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蜀漢的複興》第362章 漢都歸長安
西元269年七月十五日。長安西郊。

 時值盛夏,烈日當空。加之這一年的關中地區仍然是持續的大旱,已經整整三個月滴雨未下。所以乾燥的空氣中,連知了的叫聲都聽不到了。

 然而,就是在如此酷熱乾旱的時日裡。劉永、關彝帶頭,薑維、張翼、羅憲、霍弋等諸多季漢軍方高官,全都披掛整齊,嚴肅的站在長安西門外三十裡處的官道上,靜靜的等待著。

 不唯如此,在這些高官的身後,除了來忠、趙統、向充等中生代之外,趙毅、馬過、霍在、薑素等年輕將領,以及季漢目前在雍涼的大小官員,全部都穿戴整齊,按著順序,在關彝等人的身後站的規規矩矩。

 在這些季漢官員的身後,是一大群膚色面貌各異,衣冠也各有特點的人群。

 東吳派出的以孫皓之弟孫德為首的使團、禿發部為首的在雍涼活動的十幾個部族。鄯善、於闐、疏勒、龜茲等四國為首的西域五十五國使節……全部都神色嚴肅的聚集於此。

 在這些人之外,無數的士兵面朝田壟,背朝路面,極其警惕的觀察著田地裡人頭湧動的百姓。若是誰敢在這個時候做出讓人不安的舉動,說不得,這如同標槍一樣站立的戰士。將毫無猶豫的對其展開撲殺。

 路面之中,更有上百名提前到達的宦官,在各級黃門的帶領下,不停的用清水撲灑路面。使得這一截的路面始終保持了濕潤……

 太陽慢慢的升高,時間慢慢的來到了午時。不知道是誰在人群中喊了一句:“來了!”頓時引得無數一開始已經有些萎靡的人群,齊齊的伸長了脖子,向著西邊的官道上凝望。

 一杆巨大的火紅漢旗首先出現在了地平線上,之後是無數的旗幟和儀仗接二連三的出現。待得六匹白馬牽動的禦攆終於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時。一人帶頭,無數人跟隨,成千上萬的人如同浪卷一般紛紛跪了下去。

 “臣等恭迎陛下,還都長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官員、百姓乃至異族、西域諸國使節,無一例外全部跪拜了下去。成千上萬低伏的人群中,只有一隊打著明黃色旗幟的人昂然站立,顯得特別的突兀。

 這當然是孫吳的代表。他們此時雖然心裡極為震撼,但仍然驕傲的只是對著禦攆之中的劉禪拱手為禮。

 從大群百姓開始下跪開始,劉禪禦攆上的帷幔就已經全部打開了。所以此時高高在上的劉禪當然看到了“鶴立雞群”的東吳使團。對這樣的情景,他的嘴角也只是輕微的扯了扯,然後站起身來,衣袖輕輕一揮。自有無數的侍衛齊聲大呼:“陛下旨意,眾卿及各百姓免禮。”

 “謝陛下!”

 “有旨意,命甘陵王、大司馬、大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禦前答話!”

 “臣等遵旨。”

 說起來很奇怪,從去年的六月雍涼大體底定開始,一年的時間裡。整個雍涼都是一群軍人在治理。在成都的什麽尚書令、尚書仆射等傳統高級文官,幾乎一個都沒有被抽調到長安去。

 即便如此,關大司馬和他的夥伴們,仍然完成了抵禦蝗災、旱災,分配降兵、安撫流民、賑濟災民,威壓異族、穩定世家、恢復生產等諸多事宜。非止完成了,而且完成得極好。整個雍涼的秩序迅速恢復,即便是在今年仍然大旱的情況下,整個雍涼仍然保持了穩定。

 這說明了什麽?以關大司馬為核心的班底,不光會打仗,也會治國。而且和以前關大司馬在涪陵郡舉步維艱發展七年,面對鄧艾鍾會仍然有些勉強比起來。關彝執掌蜀漢國政後不到五年就讓益州重新煥發生機並一舉北伐雍涼成功。一年時間就讓雍涼穩定並迅速發展……概而言之,關彝也好,以他為核心的複興社也罷。能力越來越強,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這樣的一個集團徹底成型,如何不讓劉禪心驚肉跳?

