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高歌》八百零三 李林甫的猶豫
長安城,平康坊,這裡歌舞升平,夜夜笙歌,這裡不僅僅是名聞天下銷金窿、男人的天堂,更是盛世大唐的一個縮影。

 要說平康坊最有名的青樓,春風樓是公認的行業翹楚。

 平康坊最頂尖的青樓有春風樓、聽雨樓、群芳院和麗春院,號稱青樓行業的四柱,當時可以說是四足鼎立、各有千秋,然而春風樓出了一個林薰兒後,風頭一時無倆,從而奠定在平康坊獨點鼇頭的地位。

 很多人一想形容女子美貌的詩,就會想起鄭鵬那首《贈薰兒姑娘》:“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平康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一想到這首詩,就會想起春風樓。

 佳人雖說不在,但屬於佳人的傳說還在流傳,很多文人騷客好像朝聖一樣到春風樓聽聽曲、喝喝酒,體驗當日大才子鄭鵬那種看到的花魁林薰兒的喜悅,說不定運氣好,也寫一首像《贈薰兒姑娘》這種名揚天下的好詩,那就一夜成名。

 很多人到春風樓都是尋歡作樂,也有人到春風樓是喝酒解悶,李林甫就是喝酒解悶的其中一員。

 踏上仕途後,憑著李氏宗室這塊金漆招牌、憑著自己的聰明才乾,李林甫一直青雲直上,現在已是吏部侍郎,吏部可是一個肥得流油的地方,成為吏部侍郎已經很了不起,可李林甫不滿足,還想繼續向上爬,不知為什麽,升到吏部侍郎後,李林甫上升的勢頭歇然而止,不少官員對李林甫還頗有微詞,說他為人過於圓滑。

 為了升官,李林甫沒少努力,經常到朝中重臣府中“拜山頭”,還千方百計想結交那些實權人物,像到國子監招募鄭鵬的的兩位堂弟、向武惠妃示好等等,可惜,付出那麽多,回報卻沒有,昨天給武惠妃送去一幅名畫,沒想到第二天武惠妃就派人給自己送了回來,說不適合臨募這種風格。

 不用說,肯定是跟自己不對眼的蕭嵩在背後捅刀子。

 太子李瑛的位置搖搖欲墜,想向武惠妃靠攏人家又瞧不上,心裡鬱悶之下,李林甫到春風樓喝悶酒。

 “李公子,一個人喝酒多悶啊,有什麽心事,能與奴家說嗎?”坐在對面的春風牌新晉紅牌楊曉兒微微向前傾,很優雅地給李林甫把本中的酒再次倒滿。

 幾杯酒下肚,楊曉兒面帶紅暈、眼媚如絲,看著李林甫的眼神都帶著若有若無的誘惑。

 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出身高貴、儀表堂堂,是難得的美男子,還是吏部侍郎,前程如錦,楊曉兒一看到李林甫就芳心暗喜,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想把眼前這位貴人拿下,最好是李林甫一高興就幫自己贖身,能以妾侍留在李府就心滿意足。

 對青樓女子來說,這是最好的歸宿。

 林曉兒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二八年華,面容精致、身材窈窕,氣質也上乘,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還跟院裡的教習學了不少侍候男人的本領,知道怎麽讓男人開心、盡興。

 動作很優雅,笑容很燦爛,媚眼裡快要伸出勾子了,然而李林甫還是不為所動,搖搖頭說:“一些俗務,無妨,無妨。”

 自己想更進一步,可是投石無門,就是有苦也不好對外人說,更別說對一個人青樓女子說。

 一個美女主動跟人說心情,有如火星賤在乾柴上,隨時能弄出火來了,換作有心人,大多會識趣地拉著美女的手說找個幽靜地地地方慢慢說,然後愉快地滾床單,李林甫卻沒一點表示。

 楊曉兒輕輕咬了一下紅唇,眼裡閃過一絲失落,不過很快振作地說:“李公子面有倦容,肯定是公務繁忙,奴家精通推拿術,不如替李公子推拿一下,可好?”

