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唐高歌》六百三十三 良苦用心
 “快,給朕拿來。”送信的驛使還沒來得及行禮,李隆基就急不及待地吩咐。

 高力士不敢怠慢,小跑著把八百裡加急奏件拿到手裡,檢查火漆無誤後,這才把特製的套筒打開,取出加急奏報,雙手呈給李隆基。

 李隆基拿過來一看,面色先是一喜,不過臉上很快就現出了怒容,看完,把奏報遞給一旁伸長脖子的姚崇。

 姚崇接過來一看,馬上明白李隆基神色的變化,最新的奏報主要說二件事,一是西域四大重事軍鎮無一丟失,葛邏祿倉促西逃,西域局勢穩了下來,二是唐軍在班公錯地區遇伏,損失慘重,收攏的羽林軍殘兵只有一百余人,千騎使李顯城和鄭鵬不知所蹤。

 “天佑大唐,情況要比想像中的要好。”宋璟如釋重負地說。

 姚崇看奏報的時候,宋璟、張說等人也站在他身後伸長脖子看,西域四大軍事重鎮無一丟失,也就是大唐的根基沒有動搖。

 “奇怪了”張說一邊說一邊坐回自己的座位:“吐蕃勾結葛邏祿,連吐蕃的坌達延都出動,動靜這麽大,除了葛邏祿部偷襲龜茲,吐蕃的主力一直在於闐鎮,也沒進攻城池,這唱的是哪一出?”

 宋璟開口道:“的確是奇怪,會不會是偷襲龜茲的行動失敗,要知吐蕃尚未從撥汗那之戰恢復元氣,暫時無力發動對大唐的戰士,轉而放棄呢?”

 吐蕃勾結大食,兵發撥汗那,意圖挑戰大唐在西域的霸主地位,張孝嵩悍然出擊,最後在連一舉擊潰兩國的聯軍,並下令圍剿敵人,造成吐蕃元氣大傷,被迫向大唐稱臣納貢,吐蕃也不能這麽快就能休養生息。

 一直緊皺眉頭的姚崇突然說道:“吐蕃這次行動,會不會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呢。”

 張說驚訝地說:“姚老何出此言?”

 “吐蕃就是一個不要臉潑皮,這些年,年年找借口向大唐張嘴,不是要這樣就是要那樣,不給就縱容手下進大唐打草谷,被抓到也來個死不認帳,歸納分析一下,西征撥汗那,吐蕃表面是稱臣,內心肯定不甘,於是在邊境佔點小便宜。”

 頓了一下,姚崇繼續說:“事情的轉折點應是狼牙堡,吐蕃人把投石車都用上,硬是攻不下一個小小的狼牙堡,估計他們開始意識到水泥對他們的影響,於是他們選在大唐沒有完成防禦升級前做一些事,這才有了讓人頭痛的流匪,要是老臣估計沒錯的吧,吐蕃人應是在打水泥的主意。”

 宋璟吃驚地說:“要知博陵的迎姝橋名震天下,水泥是鄭鵬搗弄出來的早就不是秘密,吐蕃要知道並不難,再說還有葛邏祿作內應,這樣一來,沛公就是...鄭鵬。”

 現場突然沉默起來。

 氣氛有些尷尬,張說左右看了一下,故意笑著說:“這件事,是壞事也是好事,要是吐蕃這麽在乎鄭鵬,肯定不會下死手,只要人在,我們就有機會把人救回來。”

 在場的人也點點頭,李隆基想了想,很快說道:“張愛卿,你馬上擬旨,讓楊基密切留鄭鵬和李顯城動靜,告訴他,不惜代價找回他們,朕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臣遵旨。”

 張說向李隆基行了一禮,一臉認真地說:“陛下,吐蕃、葛邏祿以下犯上,竄謀造反,此事絕不能輕饒,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國法難以立信,臣提議,下旨嚴懲吐蕃和葛邏祿。”

 “臣附議”宋璟難得跟張說意見相同:“吐蕃不知廉恥,假扮流匪禍害大唐百姓,請皇上下令,把大唐境內的吐蕃人、葛邏祿族人,包括商旅全部收押,一應財貨也沒入國庫,用於安撫西域百姓和支持西域的重建。”

