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高歌》五百五十三 勵學詩
任憑你說得天花亂墜,最後拚的,還是實力。

 鄭鵬苦笑一下,這種場面好像不是第一次出現,不過特別的是沒人跟自己鬥詩,而是被迫作詩來證明自己。

 問題是,鄭鵬還真得接招,要不然不僅自己沒討好,就是蔡嘉也得跟著倒霉。

 蔡嘉看到情況變得越來越糟,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難看,特別是看到王進業一二再、再二三逼鄭鵬,終於忍不住準備出手幫鄭鵬。

 人的才智有二種,一種是急智,一種是慢智。

 急智是反應很快,壓力越大越容易有靈感,在危急時特別靈光,;慢智是一個人有才華,但這種才會需要慢慢醞釀,臨場應變不足,一急反而什麽都忘記。

 對鄭鵬,蔡嘉很有信心,但怕鄭鵬壓力太大,陌生的環境和不好的氛圍也會影響他的發揮,特別是王進業聯同李問平聯手施壓的情況下。

 就當蔡嘉正想站起來力挽狂瀾時,鄭鵬突然大聲說:“看這情形,要是拿不出詩,估計都走不出聖賢堂,好吧,那我獻醜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鄭鵬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乾脆就如他所願。

 不就是詩嗎,對二世為人的自己來說,不會作,還不會“拿”嗎?

 答應了?

 王進業和蔡嘉都有些楞然,然後一起緊張地看著鄭鵬,兩人都是緊張,不過擔心的卻截然不同:蔡嘉擔心鄭鵬做得不夠好,而王進業則是擔心鄭鵬做得太好。

 鄭鵬的話音一落,不用人維持秩序,現場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鄭鵬身上。

 這二年,關於鄭鵬的傳說太多了,鄭鵬的詩、鄭鵬的風流史、鄭鵬的戰功、鄭鵬的神奇等等,很多人把鄭鵬當成傳說級別的人物,特別是年輕人,更是把鄭鵬視作偶像。

 剛才鄭鵬承認“過失”時,不少人喝倒彩,但更多人是敬佩鄭鵬敢作敢為敢承認的態度,暗暗為他鼓勁,特別是鄭鵬面對刁難時還能迎難而上,更是讓他們折服。

 能進國子監的,都不是傻子,誰看不出國子監上層內鬥,王進業咄咄逼人?

 蔡嘉站起來,大聲吩咐:“來人,給鄭將軍筆墨伺候。”

 話音一落,很快人奉上筆墨紙硯。

 鄭鵬沒有客氣,好像胸有成竹般,拿起筆當場寫起來,蔡嘉本想去看一下,發現王進業好像不時注視著自己,猶豫一下,還是沒有上去看。

 台上的鄭鵬好像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就怕這個時候去打擾了他的思路,要是給他造成壓力就不好了。

 很多人寫詩,不是五言就是七絕,多是四到八句,可鄭鵬從下筆那一刻開始,不斷地寫,蔡嘉觀察鄭鵬換行的度,猜測鄭鵬是寫五言絕句,可是這詩卻分為很多句。

 蔡嘉不說話也不上前,王進業也不好上去看,只是一會盯著鄭鵬,一會又暗暗打量著蔡嘉,在他眼中,自己有八成以上的贏面。

 詩易作,但好詩難成,古代讀書人眾多,那麽多年也那點好詩流傳下來,哪有想有就有。

 王進業沒有驚慌,在他眼中,鄭鵬不過是垂死掙扎,不足為患。

 一時間,偌大的聖賢堂,只有鄭鵬寫字的唰唰聲。

 終於,眾人看到鄭鵬停下筆,好像在欣賞自己的字,然後把狼毫一擱:詩成。

 鄭鵬看看自己寫的詩,滿意地點點頭,左右環視了一下,把目光落在蔡嘉身上,笑著開口說:“蔡祭酒,不知能不能勞你大駕,來唱一下詩?”

