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總理府搜集各方意見,整理之後的憲章修正案。請陛下審閱。”
這個東西,是關彝作為穿越者最看重的。在他看來,不管自己在民生改善、抑製世家乃至滅晉掃吳上取得多大的成績。都比不上這一部憲章的制定和頒布。
在這部國家根本大法頒布三年後,總理府派出大量人員,走訪了大量的世家、官員乃至普通百姓,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經過多次會議後,最終形成了修訂案。
這其中修訂內容最多的,是這一章節。
經過修訂後的皇位繼承,其新的規定如下:
第一、皇帝為終身製,在皇帝本人完全自願的情況下。現任皇帝可以提前退位。
這一條,劉諶當然沒有意見。
第二、繼任皇帝由現任皇帝直接指定。但是不再公開立太子,而是采用了後世滿清的秘密建儲製。如果現任皇帝有兒子,則必須在皇子中選擇。如果皇帝沒有兒子或者交班時兒子們已經全都先行去世,則首選孫子,其次侄子,再次叔父。
在這一點上,至少前半部分,是嚴重違背周禮的。
周禮的核心是秩序。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兒子做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承諸侯位,其他的兒子做大夫。大夫的嫡長子做大夫,其他兒子做“士”。遵循周禮,就是謹守秩序。只要秩序存在,人人不爭不搶,國家就能保證穩定。
但是這樣做,就把君主的賢良與否幾乎全部交給了老天爺。而且時間長了,會讓繼承人產生惰性,變得越來越軟。
在關彝看來。你想做國家的繼承人,那就是要爭啊!你連自己的兄弟、父親都搞不定,登上大位之後如何搞定世家、群臣、兵頭?
“朕讀史書,只見那楚國在莊王之前,每一任君王的繼承上位都伴隨著鮮血,但是楚國卻越來越強。莊王之後,周禮大行於楚,楚國卻越來越弱。再讀羅馬史,更是知道君王的繼承有很多的方法。所以,秘密建儲,讓皇子們為爭搶皇位為努力,朕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朕既是皇帝,也是父親。雖說天家無情,但朕還是不希望將來朕的子孫陷入可恥的互相殘殺之中。”
“陛下所言確實有理。為了防止皇室的爭奪過於血腥,所以臣的修正案還有後面幾條。”
第三條:皇位繼承人繼承皇位時年滿二十歲的,直接賦予全部國家大權。不滿二十歲的,前任皇帝要事先指定顧命大臣。顧命大臣固定為三人,分別為總理、大司馬、最高法院院長。皇帝未滿二十歲前,必須在這三人的輔佐下處理政務。沒有這三人的聯合副署,皇帝的命令大臣可以不執行。
第四條:皇子五歲開蒙,除皇室內部教育外。必須到公辦蒙學與其他普通子弟一起學習五年。蒙學畢業後,先入龍首原學院,之後入五丈原學院。共計八年學習時間。即便因為前任皇帝過早離世,這十三年的學習也必須完成。十三年學習完成後,還需要在軍中以少尉軍銜實習一年,之後到總理府擔任普通文員一年。
“對這兩條,朕很滿意。尤其是後一條。哎,朕讀大司馬寫的書,後世那麽多帝皇,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如何能治理國家?而且所有的皇子都接受了如此的教育後。便是不能繼承皇位,做個國家的大臣或者將軍,又或者作為一方諸侯自行開疆拓土,也是綽綽有余了。”
“是的,陛下。現在我大漢改良分封製已經施行了好幾年,慢慢的也看到了一些效果。接下來,陛下,以及陛下的子孫,都可以逐漸的把不能繼承皇位的皇子皇孫們慢慢的分封出去。只要大漢十五州不分封任何親王、公爵,那麽大漢中央就始終有足夠的力量掌控所有的諸侯國。而我漢人,終究也將逐漸的把世界上大部分的土地和資源,慢慢的收入囊中。”
“這一點,朕是深有信心的。朕的子孫,就是要他們互相爭搶,就是要讓他們有狼性,絕不能像後世朱明的子孫那樣被當成豬來圈養。”
哎,現在這個時代,什麽限制皇帝的權力,搞議會民主還是不恰當啊。只能是寄希望於皇帝本身的素質了。
只是皇帝本身的素質,固然可以通過教育、競爭來培養。但確實也容易造成很多野心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國家。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後世那麽多王朝,就算一天到晚提倡周禮,但是皇子們對皇位的爭搶還少了麽?
最根本的,還是要打造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如此,被皇帝選出來的繼承人即便資質稍微差一點,但只要不像後世建文帝那樣一把好牌打得稀爛,應該問題也是不大的。
所以,分封製只能封邊角之地給皇室子孫,讓他們起碼百年之內都沒有挑戰中央的力量。如此才能保證皇位的繼承雖有激烈競爭,但不至於太過血腥。
“陛下,修正案的事情說完了。接下來,說一說臣的封地吧?”
