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盛唐高歌》八百七十 包藏禍心
李林甫和鄭鵬又聊了小半個時辰,然後在一片融洽的氣氛中結束談話,自各散去。

 一送走鄭鵬,李林甫的臉好像屬狗的一樣,說變就變,不僅臉色變得難看,人也唉聲歎氣起來。

 “郎君,是一件好事啊,不知郎君為何面帶愁容呢?”貼身隨從禮壽有些不解地問道。

 “好事?”李林甫有些失聲啞笑道:“禮壽,你說說,為何是好事?”

 禮壽扳著手指說:“有幾個好處呢,一是可以大賺一筆,有了這筆進帳,不僅買夜明珠的錢有著落,也可以補貼府中有些捉襟見肘的帳房;二是借這個機會跟鄭將軍重修舊好,畢竟鄭將軍是皇上眼前的紅人,在朝中人緣也很好,跟他搞好關系有利無害;三是趁這件事跟高公公搭上線,何樂而不為。”

 李林甫看了看禮壽,有些失望地說:“禮壽,你看得太膚淺了,只看到鄭鵬送來的肉,沒看到肉裡藏著的砒霜。”

 “砒霜?郎君,你的意思是鄭將軍這次...不懷好意?”

 “何止是不懷好意,簡直就是其心可誅。”李林甫咬牙切齒地說。

 看到禮壽一臉不解的樣子,李林甫一邊走,一邊小聲解釋道:“看似穩賺不賠的買賣,其實是把老夫推向水深火熱,長安是京城,洛陽是東都,兩地都是高官貴人雲集,這次征地肯定跟那些高官貴人打交道,碰上好說的,可能幾句話就能談成,要是不好說或不願出售的,那就難辦了,例如要征別人的族田怎麽辦?征地時碰上別人的祖墳怎麽辦?遇上刁民又怎麽辦?”

 禮壽這才明白自家郎君為什麽唉聲歎氣,聞言有些驚訝地說:“郎君,既然姓鄭的包藏禍心,為什麽不拒絕他呢?”

 李林甫苦笑一聲,有些無奈地說:“沒聽他說嗎,要不是高公公從中說和,他連那筆跑腳錢也省了,誰叫老夫在打賭博中輸了,鄭鵬就是利用那個賭約逼老夫就范,有皇上作公證,這帳賴不了。”

 高力士發話,鄭鵬只是按比例給了跑腳費,而鄭鵬剛才也說了,屬到皇莊的土地,不用談,接市價補償即可,說明皇上不僅知道這件事,還支持鄭鵬做這件事,皇上都點頭了,說明這件事自己不能挽回,要是自己不認,在皇上心裡落一個言而無信的印象,更是得不償失。

 作為統治者,有人願意修路,緩解官路的壓力,可以說百利無一害,說不定還是出自李隆基的授意。

 禮壽的眼珠子轉了轉,很快又有了主意:“郎君,何不對外宣稱身體抱恙,把這件事躲過去呢?”

 “盡是出些沒腦子的主意”李林甫沒好氣地說:“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掂記,能躲得過這次,下次呢?到時姓鄭的一生氣,利用賭約把老夫弄到吐蕃,那裡是鄭鵬的地盤,環境又惡劣,天高皇帝遠,到時連怎麽死都不知道,豈不是自討苦吃?”

 禮壽想到的,李林甫都想到了,禮壽沒想到,李林甫也想到了,剛開始也有這種打算,不過只是思索片刻,很快就放棄了裝病這個方法: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這次是丟臉面,下次說不定就是丟性命,還沒有跑腳費拿,要是長期請病假,鄭鵬耗得起自己耗不起,現在年過半百,年紀上去了,要是病休拖得太久,仕途肯定受阻。

 李林甫覺得自己的運氣太差了,本想做一個諫臣,讓鄭鵬給破壞了;想腳踏兩船,沒想到蕭嵩從中作梗;現在鄭鵬利用那個賭約,逼自己去收地,那麽多地,肯定很難收,當中會有很多阻力,也會得罪很多人,免不了要用到不少手段,這是把自己往酷吏的道路上逼。

 應了那句話,一著錯,滿盤皆落索,思來想去,李林甫還是決定兌現承諾。

 自己是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出自李唐宗室,現在還是吏部侍郎,多少還有幾分薄面,阻力會小很多,正好利用這次機會,狠狠大賺一筆,像那些達官貴人,可以按市價給,那些小老百姓的,賞幾個小錢把他們打發就算,這樣一來,到手的錢更多。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錢,憑著自己的出身和才學,伺機洗白就是。

 “還是郎君想得周到,這個鄭將軍,還真不能小視。”禮壽有些不甘地說。

 “廢話,鄭鵬要是沒點真材實學,能賺那麽多軍功,能撈那麽多錢嗎”李林甫說到這裡,突然感到有些無聊,開口道:“算了,回府吧,也沒什麽好逛的。”

 李林甫突然感到有些好笑,禮壽就是一個下人,跟他說那麽多幹嘛,這是自降身份嗎?

 想想是讓鄭鵬給亂了分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自己一天還站著,一切皆有可能。

 從決定修路的那一刻起後,鄭鵬就成了一名大忙人,每天都為各種各樣的事忙,看到崔二一個人忙得腳不沾地似的,又把安祿山調回來給崔二打下手,順便讓崔二給調教一下,加速他的成長。

 在李隆基的默許下,設在禁苑的火器署不用怎麽管, 偶爾抽個時間巡一下就行,現在鄭鵬主要精力放在人員和物料的籌備上。

 人員方面不難辦,長安和周邊的奴市,天天都有奴隸出售,花點錢就能找到身強力壯的,此外,這次從吐蕃押回大批俘虜,這些俘虜絕大部分是壯力,鄭鵬經得李隆基同意,直接用這批人修路,安全方面由兵部負責,提供修路的工具和吃的,每月再向兵部交一筆錢就行。

 除了人員就是物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鐵。

 古代探測條件不好,開采技術相對落後,開采運輸成本大等等,社會上的鐵器不多,鄭鵬修一條鐵路需要大批的鐵,靠收購太被動,也是擾亂鐵的市場,會推高鐵的價格,最好是自己開采、自己冶煉、自己加工最合實際。

 幸好,崔希逸和郭可棠仗義,自己一開口,夫婦二人一致同意把蒲州那個鐵礦贈給鄭鵬。

 鐵礦位於蒲州以南大約八十裡,一座名為鐵虎嶺的地方,鄭鵬安排方彬他們勘測第一階段的新路後,馬不停蹄趕到鐵虎嶺,準備開發這座鐵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