 所以劉禪才開始試著做了一點點小動作。還好,這點小動作沒有被關彝發現。

 現在來了長安,雙方再一次要直接交手了……

 “諸位,北伐收復雍涼,大漢能夠還都長安。諸位居功至偉,辛苦了。”

 “不敢,都是秉承丞相遺志。總算有生之年沒有辜負丞相所托。”

 回答劉禪這句話的,是薑維。老頭子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他在這裡的一句話,算是徹底的和劉禪表明了態度:我們北伐跟你無關啊!我只是因為丞相的情誼才堅持北伐的,可不是因為你!

 “呯!”聽到薑維這話,劉禪隻覺得自己瞬間天旋地轉——這關子豐就這樣了,怎麽你薑維也學著這樣呢?

 可是他就不想想,當年薑維第九次北伐,是誰在鄧艾即將敗亡的時候背叛了薑維,下旨讓他撤軍的?當年司馬昭伐蜀,是誰在薑維還頂在劍閣的時候就下令投降的?你都背叛薑維兩次了,加上關彝幫助他達成了人生理想,你認為他會站在哪一邊呢?

 “呵呵呵,丞相遺願達成,朕也深感欣慰啊。如此,請眾卿前面引路,我們進城吧。”

 “陛下,此時不應進城。”說這話的是車騎將軍張翼。

 “是啊,陛下,臣羅憲也認為此時不應進城。”

 怎麽回事?連益州的兩個大軍頭也開始和朕唱反調了?你們表明態度也實在太早了吧?

 “呵呵呵,那諸位愛卿覺得朕該往何處去呢?回成都?”

 “陛下應該先往長陵拜祭高皇帝,宣告大漢還都長安。之後若有時間,再往霸陵拜祭文皇帝。之後再入長安,方是妥當。”這時候關彝終於發話了。而且說得很有道理,至少在這一點上劉禪無法反駁。

 是劉禪真的很傻,不知道長安附近埋著自己的先祖嗎?當然不是。這其實是政治意義上的爭奪而已。

 劉禪的意思是:我先進長安,再去長陵。是先帝王而後再子孫。關彝等人的意思是:你先去長陵再進長安,是先子孫再帝王——你能做皇帝,不是因為你本人,而是因為你是劉氏子孫。至於劉氏子孫裡是不是非得你在這個皇位上做著,那一切都可以商量。

 這是軍方所有大佬在這個問題上的一次集體攤牌。而這樣的攤牌,居然也得到了甘陵王劉永的讚同。

 “是啊,皇兄,漢家子孫數十年不入長安。當此之時,應該先遏陵,再進城。做弟弟的雖然已經來長安小半年了,但剛來長安的時候,也是先到長陵、霸陵祭拜後才敢入城的。我劉氏子孫,人人皆當如此。”

 “啊~~~善,確應如此!那就傳旨,擺駕長陵!”

 長陵,乃是漢高祖劉邦和高後呂雉的合葬墓。按照漢代的禮法,皇帝和皇后死後,帝後合葬同塋不同陵。帝陵一般要比後陵高大得多。但是長陵是唯一的例外:帝陵與後陵完全等高,同等大小——西漢王朝的開創者從來都不是劉邦一人,而是真正的夫妻店。

 至於霸陵,乃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寢。和西漢其他帝王的陵寢一般是平地起陵,有一個巨大的封土堆不同。霸陵是開山為陵。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節省人工和資金。

 作為漢帝國的第一代皇帝,劉邦的長陵在西漢諸帝王陵寢中以矮小著稱。 加上劉恆的霸陵開山為陵。非常具體而形象的表現出西漢立國之初的窘境:國家經濟崩潰,生民流離失所。在這樣的基礎上,數代帝王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篳路藍縷、前赴後繼。終於建立起雄極一時的大漢帝國。

 大漢的帝位,是光榮,是權利,也是極大的責任。

 “不孝子孫劉禪叩拜高皇帝,漢四百二十二年,逆臣曹丕篡位,神州蒙塵……孝文皇帝之子,中山靖王諱勝之後名備者,於次年在成都稱帝,昭續漢統,暫居益州一隅。自此凡四十八年,益州上下,無不以興複漢室為念。四十八年間,累計興兵北伐十有七次。役於王事之忠臣良將不知凡幾……終於漢四百七十年光複雍涼,克定關中。祖宗興業之地,再樹漢家旗幟。不孝子孫劉禪在此稟報,漢歸長安矣!漢都再定長安矣!”

...

 歡迎閱讀《蜀漢的複興》最新章節,由更新

 本文地址:

 歡迎閱讀。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