“……大司馬,真的還是要棄朕而去麽?”
“這不是臣要拋棄陛下,而是臣不得不走。臣今年已經四十四歲了。雖說有一句話叫人生任何時候重新起步都不晚。但說實在的,由於年紀大了,臣這些年越來越懶,越來越想求安穩。若是不趁著臣還有一點點開拓進取的精神,那臣或許真的就不想走了。”
這話劉諶當然聽懂了:兩人到了這種程度,什麽感情啊,人品啊都是虛幻的東西。真實的只有利益!關彝真的不走的話,他和關彝就有一個必須去死!而現在看來,若是這種情況真的發生,那死的多半是他劉諶。
“只是大司馬,現在東吳剛剛平定,國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呵呵呵,陛下,臣以前是怎麽收拾關東世家的,你就怎樣收拾江東世家便是。現在的大漢,人口雖然比不上兩漢鼎盛時期,但也是近百年難得的好局面。糧食、稅收都很富足。國家的各項制度雖然還有很大的改進余地,但在現階段絕對是極好的。
而且東吳滅亡之後,海貿通道全線暢通,把世家的精力從土地轉向工商更加有利了。待得世家被培養出了資本的擴張性,那陛下要在國內怎麽征收戶稅,限制世家都沒有問題了。事實上,世家其實已經狼性了啊,陛下想想去年孫皓偷襲交州,斷了海貿後。各地世家紛紛上書要求伐吳,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麽?
所以,國家現在看起來事情很多。但各個方向都已經形成了很良好的秩序。只要陛下能夠掌控全局,稍稍給予指引。以我華夏千萬最為勤勞的百姓之力,大漢的繁榮富強,指日可待!”
“……大司馬說的是,說實在的,看著在大司馬的打理下國家蒸蒸日上。朕其實也想走到前台來親自嘗試。但是,當這一切真的要到來的時候,朕內心隻覺得無比惶恐。”
“陛下這些年讀波斯、羅馬史書,可有什麽心得?”
“大司馬是指?”
“這麽說吧,若是臣讓陛下用簡短的幾個詞匯來歸納總結泰西諸國的文化特點,陛下會給臣什麽答案呢?”
“嗯,埃及人是宗教,巴比倫人是軍事,希臘人是科學與藝術,波斯人是宗教和軍事,而羅馬人……羅馬人是法律。”
“那麽陛下覺得我大漢的文化內核呢?”
“我大漢嘛……應該是憂患意識和樂觀精神。”
“陛下說得極好。我漢人自三皇五帝開始,就充滿了憂患意識。但是面對種種困難,卻又絕不認命,反而是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去挑戰。陛下你看埃及、希臘、波斯等國的創世傳說,神降給他們災難與懲罰,他們雖然很憤怒,但也只有承受。而我華夏,卻是屠神的民族,神敢戕害人類,我們便將其屠之。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和其他民族比起來最為優越的地方。
此外,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不討當政者的喜歡。但正是這兩句話,才是讓我漢人在後世經歷重重磨難卻依然屹立不倒的關鍵……
陛下以後執政,千萬記得保護這兩點,同時引入希臘人的科學觀念和羅馬人的嚴謹法律……任何文明能夠長期存在, 必須至少兩條腿走路。若是我們的文化內核有四點支撐,則大漢將永遠安如磐石!”
“朕……明白了。失去了憂患意識,會讓我大漢陷入後世如南朝那樣的迅速腐爛,最終滅亡。失去了樂觀主義,會讓我大漢在遭遇困難的時候無法奮起抗爭。若無科學,則民族與國家將逐步落後。若無法律,則終究國家將為人治。人治嘛,國家的興衰就很難把控了。”
“呵呵,陛下說得有理。不過法治的核心終究還是人治。因為再好的法律若無人去維護、執行,還是廢紙。”
“朕明白了。大司馬是說朕需要自製。尤其是現行的各種法律,一定要努力維護。哪怕大司馬離開了,朕也不能想著為了證明自己,就把大司馬以前的各種政策推倒重來。”
“是的,陛下。雖然陛下如此做,可能在後世的史書中其評價會在臣之下,但是陛下今日的隱忍,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極為重要的。而千年以後,終究有人能夠明白陛下的偉大!”
“大司馬都能為了國家和民族的長遠未來,舍棄如此大的利益。朕又有什麽理由去在乎自己的身後名呢?大司馬,十多年來受教良多,但是最讓朕心折的卻是大司馬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放在首位,個人的利益放在之後。這一點,朕必將終身踐行,並將其傳之子孫!正所謂‘欲戴王冠,先承其重’。劉家,受萬民供養,也必須付出最大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