 拋媚眼、說話暗示都沒效果,林曉兒改變策略,準備從推拿入手。

 先是專心地推拿按摩,慢慢湊上去,用香氣和體香吸引,要是再不為所動,就用“手滑”的方法挑逗留,同行的姐妹們都說這招成功率很高。

 要是平日,李林甫早就點頭同意,跟林曉兒卿卿我我,但現在心裡很亂,不僅沒有搭上武惠妃,好像跟蕭嵩的仇恨還加深了,以蕭嵩的能力,對付自己不難,還不知後面還有什麽“小鞋”等著自己呢,對楊曉兒的提議一點也提不起興趣。

 “頭有點亂,聽聞曉兒姑娘擅長彈琴,不如彈奏一樂,以樂助興,可好?”李林甫開口道。

 楊曉兒心裡有些失望,眼裡透著一絲不甘,不過很是笑盈盈走到古琴邊,纖細白淨的玉手輕輕按在琴弦上,面帶笑容地說:“不知李公子想聽什麽曲?”

 來這裡玩的,都是花了錢的主,楊曉兒的任務就是讓客人開心,什麽心事都要藏在心裡,面對李林甫的要求,就是內心有些失落,可楊曉兒不能拒絕,也不敢拒絕。”

 “來一曲輕快的曲子,就《羅敷媚》吧。”李林甫隨口吩咐道。

 楊曉兒應了一聲,稍稍試了一下音,很快就熟練地彈奏起來,悅耳的琴聲在包廂內響了起來。

 唐朝的娼妓,大多文化素養很高,特別是文學和音律方面,越是有名的娼妓,往往文化素養越高,這是大唐那麽多文人騷客喜歡上青樓的原因,對他們來說,上青樓是一件風雅的事,要是不去,不是身體有恙就是鄉下小地方來的,官吏、文人、學子大都不拘泥於禮法,經常出沒於妓館青樓,還常用豔詩新詞來描繪自己狎妓的風流韻事以示自己新潮、風流。

 後世的妓女看到客人,大多說動作快點,最近掃黃,然後二人很快進入正題;唐朝的娼妓看到客人,奉上茶酒後,不是問公子最近有什麽佳作可以拜讀,就是說自己新學了一曲新曲,問客人要不要聽雲雲,至於一席之歡那是水到渠成的,耐心、有情趣有風度。

 楊曉兒五歲被賣到青樓,自小就是美人胚子,媽媽(老鴇)並不急著讓她接客,反而重金請人教導她琴棋書畫,尤其是彈琴這方面,在春風樓可以說小有名氣。

 在楊曉兒的嫻熟的彈奏下,琴音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悠揚動聽,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佑大的包廂好像一下子靜了下來。

 就是心情不好,李林甫還是很有風度,放下手中的茶杯正想鼓掌時,門外有人突然大聲地說::“好曲,好一曲《羅敷媚》,曉兒姑娘的琴技,越發精湛了。”

 楊曉兒有些意外,沒想到有人在門外評價自己,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和恩客,一時不知說什麽好,不過一旁的李林甫眉頭一皺,有些不悅地說:“曉兒姑娘已讓某包了,要想聽曉兒姑娘彈琴,改天吧。”

 李林甫的心情有點不爽,自己花了錢包下楊曉兒,彈個曲外人起什麽哄,沒人拿驢毛塞住他的耳朵,蹭聽就聽了,打擾別人尋歡作樂,簡直就是讓人生厭。

 這話說得算客氣了,換作脾氣不好的客人,直接一酒杯扔去,要是心情不好,說不定把走出去揪住他賞幾記耳光。

 可惜,李林甫的這番客氣沒用,“咯吱”的一聲,包廂的門讓人推開,一名身材高大、衣飾華麗的人不請自進,笑著對李林甫說:“李公子,有些時日不見,近來可好?”

 大唐作風開放,文人騷客、官吏貴族上青樓是很平常的事,不過多少要注意影響,例如在青樓很少稱對方的官職。

 “大膽,誰讓你進來的,滾出去。”李林甫有些不耐煩地說。

 抱大腿失敗,李林甫的心情很差,看到自己不認識的闖到自己的包廂,當場黑了臉,馬上下逐客令。

 “怎麽說也是一場相識,李公子這樣對故友,不太仗義吧?”來人笑呵呵地說。

 故友?

 李林甫忍不住晃了一下腦袋,好像想把酒意也晃掉一樣,看著眼前的人,第一感覺很臉熟,想了一會才想出來:“是你?找某有何貴乾?”

