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唐高歌》八百一十四 皇恩浩蕩
不否認有利益輸送,分了大筆利益給部下,還承認有私心,鄭鵬的話音一落,崔潤陽面色一變,有些恨鐵不成鐵地看了鄭鵬一眼。

 天啊,這是在朝堂,還是在政敵惡意攻擊的情況下承認,以為這是小孩子過家家嗎?就算說的是實話,說出來也沒人讚你誠實,就是傻的也知打死也不要承認,這不是傻,是瘋了。

 要不是顧忌在朝堂,崔潤陽還真想以長輩的名義賞鄭鵬一個嘴巴。

 歐陽明率先發難,多名官員爭相彈劾,分明是有組織地攻擊,這麽多人中,最引人注意就是李林甫,除了他的官職相對高外,還是出自李唐宗室,連李唐宗室的人都發聲,是出自皇上的授意?

 要真是這樣,磨還沒卸就要殺驢,太急了吧。

 所有人都看得出情況很不妙,這個時候鄭鵬還渾然不覺,仗著自己受到皇上的寵信就口無遮攔,什麽都敢說,不知道天下最反覆無常的就是皇帝嗎?

 幼稚,天真。

 崔潤陽和關心鄭鵬的人暗自擔心,而太子李瑛、歐陽明等人嘴邊都露出不易察覺的冷笑: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承認有私心,那就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到時就是有人想替他開脫也難。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鄭鵬身上,鄭鵬渾然不覺地說:“私心就是我發現將士們太苦了,我就想他們過得好一些,後顧之憂好一些,士氣高漲一些,就把錢分給他們,這事沒有征詢過兵部的同意,也沒得到皇上的允許。”

 李林甫馬上質問道:“鄭將軍,你這是知法犯法,應該罪加一等。”

 鄭鵬向李隆基行了一個禮:“皇上,微臣自律不強,在征伐吐蕃時也犯了很多錯誤,願辭去征西將軍一職,回家閉門反思。”

 話音一落,在場人的面色都變了,兵部尚書王晙皺著眉頭說:“李侍郎可能不了解軍營,軍中的士氣需要錢財來提升,正所謂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鄭將軍以區區不到一萬人的代價滅了吐蕃,那些錢財起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征西軍在吐蕃需要安撫盟友、購買糧草、獲取情報等等,這些都需要用到錢,據某所知,兵發吐蕃後鄭將軍從沒伸手向兵部、向朝廷要過一文錢,再說鄭將軍的錢都是用在打仗和獎勵部屬上,自己沒往家裡拿過任何錢,要是這樣也算是知法犯法,豈不是寒了天下將士的心?”

 歐陽明一臉無畏地反駁:“王尚書的話,請恕某不敢苟同,正所謂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不能打著鼓舞士氣的名義知法犯法,要不然置律法於何地?”

 崔潤陽大聲喝道:“荒謬,將在外,軍令且有所不受,何況鄭將軍有自行決斷的權利,歐陽禦史要是覺帶兵打仗這麽輕易,何不領一軍親自上陣,為大唐攻城掠地呢?”

 就在眾人吵吵嚷嚷時,李隆基忍不住了,大聲喝道:“肅靜!”

 李隆基本來還打著看戲的心態,看看這些人到底要幹什麽,也看看鄭鵬怎麽應付,沒想到聽到鄭鵬說引咎辭職、閉門自過的話,當場就坐不住了,這家夥那是什麽認罪,分明是乘機撂挑子,嫌做官麻煩,就想著回家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昨天全城巡遊,鄭鵬中途看到妻室,當場就跟裴光庭以身體不適當假,拉著妻房共乘一輛馬車,以他的脾氣,幹什麽一猜就知,李隆基心情好,已經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放任他了,沒想到鄭鵬得寸進尺,連官都不想做,想回家享福。

 明明一句“有皇上的旨意”就能推卸的事,硬是應付得錯漏百出,分明就是斷自己的仕途,李隆基聽得怒從心起。

 李隆基一聲令下,在場的人一下子全沒了聲音,誰都聽得出皇上心情不好,沒人敢這個時候再逆他的意,爭吵的人,包括鄭鵬連忙行禮請罪。

 看了看噤右寒蟬的臣子,李隆基的眼神先瞄了一下不動聲色的李瑛,又把目光轉向李林甫,最後把目光落在鄭鵬身上,沉聲說道:“朕有旨意給征西將軍鄭鵬,可以權宜行事,一切都在朕的掌握之中,彈劾一事,無須再提。”

