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唐高歌》四百一十七 沒完沒了
  “子壽兄,有些時日不見了。”鄭鵬笑呵呵地把張九齡迎進來。

  張九齡苦笑地說:“飛騰,某可不是你,掛著一個閑職,每天消遙自在,還有美人環繞,真是羨煞旁人。”

  長安人多,但圈子並不大,彼此什麽情況都了解,張九齡升為員外郎,新官上任,很多事都要學習、熟悉,還要跟新同僚搞好關系,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除此這外還要做好媒人的工作,而鄭鵬掛一個定遠將軍的散職,每天錦衣玉食,感覺有什麽事輪不到他,可有什麽好處少不了他,年紀輕輕還有了爵位,真讓人羨慕。

  有對比,就有傷害。

  鄭鵬壓低聲音說:“古人有雲,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子壽兄,明眼人都看出,子壽兄可是快要肩受更大責任的棟梁之材,哪能跟我這種遊手好閑的人對比,真讓你閑下來,怕你也不樂意。”

  “你這張嘴,真是太能說,什麽責任棟梁的,順其自然吧。”張九齡微笑著說。

  有缺憾,人生反而完美,有起落,內心才能淡然,從被迫辭官歸田到複用,張九齡經歷了從高到低、又從低回到高的心路歷程,感受到人生的大起大落,內心更加堅強、淡然。

  鄭鵬說得有道理,隨著姚崇淡出在大唐的核心權力圈,以張銳為首的新勢力慢慢掘起,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而張九齡又是張銳最看重的人才,出任禮部員外郎,其實是有計劃培養,為以後重用作準備,張九齡的心情很不錯,不過他並沒喜形於色。

  “對,順其自然即可“鄭鵬笑嘻嘻地說:“子壽兄,我的事不能順其自然,需要多加努力才行。”

  “哈哈,哈哈哈,你這個家夥,心急了吧,放心,一直沒落下,今天來就是跟你商量這件事。”張九齡沒好氣地說。

  和別人相比,鄭鵬說話不客套,有什麽說什麽,不掩飾自己的喜惡,簡直坦率得有點可愛,就是這點坦率,讓張九齡覺得鄭鵬與眾不同,對鄭鵬也更有好感。

  鄭鵬聞言一喜,忙給張九齡把杯中的茶倒滿,催促地問道:“怎麽樣,談妥了沒有?”

  “差不多談妥。”

  “差不多是什麽意思?”

  張九齡有些為難地說:“崔禦史基本同意這樁婚事,不過他有個條件,就是飛騰也送博陵崔氏一件有誠意的聘禮。”

  “有誠意的聘禮,具體是指什麽?”鄭鵬有些頭痛地問道。

  “問了”張九齡苦笑地說:“崔禦史就是打啞謎,怎麽也不肯說,飛騰,你跟崔禦史交往比我還多,肯定比我更了解。”

  轉了一圈,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張九齡感到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主動跟鄭鵬分析:“飛騰,其實也沒那麽難猜。”

  “此話怎講?”

  “崔禦史說了,送博陵崔氏一件有意義的聘禮,不是送給綠姝小姐,也不是送給崔禦史,估計是崔禦使想嫁孫女時,想嫁得風風光光,其實說已經說得那透澈,並不難猜。”張九齡分析道。

  鄭鵬有些鬱悶地說:“這個老小子,還真會折騰。”

  前面三個條件,完成後,又出了難道,好像不折騰自己就不高興,鄭鵬還真有點服他了。

  手裡捏著自己的軟肋,好像有點沒完沒了。

  “非也,非也”張九齡搖搖頭說:“這不叫折騰,而是好事多磨。”

  說到這裡,張九齡有些羨慕地說:“飛騰兄,知足吧,你是娶五姓女,還是嫡系,不知多少人想被折騰也沒機會呢。”

  豪門世家有些式微,然而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並沒有下降,在張九齡看來,鄭鵬是抱著蜜罐叫苦,不知是無知還是顯擺。

  “可前面已經把他提的條件都答應
了啊。”

  “沒錯,可崔禦史說那是提親的要求,現在是成親的條件。”

  強權即是真理啊,鄭鵬苦笑一下,一邊把玩著手中的茶杯,一邊搜索枯腸地苦思起來。

  送博陵崔氏一件有禮物的聘禮,是送整個博陵崔氏的禮物,很明顯,崔源那老小子想綠姝風光大嫁之余,他臉上也有光。

  對鄭鵬來說,送不是問題,問題是送什麽合適。

  送一個牌坊?

  不行,博陵崔氏是名門望族,從三國到大唐,朝代幾經更替,可博陵崔氏一脈屹立不倒,這麽多年,不知出了多少名人雅士、貞女烈婦,鄭鵬也到過博陵,那些代表榮譽的牌坊多不勝數

  送一個書院?

  不妥,博陵崔氏是名副其實的書香世家,遍地都是書院、學堂,根本不缺

  送一個慈幼院或敬老院,也不妥,別人是名門望族,這種事還要外人插手,那不是打臉嗎?

