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盛唐高歌》七百四十四 金城公主
鄭鵬聞言向紅山的方向看,果然,只見大隊的唐軍把修築紅山上的布達拉宮團團包圍。

 在吐蕃將士眼裡,唐軍成了可怕的魔鬼,很多人望風而逃,一些膽大的吐蕃將領召集士兵想抵擋,大唐的將士只需要扔幾枚手榴彈,一響倒一片,轉眼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吐蕃軍最擅長就是野外遊擊戰,論起攻城、陣形推進,唐軍甩它九條街,最重要是守城的大半將領在北門處被炸殺、殺死,蕃軍陷入一種群龍無首的境況,被唐軍殺一批、投降一批,就是人不怕死,可是吐蕃的馬匹沒受過訓練,火彈一爆炸就受到驚嚇,吐蕃士兵怎麽勒也控制不住了,沒有戰馬的吐蕃將士等於減了一大半戰鬥力,根本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議,在四個城門都被唐軍牢牢把守的情況下,只能一窩蜂向布達拉宮的方向撤退。

 對吐蕃將士來說,哪裡不僅有他們的讚普,而紅山也是他們心中的聖山,他們希望在聖山得到神靈的庇佑。

 郭子儀命令四軍像收網一樣城中的布達拉宮推進,就是把剩下的遊兵散勇像驅趕獵物一樣把他們趕在一起,這樣好一網打盡,而布達拉宮,則是他們最後一個據點。

 被唐軍包圍後,郭子儀大聲勸降,可迎來的只有一陣陣箭雨,鄭鵬在千裡目裡親眼看到,有兩名吐蕃士兵不知是被火彈的威力嚇破膽,還是讓郭子儀說動心,想從紅山上跑下來投降,轉眼被一名大胡子將領從後面連揮二刀,在陣前當場正法。

 仗打到這個的地步,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作為戰時總指揮的郭子儀,果斷下了攻擊的命令。

 吐蕃支授邏些城的援軍正在火速趕來,要最快速度拿下邏些城,然後以邏些城為中心固守待援。

 邏些城的城牆已經全插上大唐的旗幟,只要在紅山的布達拉宮上再插上一面旗幟,攻打邏些城之戰才變得圓滿。

 吐蕃能成來西域一霸,靠的不僅僅是運氣,赤德祖讚麾下也有很多忠勇之士,他們利用有利地勢,拚死打退郭子儀的三次進攻,甚至有吐蕃士兵被火油燒著後,像個火人般悍不畏死衝到唐軍隊伍中,想拚命拉一個墊背的。

 郭子儀看到最後這撥吐蕃將士這麽彪勇,也不廢話,下令調來投石機隊,直接用火彈開路。

 吐蕃在經濟上比不上大唐,但靠著地理優勢和悍不畏死跟大唐糾纏了百多年,雙方本來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可當鄭鵬克服了高原反應,又提讓火藥問世,徹底打破了這個平衡,憑借著熱武器的優勢,唐軍以絕對的優勢碾壓著蕃軍。

 可以說是熱武器對冷兵器的碾壓。

 在火彈的肆虐下,堅守的蕃軍被炸得血肉橫飛,不斷地向收縮防線,郭子儀指揮著隊伍不斷向上衝,踏著吐蕃軍的屍體前進。

 眼看就要攻到被炸得千瘡百孔的布達拉宮時,突然間,火彈不響了,喊殺聲也停了下來,遠遠看去,隱隱看到唐軍不斷地後退,好像忌憚著什麽。

 “奇怪,怎麽停下了,就差最後一口氣了。”蘭朵有些奇怪地說。

 鄭鵬沉吟了一下,很快說道:“挾天子以令諸候,這招吐蕃也會用的,走吧,也該本將去露個面了。”

 說完,鄭鵬站起來,徑直下了城牆。

 剛下城牆,一個傳令兵飛奔而至,看到鄭鵬下馬行禮後,大聲稟告:“報,吐蕃人以金城公主為人質,說要見到將軍。”

 就猜到吐蕃會用到這一招,鄭鵬沒有多說,馬上翻身上馬,向城中心的布達拉宮走去,紅雀和親衛隊不敢怠慢,連忙跟了上去,有意無意把鄭鵬圍在中間。

 這裡剛剛佔領,局勢還沒有穩定,而吐蕃人擅射,就怕有人對鄭鵬放冷箭。

 蘭朵一向喜歡湊熱鬧,也帶著雀奴和護衛,緊緊跟在鄭鵬身後。

 趕到紅山腳下,郭子儀、崔希逸、宋衝和陸進連忙迎上來,正要行禮,鄭鵬已擺擺手說:“戰時一切從簡,現在情況怎麽樣?”

