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高歌》三百一十九 李隆基的決定
長安,興慶宮勤政務本樓內,李隆基正跟姚崇、宋璟商議國策。

 主要是西域方面的戰事。

 姚崇是宰相,百官之首,宋璟是新上任的兵部尚書,李隆基把他們找來商議的原因,是收到兩封請罪書:一封來自大食國,另一封來自吐蕃。

 請罪書的原因大同小異:受到小人蒙敝,出兵撥汗那,觸犯大唐的天顏,願意繼續稱臣納貢,派遣使臣到長安給李隆基請罪,請大唐饒恕他們這次的罪過。

 把兩份請罪書給姚崇和宋璟看過後,李隆基把身子倚靠龍椅上,開口說:“兩位愛卿,你們意下如何?”

 打還是不打,李隆基有點把握不定,在朝堂商議這件事前,跟二個重臣先通通氣,達成共識,免得到時下不了場。

 看到姚崇沒有發言的跡象,宋璟適時站出來:“陛下,微臣有話想說。”

 總不能讓皇帝尷尬吧。

 “宋愛卿免禮,有什麽見解,但說無妨。”

 宋璟聞言應了一聲,很快說道:“陛下,微臣認為,不接受大食和吐蕃的請罪書,還應加強對兩國用兵,讓他們知道觸犯大唐有什麽後果,要是這次輕輕揭過,會給他們一個錯覺,以後做錯事,只要一封請罪書就能解決,那對大唐不利。”

 說到這裡,宋璟繼續說:“既是請罪,那就知錯就改,讓入侵撥汗那的士兵全部放下武器,聽候大唐的旨令,然而,情報顯示,無論是吐蕃還是大食,都在大規模調兵遣將,明顯是對大唐死心不息,對待這種人,只有一個字,就是打,把他們打疼了,打怕了,他們才會格守本分。”

 大唐兵精糧足,對西域用兵,征的兵多是西域諸族的兵力,無論輸贏,都有利於大唐控制西域。

 算是變相給西域減丁。

 宋璟說完,李隆基沒有說話,而是把目光投向姚崇。

 姚崇對李隆基行了一個禮,緩緩地說:“《孫子兵法·謀攻篇》有雲,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能化乾戈為玉帛,能避免生靈塗炭,是百姓之福,國家之幸,大食和吐蕃爭相上請罪書,還要遣史進長安納貢請罪,足見其誠意,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何樂而不為?”

 打仗牽涉的事太多,糧草、撫恤、後勤補給、各個國家的關系等等,對大唐國庫的消耗也是一個問題,戰爭這種事,牽一發動全身,敵人能主動請和,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兩個重臣,一人一個意見,李隆基一時也有些猶豫。

 正當君臣三人準備新一論爭辯時,門外突然有人大聲稟報:“報,西域八百裡加急奏折。”

 “快傳!”李隆基臉色一整,馬上嚴聲地說。

 出動八百裡加急,肯定出了很緊急的事,若不然,下面的人也不會選擇在李隆基和兩個心腹大臣開會密議時稟報。

 很快有人把一個黑色木筒送進來,高力士接過,仔細檢查過火漆無誤後,再恭恭敬敬送呈到的李隆基前:“陛下,是張孝嵩送來的八百裡加急。”

 “開!”李隆基沉聲地說。

 高力士應了一聲,用小銀刀挑開火漆,再從裡面拿出絕密奏折,輕輕放在禦案上。

 李隆基打開一看,原來有些嚴肅的臉馬上有了笑意,隨著他一笑,在場的人感到殿內的氣氛都舒適了很多。

 不用問,光是看李隆基的表情,就知是好事。

 “匪夷所思,真是匪夷所思,竟然這樣破了號稱西域第一城的連城”李隆基拍著禦說:“最令朕意外的,是鄭鵬那小子,真是給朕太多驚喜了。”

 聽到連城已破,姚崇和宋璟聞言一喜,連城一破,撥汗那全境就宣布光複,前面朝廷爭議最大的,就是要強攻連城,號稱西域第一城的連城堪稱西域的虎牢關,易守難攻,沒想到,這麽快就傳來破城的好消息。

 可是,為什麽皇帝會提起鄭鵬,聽他的話,讚譽有加,難不成,這次攻城連城,他一個小小樂官,不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副監軍,起了重要作用?

