。當年高祖皇帝逐鹿天下的野心沒有胎死腹中,多少也有幾分寧陽長公主的功勞。

 而梁淑妃的外祖父又是誰呢,當年高祖皇帝的王皇后是個二婚,在被高祖皇帝搶了之前跟前夫生有一子,此子後來流離。到太宗皇帝登基後,從當時已經是王太后的親娘口裡聽到自己還有這麽一個異父的兄長,又見母后常常思念這個長子,於是讓人去尋回了這個兄長,賜榮華富貴,封為安邑侯。安邑侯的女兒嫁給了寧陽長公主的孫子,然後生了梁淑妃。

 所以梁淑妃的家世背景是一個複雜的親上加親,這樣家世下的梁淑妃生下的宇文烆,自然也不會讓人小看。而梁淑妃,更是先帝有子的宮妃裡除了崔太后之外唯一還活著的太妃,在宇文烆就藩後,被接到了藩地侍奉。先帝的后宮複雜,她能在崔太后眼皮底下活這麽長命,最後還能在兒子身邊頤養天年,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至少智商是不會差的。

 至於宇文烺,母妃出身雖然不好,但耐不住白賢妃是先帝最心愛的女人,宇文烺自然也變成了先帝最心愛的兒子。在白賢妃去世後, 先帝寵溺縱容他都是出了名的。

 五皇子宇文炯不用說了,崔太后的兒子,先帝唯一的嫡皇子,想讓人忽視都難。

 唯有這位四皇子宇文煥是個小透明,母妃出身既不好又不得寵,其小時候摔了一跤把腿給摔跛了,因此心生自卑話又少,成了這皇宮裡最不受重視的皇子,到最後封王分土的時候,也隻封了一個郡王。

 但這位天生自卑話少的清河王,在遇到崔家的事情的時候,卻像打了雞血一樣的積極活躍,對崔家甚是仇恨,年年彈劾崔家最多的不是言官也不是宇文烺的人,是這位清河王。小到崔家打死一個婢女,大到崔家禍亂朝堂,什麽話都敢在折子上說,從不避忌,有什麽彈劾什麽,宇文烺的桌頭隔三差五就能出現一封他彈劾崔家的折子,所以今次也一樣。

 清河郡王這一次彈劾的罪名也多,但最嚴重的一條,是崔家私設兵器坊製造兵器,有謀逆之心。他在折子上,連崔家兵器坊前幾天爆炸了,還詐死了不少人都知道。

 簡直不介意告訴別人,他一定在崔家裡面安插了許多細作,專門搜索崔家的小辮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