 “準奏!宋愛卿,此事交由你去辦。”李隆基沒有多少猶豫,很快就答應了。

 兩國交戰,各憑手段,是吐蕃、葛邏祿不仁義在先,大唐也沒必要再跟他們客氣。

 “臣遵旨。”

 君臣又密議了近一個時辰,禦前會議總算結束,姚崇等人退下後,李隆基突然站起來,看起掛在牆上的地國入迷。

 “大家,是擔心羽林軍吧。”高力士在一旁小聲說道。

 作為貼身太監,高力士看到李隆基的目光落在西域的位置,就猜李隆基掛心他的私軍了。

 李隆基歎了一口氣:“宋璟說,朕其實不用把羽林軍派到西域,勞師遠征,還說要是不派,鄭鵬和顯城就不會遇險,力士,朕真的錯了?”

 “大家沒錯”高力士開口說:“很多人以為大家把鄭鵬派到西域剿匪,是讓鄭鵬遠離京城是非之地,還可以多撈軍功,為晉升作準備,可他們只是看到表面,並沒有體會到陛下的良苦用心。”

 “哦”李隆基一下子來了興致,打量了一下高力士,忍不住問道:“力士,你說說,朕有何良苦用心。”

 高力士一本正經地說:“西域之亂,實則亂在吐蕃,吐蕃自持山高皇帝遠,又有地勢之利,對大唐稱臣而不敬,聽而不從,有好處就聽話,經常記吃不記打,記仇不記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弄一些事情來,這個蠻夷之國,一直是大唐的心病。”

 “大唐建國以來,吐蕃一直沒消停,歷任先帝都想把吐蕃鏟除而後快,可惜吐蕃是詛咒之地,大唐的將士進入後,戰鬥力大減,嚴重的還會喪命,以致吐蕃成了大唐的法外之地,也形成被動防守的局面。”

 說了這麽多,高力士也累了,長長呼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以大家的雄圖大略,肯定要開創前人沒有的豐功偉績,派鄭鵬到西域,實則是讓他看看吐蕃的囂張和大唐子民的慘狀,激起鄭鵬的動力,因為鄭鵬的鬼主意最多,要想破吐蕃的詛咒,估計就是鄭鵬有希望,大家,老奴猜測的可對?”

 李隆基拍拍高力士說:“知朕者,力士也。”

 吐蕃兵發撥汗那,被大唐痛擊,可戰場在大唐境內,戰後吐蕃向大唐稱臣納貢,問題是,大唐的將士卻沒有踏入吐蕃的土地,對大唐來說,雖勝猶敗。

 把鄭鵬派到西域,李隆基就是想激發鄭鵬的潛力。

 鄭鵬把太多不可能變成現實,李隆基把他視為福將,當然想鄭鵬解決這個問題。

 高力士有些受寵若驚地說:“大家謬讚了,其實大家不必憂慮,知道吐蕃的動機,鄭鵬生存的機率很高,只要人在,一切皆有可能。”

 “希望如此吧”李隆基感歎一下,很快說道:“西域亂了過後,需要有人坐鎮,特別是在換俘問題上,力士,你覺得誰可以勝任?”

 高力士想了想, 很快說道:“中書舍人張九齡合適。”

 “哦,說說你的想法。”

 “派地位太高的,顯得大唐太過重視,有可能讓吐蕃趁機要挾高價,地位太低,又怕鎮不住場面,張九齡的能力、品格皆屬上乘,是可造之材,這次派他去,算是鍛煉一下,再說他跟鄭鵬私交甚好,找人肯定盡心盡力。”

 李隆基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此事你去安排吧。”

 “老奴遵旨。”

 吩咐完,李隆基再次把目光放在吐蕃的版圖上,不知為什麽,越看越不爽,忍不住一拳狠狠打在地圖上。

 “大家息怒”高力士嚇了一跳,連忙勸道:“吐蕃這般狗急跳牆,肯定是忌憚大唐,大家,老奴有種預感,不久的將來,吐蕃必成為大唐版圖的一部分。”

 很少看到李隆基這般失態,不用說,吐蕃和葛邏祿這次,徹底把李隆基激怒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