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盛唐高歌》八百九十一 建設望牛墩
“東家,紅雀姑娘,坐好了,準備放排。”安祿山說話間,解開系著竹排的繩子,竹排就跟著小溪水前進。

 小溪經過築壩提升水位後,水深大約三尺,足以承受竹排和鐵礦石的重量,安祿山好像早知有人巡視一樣,在一個竹排上綁了二張竹椅,鄭鵬和紅雀可以輕松坐在上面,安祿山沒位置,而是站在一旁充當向導。

 在鄭鵬後面,還有長長的一排竹排,上面都盛有裝滿鐵礦石的竹筐。

 竹排在小溪中飄流,兩邊是蒼翠的大樹、形狀各異的石頭和五顏六色的鮮花,坐在竹排上,仿佛有種進入畫卷的感覺,特別是夾著花草清香的清風拂面而過時,那種感覺更是愜意。

 “這裡山青水秀,倒時一處不錯的風景。”鄭鵬忍不住感歎道。

 安祿山馬上接口道:“這種窮鄉僻野,也就剩下山青水秀了。”

 鄭鵬聞言宛然一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際遇,不同的際遇又造就不同的心境,自己對這種恬靜的環境有興趣,而安祿山則是向往繁華如煙的生活。

 “先忍耐一下,好好乾,在這裡只是暫時的。”鄭鵬安慰道。

 安祿山意識到自己在無意中發了牢騷,馬上應道:“明白了,東家,小的一定竭盡全力做好本份的事情。”

 鄭鵬點點頭,岔開話題:“現在一天能開采多少鐵礦石?”

 “現在鐵礦的雜質相對多一點,挖出來需要篩選和衝刷,一天可以開采八十石鐵礦石,等於配合好了,開采量還能進一步提升。”安祿山知道鄭鵬肯定會問這個問題,早早就作了準備。

 一石相當於後世五十三千克,八十石也就四噸多,聽起來不少,可這點產量是超過三百人的努力的結果,平均起來就可憐了。

 這僅僅是初級礦石,提煉後還要大幅減少。

 鄭鵬皺著眉頭說:“那麽多人,產量才這麽點,不行,一個月內,至少要翻一倍。”

 人吃馬爵,幾百人每天光是吃飯就是一個大數目,效率一定要出來,要是自己開采的成本比采購還高,那還挖什麽。

 安祿山面色一緊,連忙表態:“東家放心,小的有了不少想法,一定可以提高產量,保證在一個月內完成翻番的任務。”

 做得好不好,不是礦奴們說了算,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東家說了算,既然東家不滿意,那肯定是做得不夠,前段時間安祿山的心思放在運輸上,現在想想,得把心思放在產量上,只要產量搞上去,自己才能在鄭鵬面前抬得起頭。

 “哦,是嗎?有什麽新想法,都說來聽聽。”鄭鵬一下子來了興趣,反正坐在竹排上,閑著也是閑著。

 安祿山連忙把自己想著怎麽改進工具、分配任務等方案提出來,很快就跟鄭鵬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談論得興起,還拿出炭筆在紙上邊畫邊討論。

 不知不覺,竹排抵達了望牛墩,在新修的堤壩前,有人拿著長長的竹勾和繩索,把竹排拉到岸邊。

 紅雀驚訝地看到,岸邊有幾個二丈多高木架,上面放著一條又長又大的木杆,當竹排把鐵礦石運來,那條木杆會轉到竹排上方,只要把筐系在上面垂下的鉤子上,木杆另一頭的二個人稍稍一用力就把沉重的筐吊起來,拉著杆一轉,一筐沉重的鐵礦石輕輕松松被吊起,直接放在等候在旁邊的馬車上,隨即被拉走,拉到那幾條壘得高高的、還不斷冒煙的煉鐵高爐邊。

 “安胖子,這法子真不錯,省時省力。”紅雀有些驚訝地說。

 “嘻嘻,這些法子都是東家想出來的,小的可沒東家那樣的頭腦。”安祿山不敢居功,馬上作出澄清。

 紅雀聞言“哦”了一聲,很快閉口不語。

 無論什麽事,只要扯上自家姑爺,就沒有什麽不可能,紅雀都習慣了。

 鄭鵬滿意地看了一下望牛墩,點點頭,面帶笑容地說:“走,我們看看劉鐵匠把這裡弄得怎麽樣。”