 終於認出來了,眼前這個人叫趙常平,是麗妃那邊的人。

 李隆基還身為臨淄王時,於景龍二年(708年)至四年(710年)期間出任潞州別駕,在當地見到美麗動人、能歌善舞的趙氏,相當喜愛,便納為側室,寵極一時,即位後,開元三年(715年)正月,時年九歲的李瑛被立為太子,趙麗妃的父兄也在朝中當官,而趙麗妃倚重是二個兄弟,一個是兄長趙常奴,另一個是眼前趙常平。

 趙常奴仗著是太子舅,仗勢欺人、魚肉百姓,最後被疾惡如仇的李朝隱下令杖殺,很多人把趙常奴的死視為趙麗妃失寵的開端,跟趙常奴一同被仗重趙常平,是趙麗妃的堂弟,趙常平跟囂張的堂兄趙常奴不同,精明、低調,當年趙麗妃想為他求官,可趙常平婉拒,說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子,做官就有可能惹禍,隻想做一個商賈,最後趙麗妃也如他所願。

 麗妃失寵後,特別是趙常奴被殺後,趙氏一族的人就變得非常低調,沒想到久沒露面的趙常平,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

 李林甫當過太子中允、太子諭德,趙常平成為商賈後,替太子打理不少物業,每年都把賺錢的來大筆大筆送到東宮,供太子李瑛擴大人脈資源,雙方也有不少交集,只是太久沒見,又喝了點酒,一時沒認出。

 趙常平坐下,而對李林甫的發問,只是笑而不語。

 李林甫猶豫了一下,輕輕揮了揮手,楊曉兒會意,識趣地退出包廂,還替二人關緊廂房的大門。

 太子是位置有些不穩,但太子還是太子,因為不少大臣認為太子李瑛是皇上的兒子,還是長子,按古訓理應立儲,這也是李瑛搖而不倒的原因,李林甫不敢公開拒絕太子,再說剛剛抱武惠妃的大腿失敗。

 “常平兄,有些時日不見,差點都認不出來了,沒想到在這裡遇上,緣分啊,喝酒。”李林甫笑著給趙常平倒酒。

 “哪能讓李侍郎倒酒呢,受不起,受不起。”趙常平連忙推辭。

 李林甫堅決把酒倒上,笑著說:“這裡不是公堂,也非班房,只是尋歡作樂的地方,沒有李待郎,也沒有太子舅,只有李公子和趙公子,來,某敬你一杯。”

 “爽快,某先乾為敬。”趙常平淡然一笑,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兩人一連飲了三杯,看到酒壺空了,李林甫讓人送來新酒,又下令隨從守好門口,一邊給趙常平倒酒,一邊假裝隨意地問道:“常平兄,平日想見你一面都難,這次找某,不知所為何事?”

 送出的名畫被送回,難道太子收到風聲?這次來是敲打自己,還是逼自己表態?

 趙常平左右看了一下,從袖中抽出一份東西,輕輕推在李林甫面前。

 李林甫有些疑惑地打開一看,是一張櫃票,再看看上面的數額不由瞳孔一縮:黃金一萬兩。

 “這...這算什麽意思?”李林甫深深吸了一口氣,把這張巨額櫃票放回趙常平面前。

 “上面的意思,想讓李公子彈劾一個人。”

 不用問,上面肯定是太子李瑛,李林甫小心翼翼地說:“有事情吩咐即可,都是自己人, 這樣太見外了,對了,不知太子要彈劾誰?”

 趙常平沒說話,用手指在酒杯裡沾了一酒,在桌面寫了一個“鄭”字,李林甫瞳孔一縮,有些疑惑地往西面指了一下,而趙常平則是認真地點點頭。

 “這個...這個...”李林甫一臉為難地說:“此事不好辦,還請太子另請高明。”

 太子妃跟鄭崔氏的事,長安早就街知巷聞,李林甫不僅知道雙方的恩怨和衝突,還知道鄭鵬在吐蕃大發神威、在朝中的聲望節節攀升,特別是消滅吐蕃這個心腹大患後,風頭一時無兩,東宮多次希望跟鄭府的人搞好關系,可鄭府的人軟硬不吃,雙方關系很僵,鄭鵬已經回京接受封賞的路上,太子怕鄭鵬倒向武惠妃那邊,讓武惠妃和壽王白白多一個幫手,先下手強?

 李林甫就是再傻,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去碰鄭鵬,誰不知李隆基對他寵信有加。

 “不要急著先拒絕”趙常平從袖裡拿出一份卷宗,輕輕推到李林甫面前:“李公子看完這份卷宗再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