 說罷,李隆基繼續說:“若是誰覺得能像鄭鵬一樣開疆拓土,揚大唐國威,朕也能給予同等便宜行事的權力,爾等都退下。”

 “皇上英明。”出列爭辯的大臣在李隆基一錘定音後,沒人再敢反駁,各自退回自己的位置。

 李林甫有些不甘地瞄了鄭鵬一眼,有些悻悻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低估了皇上對鄭鵬的包容,也低估了鄭鵬的狡猾,好一招以退為進,本想彈劾鄭鵬貪婪兵權、營私結黨,沒想到鄭鵬先是承認自己的過失,又主動請辭,反而得到皇上的同情和支持。

 幸好,皇上雖說支持鄭鵬,但沒有訓斥自己,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虧了,李林甫心裡暗暗可惜,自己本想做一個像魏征一樣的諫臣,沒想到皇上一句話就替鄭鵬開脫掉,諫臣做不成,還多了鄭鵬這個敵人,對了,博陵崔氏的人估計也不會再待見自己,唯一的好消息太子李瑛估計會重用自己。

 眾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後,李隆基瞪了鄭鵬一眼,扭頭對一旁的高力士說:“力士,宣旨吧。”

 鄭鵬越想偷懶,李隆基越不肯放手,要是平日,肯定要狠狠訓斥他一頓,但現在是朝會,先記下,晚點再跟他算帳。

 兵部尚書王晙說得很好,立下那麽大的功,要是不好好賞賜,那不是寒了天下將士的心,真有戰事誰還會替李唐賣命?

 高力士連忙應了一聲,然後站在金階上,拿出一份聖旨,大聲叫道:“征西將軍鄭鵬接旨。”

 “微臣鄭鵬接旨。”鄭鵬連忙接旨。

 高力士乾咳一聲,很快開始宣讀起來:

 “門下:征西將軍鄭鵬,宣德明恩,守節乘誼,受任於困境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守境安民,懲惡揚威;獻俘太廟,益顯臣節,廣得民意,深慰朕心,現特封雲麾將軍,加封冠軍候,食邑一千戶,賞佩銀魚袋,欽此。”

 鄭鵬楞了一下,這才叩謝道:“皇恩浩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雲麾將軍是從三品,鄭鵬識破吐蕃實施的流匪計劃,率領不到一萬的征西軍,仗著火器的神威,硬是把大唐一百多年沒滅掉的吐蕃給滅了,這可是蓋世奇功,升到雲麾將軍一點也不過份,也不值得驚喜,而冠軍候則是給鄭鵬一個意外之喜。

 冠軍候也就是開國縣候,大唐爵位分為九等,開國縣候排第六,再晉升一級就是縣公,鄭鵬三十歲不到就封了開國縣候,這已經很了不起,別看只是一個縣候,可加上“冠軍”兩個字,就是國公也沒它威風。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西漢名將霍去病以赫赫戰功拜驃騎將軍,封“冠軍候”,意思是功冠全軍,從此,冠軍候就成為一種傳奇的封號,只有立下不世戰功、威望很高的人才會被授予冠軍候的稱號。

 當聖旨宣讀完時,朝堂上散發出一陣驚歎聲,一些武將,看著鄭鵬的眼睛滿是羨慕妒忌恨。

 以鄭鵬的戰功,升官晉爵沒有例外,別說縣候,就是晉為開國縣公甚至開國郡公也不意外,要知吐蕃在大唐建國之初就不斷製造麻煩,在一百多年中大唐不知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跟吐蕃纏鬥,不知多想撥掉這根眼中釘、肉中刺,一直未能如願,鄭鵬隻用了七年時間,不到一萬將士,就完成先人沒完成的偉業。

 甚稱唐代的封狼居胥。

 鄭鵬沒想過當“霍去病”,不過看李隆基,很有效仿漢武帝的陣式。

 朝堂上的官員,都是有見識的人,一時間,眾人看鄭鵬的眼色都有了異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