 在鐵狗嶺和乘竹排時,因為鐵礦的產量上不去,鄭鵬面色略顯嚴肅,到了望牛墩後,神色終於好了很多。

 小溪被新築的堤壩攔住了去路,水位升高,在堤壩特意留的放水口處,?聳心著一架近三丈高的大風車,大風車在溪水的衝涮下,咯吱咯吱地轉動起來,一邊轉一邊把水運到旁邊的一條小渠上,水渠把水引到煉鐵的地方。

 大風車除了運水,岸邊還有簡易的齒輪傳動,鄭鵬可以清楚地聽到岸邊一間工棚內傳錘打的聲音,聲音很有規律,一聽就知是利用水力帶動在鍛打。

 “不知少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負責望牛墩的鐵匠劉鐵頭聞訊急匆匆前來見鄭鵬。

 “不知道不罪,劉鐵頭,你也算是老人了,知道本少爺的性格,不用這麽客氣,起來吧。”

 劉鐵頭原來叫劉鐵匠,因為手藝好,辦事能力高,升作頭目後,大家都叫他劉鐵頭,是第二批跟隨鄭鵬的老人,建迎姝橋時他就在一旁幫忙了,經他手煉出來的鐵,質量遠遠勝過別人,特別是經過鄭鵬指點,采用高爐煉鐵,溫度提高,雜質的處理也高於大唐時期煉鐵的行業水平,平時喜歡鑽研,這次修鐵路需要大量優質的鐵料,鄭鵬第一時間就想到他。

 “是,少爺。”劉鐵頭知道鄭鵬的脾氣,也不再作堅持。

 “劉鐵頭,這裡你負責,帶我們先參觀一下吧。”鄭鵬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少爺,這邊請”劉鐵頭對鄭鵬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劉鐵頭是一個辦實事的人,很快就進行了工作狀態,開始滔滔不絕跟鄭鵬介紹起來:

 “少爺,堤壩高一丈五尺,都是用鐵籠填充石頭連起來推到河底,再填上泥,非常牢固,修堤壩的人說了,參考過當地的山河志,這條小溪的水量並不大,只要把閘門全打開,就是三十年一遇的洪水也能抵禦,本想水泥加固,不過跟修堤壩的人商量了一下,再修築一次的成本也很低,決定不加牢了。”

 “大風車高二尺八尺,可以把水提到事前挖好的水渠,還可以利用水的衝力帶動岸邊錘煉工房的三柄大錘,可晝夜不息,節約不少人力畜力。”

 “烏金石要從後山運來,為了省事,讓附近的鄉民代為運送,每石烏金石給三文錢腳力錢,算是賣周圍百姓一個好, 畢竟我們在這裡煉鐵,動靜不小,有利於搞好關系。”

 “少爺,高爐在這裡,現在建好了三座高爐,後面準備再多建二座,現在主要工作還是做測試,就是尋找一種夠堅硬、承重好、不易折斷和變形的鐵料,要用不同的熱度和配料做試驗,只是進度有點慢,還請少爺多給一點時間。”

 “這裡是膳食堂,苦工們乾完活,可以舒服地坐在這裡用餐,還裝了涼得快,只要換個軸就可以用水力帶動,方便得好,還是少爺宅心仁厚,善待下人,他們一個個都念少爺的好呢。”

 劉鐵頭一邊帶鄭鵬參觀,一邊介紹,鄭鵬有不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偶爾插問幾句,大多時候都是劉鐵頭在講解。

 轉了一圈,劉鐵頭說得嘴唇都有些幹了,介紹完,一臉恭敬地說:“少爺,這裡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有什麽地方做得不足的,請少爺指正。”

 這不是劉鐵頭有意拍鄭鵬馬屁,而是出自真心實意,要知鄭鵬隨意指點幾句讓劉鐵頭少走不知多少彎路,對於鄭鵬,劉鐵頭不僅有下對上的尊敬,也有對鄭鵬學識淵博的敬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