 好在,李隆基沒讓二人等待太久,很快讓高力士把奏折遞過去。

 姚崇和宋璟一起看完奏折後,有些面面相覷地互看一眼,又看看奏折後面的簽名和印信,確認不是偽造後,這才接受這個事實。

 做夢沒想到,鄭鵬一個小樂官,能截擊吐蕃的運輸隊立下奇功,已經很讓人吃驚,沒想到在攻打連城陷入困境後,竟然想到把孔明燈改造成他所命名的熱氣球,神兵天降般突襲峰城,然後利用連城的投石機和火油,來一個火燒連城,以極小的代價奪下連城。

 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宋璟有些感概地說:“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前面真不看好鄭副監出使西域,沒想到屢立奇功。”

 頓了一下,宋璟繼續說:“其實也不奇怪,蘇祿可汗到長安朝聖時,鄭副監用一堆木頭造了一輛腳踏車,匪夷所思般戰勝蘇祿可汗的寶馬,當時不知多少人驚訝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現在想想,也就是鄭副監這種絕頂聰明的人,才會想出這般異想天開的法子。”

 姚崇沉吟一下,輕撫著唇下美須說:“鄭副監出使西截,沒有滋擾地方,沒有魚肉百姓,還得到將士的擁戴,這可不是一件易事,和取得的軍功相比,最讓某動容的是,他自己籌集錢財,用作反懸賞敵人,有力打擊敵人的士氣,這一點讓人敬佩。”

 李隆基點點頭說:“此事張孝嵩在奏折有提,而不過鄭鵬從沒在奏折中提及,難能可貴。”

 說到這裡,李隆基有些為難地說:“這下倒難倒朕了,到時不知如何賞賜。”

 年紀還是太小,升得快有爭議,少年得志對鄭鵬也沒好處,說賞錢,可鄭鵬從到西域就自己掏腰包給將士改善待遇,還拿出大筆錢用作反懸賞,再賞錢也不合適。

 其實賞個美女不錯,前面贏了蘇祿可汗已經賞了,再賞就沒有新意,左思右想,還真有點為難。

 賞賜也是一門學問,賞賜得好,臣民歸心;賞賜得不好,惹人非議,甚至被封賞的人誤解。

 姚崇呵呵一笑:“這的確是一個問題,聽說鄭副監身世有些坎坷,到了婚配的年齡,也沒一個長者操持,要不,陛下就當一次月老,天子作媒,這可是一份天大的賞賜。”

 “月老?呵呵”李隆基擺擺手說:“此事以後再說,還是議議大食和吐蕃請罪書的事吧。”

 “陛下”姚崇行了一禮,恭恭敬敬地說:“連城已破,傷亡比預計中少得多,吐蕃和大食連折大批精銳,西征大軍士氣正高漲,老臣以為,請罪書之事就用朝議的方式先拖著,看看張孝嵩能走得多遠,戰事越有利,對我大唐的好處就越多。”

 “臣附議”宋璟馬上附和:“棒下出孝子,在鐵騎和刀槍之下,那些懷有二心的人才會不敢有異議、生反心,刀槍已出,那就讓它好好見血,也好用到借力打力。”

 這次西征的主力是西域諸族,正好消耗他們的實力。

 張孝嵩在奏折中詳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包括殲八放二的策略,想教訓哪個就把阿了達往哪裡趕,趁機重整西域新秩序,還有一個原因是西域諸族經過這些年休養生息,實力大增,大唐希望看到是一個和諧、易於控制的西域,而不是狼盤虎踞的西域。

 李隆基哈哈一笑,高興地說:“甚合朕意,姚愛卿,你草擬一份聖旨,讓張孝嵩放手去做。”

 “老臣遵旨。”

 商議完畢,李隆基看看一直在身邊小心待候的高力士,忍不住笑著說:“力士,鄭鵬還是你當日舉薦,說起來你還有舉薦之功,朕要好好賞賜你。”

 高力士聞言,大吃一驚,馬上跪下:“能侍候在皇上身邊,就是老奴最大的賞賜,力士不敢居功。”

 “起來吧,朕知你心意了。”

 “謝皇上。”

 這時姚崇和宋璟在一旁的書桌商議怎麽草擬給張孝嵩的聖旨,高力士眼珠子轉了轉,小聲地說:“陛下,有句話,老奴不知該不該講。”

 “講!”李隆基簡明扼要地說。

 高力士應了一聲,這才開口:“陛下,張孝嵩的奏折說鄭副監在誘敵時中了箭,傷勢頗重,要在庭州養傷,鄭副監是有功之臣,又是在戰場上負傷,要是這個時候賞賜他有利康復的補品,必讓鄭副監感恩戴德,會對陛下更為忠心。”

 對啊,光想著破城的消息,一時都沒想起鄭鵬中箭負傷的事。

 李隆基稍稍思索了一下,很快說道:“張孝嵩已率隊遠去,鄭鵬留在西域作用也不大,讓他直接回長安好了。”

 派鄭鵬作副監軍,出使西域,本來就是為了讓鄭鵬見識一下大場面,讓他好好寫一首歌,現在得到的早就超越自己的期待,不如乘機把鄭鵬召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