 “這是老夫的榮幸。”蔡嘉眼前一亮,馬上應道。

 鄭鵬這麽快寫完,還有信心讓自己親自去唱詩,不用說,質量肯定過硬,蔡嘉自然樂於效勞。

 說話間,蔡嘉已經站起來,走到台上,一看那些字,心中已有幾分高興:先不說詩的質量如何,鄭鵬的字寫得龍飛鳳舞、鐵劃銀鉤,見是看字都是一種享受。

 放眼一看那詩,蔡嘉先是楞了一下,接著臉上現出歡喜的神色,很快,臉色又變得嚴肅認真起來。

 “蔡祭酒,鄭將軍寫了什麽詩,快快唱讀出來吧。”下面有人大聲叫起來。

 明顯是一個急性子,就等著看結果了。

 這人一開口,下面的人紛紛附和,就是那些博士、助教也表示想快點聽到鄭鵬的大作。

 蔡嘉回過神,乾咳二聲,示意眾下靜下來,然後開始說:“諸位,請聽鄭將軍的新作。”

 “第一句是:富家不用買良田。”

 蔡嘉一開口,在場人的臉色各異:王進業、李問平、孫耀州等人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好像變得幸災樂禍起來。

 還以為多了不起呢,富家不用買良田,這是什麽道理?

 良田是根本,富家不用買良田,難道讓窮家買?窮家買了良田就有錢財供孩子讀書?

 什麽邏輯?

 王進業差點都笑出來,鄭鵬還號稱第一才子呢,只是試一下,就這樣不堪?

 下面不少學生感到失望,看著鄭鵬的目光都變了:開頭就起得不好,後面怎挽救?看詩的架構,不會想寫不登大雅之堂的打油詩吧?

 雖說打油詩也是詩,但在國子監作這種詩,傳出話讓人笑話。

 就當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故意停下來的蔡嘉念出了第二句:“書中自有千鍾粟。”

 咦,這第二句,好像有點水平啊,第一句平白無奇,可第二種卻有種畫龍點睛的感覺,兩句詩加起來,有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感覺。

 蔡嘉把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嘴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一切在他的意料之中,故意把前兩句分開來唱讀,就是要製造出一種落差,加深人們的印象。

 有點“皮”的唱讀了前二名,後面的蔡嘉也不賣關子了,繼續大聲唱讀: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當最後一句唱讀完時,現場一片靜默。

 這首詩看起來有點簡單,可仔細一品味,覺得裡麵包括引人深省的哲理,用“買良田”對“千鍾粟”、用“架高樓”對“黃金屋”、用“無人隨”對“多如簇”,詩中透著鮮明的對比,從而折身出讀書的重要性。

 細想一下,這首詩可以看成讀書能改變命運,也可以看成書是一種精神財富,沉浸於在書海中會給人滿足的精神感受,就像孔子在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上,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終日彈琴演唱,如癡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覆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嘗不出來了。

 這就三月不知肉味的來由。

 整首詩,沒有兒女情長,也沒有英雄氣概,有的只是對比式勸學,或者說勵學,通過對比,讓人看出讀書的樂趣、或好處。

 蔡嘉看看還是一臉淡定的鄭鵬,眼裡滿是讚賞的神色:這個鄭將軍,真是太厲害了,在這麽短的時候內寫出這麽好、這麽發人深省的詩,真是厲害,特別是在這種場合作出這種限制題材的好詩,更是難得。

 鄭鵬很淡定,而王進業、李問平和孫耀州等人面如灰色,一個個垂頭喪氣,好像被打敗的樣子。

 不管前面佔了多少上風,鄭鵬這首詩一出,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不僅僅是白費,前面跟蔡嘉鬧翻,本想著趁機會扳倒蔡嘉,現在想想都後悔:得罪頂頭上司和國子監一把手,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此時在場的學生、博士、直講等人終於回過神,很快,現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還有人大聲叫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