 郭子儀苦笑一下,指了指上面,有些無奈地說:“他們把金城公主作人質,揚言只要我們再前進一步,他們就把公主陣前處決,用公主的血祭旗。”

 嫁到吐蕃的公主也是公主,大唐皇室的血脈,郭子儀也不敢輕舉妄動。

 鄭鵬打個呵欠,擺擺手說:“早猜到了,交給我處理吧。”

 金城公主是赤德祖讚手裡底箱子的底牌,現在把金城公主推出來做人質,說明赤德祖讚已經黔驢技窮。

 鄭鵬在紅雀和郭子儀的陪同下,走到布達拉宮下面的廣場上,遠遠就看到一個穿戴著鳳冠霞帔的中年女子站在的布達拉宮的台階上,容顏是中上之姿,膚色稍稍有些黝黑,面頰有兩陀特有的高原紅,雖說年華已逝略顯蒼老,但她身上那股高貴、優雅的氣質還在,一襲紅衣長裙隨風擺動,天氣寒冷,現場的氣氛緊張,而這名中年女子臉上現出淡定從容的微笑,宛如一朵在寒風中綻放的梅花。

 鄭鵬看過金城公主的畫像,知道站台階上、像大唐貴婦打扮的中年女子就是嫁入吐蕃的金城公主,心裡暗暗感概:公主就是公主,被當成人質,四周都有吐蕃士兵看守著,還能這樣從容自如。

 在世上,有些人醜陋地活著,而有些人卻能優雅地老去。

 金城公主看到鄭鵬時,眼裡明顯有些驚訝,她沒想到鄭鵬這麽年輕,試探地問道:“來者可是鄭將軍?”

 鄭鵬馬上行禮道:“征西將軍鄭鵬,拜見公主。”

 征西將軍?

 金城公主聞言楞了一下,一時不知怎麽回答,半響臉色有點複雜地說:“將軍辛苦。”

 光是“征西”兩個字,就可以知道很多信息,金城公主的身份有些尷尬,既是大唐的公主,也是吐蕃讚普赤德祖讚的妃子,當吐蕃和大唐交惡時,她的處境會變得很尷尬。

 鄭鵬有些意外地瞄了金城公主一眼,馬上恭恭敬敬地說:“不敢,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末將無能,讓公主受委屈了。”

 不知為什麽,鄭鵬有一種感覺,金城公主對自己的到來並不排斥,眼中隱隱還有一絲驚喜的神色。

 行禮的時候,鄭鵬行得很標準,沒半點敷衍,對金城公主發自內心尊敬。

 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生於則天順聖皇后聖歷元年,也就是公元698年, 生父是為邠王李守禮,後被中宗李顯收養,自幼與其他公主一同成長於皇宮中,神龍三年(707年)三月,吐蕃攝政太后沒廬氏赤馬類,派遣使者悉薰熱到唐朝進貢,並向唐中宗請求聯姻,中宗應允。同年四月,唐中宗下旨進封李奴奴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讚普赤德祖讚。

 景龍三年,吐蕃派遣大臣尚讚咄等1000多人前來迎娶公主,景龍四年正月,迎親使團到達,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此時,金城公主年僅十二歲。

 十二歲的女孩子,放在後世還在讀小學,而十二歲的金城公主已經帶著和平的使命遠離故土,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跟一個從未謀面的男人一起生活,可以說,金城公主作出了極大的犧牲。

 金成公主的神色有些動容,猶豫一下,最後還是開口說道:“鄭將軍,吐蕃和大唐有姻親,就是有些誤會,也可以坐下商議,何必兵戎相見呢?”

 鄭鵬向金城公主行了一個禮,這才說道:“末將只是奉命行事,有得罪的地方,請公主多多見諒,公主,這次交戰涉及大唐和吐蕃之間的國事,公主還是不參與為妙,吐蕃要想商議,讓主事之人來談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