  鄭鵬思來想去,怎麽給博陵崔氏一份算是有誠意的聘禮,左思右想,最後靈光一閃,馬上興奮地說:“有了。”

  “什麽有了?”

  “稍等片刻,一會就好。”

  鄭鵬讓人拿來筆墨紙硯,用筆在紙上畫了一會,很快畫了一幅圖,畫完後,對張九齡一頭霧水的張九齡解釋了一會,很快,張九齡的眼睛亮了。

  崔源身兼數職,特別是身兼不良將,需要指揮、調度大唐最大、最神秘的組織,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以至就是休息的時候,也不能完全休息。

  為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崔源有個習慣,吃完飯後小憩一會,不過他並不是一定睡著,而是一邊閉眼養神,一邊聽心腹懷安給自己讀各種消息、秘聞,特別是長安發生的事。

  每天長安城發生的大小事,通過各種渠道匯集在懷安手中,懷安挑選當中重要的、或崔源感興趣的讀給他聽,這是崔源一個獲取消息的重要途徑。

  聽了一會,崔源眼皮也不抬地說:“說了大半天,都是一些無聊的事,懷安,就沒有點意思的?”

  說來說去,都是張家長李家短,不是哪有家公子在喝花酒時打架,就是哪位皇親國戚鬧事,崔源都聽得耳朵起繭了。

  懷安應了一聲有,連忙翻出一份念道:“這個消息郎君肯定感興趣,范長德已無罪釋放,現已舉走搬遷,據說他是去洛陽投靠朋友。”

  崔源明顯來了一絲興致:“就是那個作恰似太監上青樓的人?嘴太損了,活該他倒霉,張仲常放話要他好看,這樣都能全身而退,沒想到這個范長德還有二分真本事。”

  “這事高公公發話了,什麽話都得往肚子裡咽。”

  “哦,范家還有這種能耐,能請得到高力士這尊大神?”崔源睜開眼睛,一下子來了興趣。

  作為不良將,崔源對盤根錯節的關系很重視,高力士是崔源重點關注的人物之一,聽到這事高力士出手後,馬上追問。

  懷安笑著說:“范家不行,可鄭鵬鄭將軍可以啊。”

  “鄭鵬?這事怎麽扯上他了?”崔源坐了起來,一邊伸手去拿茶杯,一邊奇怪地問道。

  懷安忙把茶杯送上,這才解釋道:“鄭將軍一直是在宜陽坊租宅子住,最近想買個宅子,范家為了撈人,把永業坊的祖宅變賣,兩者就有了交集,范長德能出來,是鄭將軍去找高公公求情,還出錢替他填了本不是他的虧空,范長德這才全身而退。”

  崔源放下手中的茶杯,伸伸手,把簡報拿過來看了看,很快搖搖頭:“這份人情太大了,請動了高力士,還填了一萬多貫的虧空才拿到一個小宅子。”

  “不止呢,鄭將軍的心腹黃三,今天在櫃坊拿了一萬貫的憑票後,直接去了范家接收宅子,應是給范長德送去的,小的猜測鄭將
軍是正常價購宅子,順便搭一個大人情。”

  崔源搖搖頭說:“就是生財有道,也需要積谷防饑,這樣大手大腳怎麽行,慈不掌兵、義不理財的道理也不會。”

  找到機會,就要不要放過,范家碰上這種機會,隨便找個由頭就能把好處撈盡,鄭鵬倒好,自己賣人情請了高力士,還倒貼那麽多,財神爺上門還趕出去,簡直就是不上道。

  懷安笑嘻嘻地說:“所以說嘛,鄭將軍就需要一個替他打理家務事的夫人。”

  崔源聞言只是笑笑,很快說道:“想娶得綠姝,還得看他拿不拿得出能讓老夫上眼的聘禮。”

  “郎君,都快是一家人,這樣做,會不會讓鄭將軍感到郎君在為難他?”懷安小心翼翼地說。

  看自家小姐的態度,那是非鄭鵬不嫁,以前門不當、戶不對,現在不同,鄭鵬成了將軍,還有了爵位,最重要是得到皇帝的信任,前途不可限量,這時候還像以前一樣對待,似是不妥。

  “為難?”崔源冷笑地說:“老夫不是為難,而是刁難,差點讓我博陵崔氏蒙羞,要不是姝兒堅持,早就把他打趴,哪裡輪到他娶博陵崔氏的女子,不管怎樣,他要娶姝兒,就得乖乖聽話。”

  一想起鄭鵬為了破壞崔王聯婚,故意抹黑二家,讓博陵崔氏在一段時期內成為天下士族的笑話,崔源就氣得打不過一處來。

  正在說話,管家仁安上前稟報:“郎君,張外郎上門拜記,老奴已把他大堂了。”

  崔源滿意地點點頭:“這個張九齡,說話得體,辦事高效,鄭鵬那小子算是找對人,嗯,就知他沉不住氣。”

  昨天跟張九齡提出要一份送給博陵崔氏的聘禮,才一天就有答覆,說明鄭鵬急了。

  提要求的原因很簡單,鄭鵬差點讓博陵崔氏蒙羞,現在不少族人還憤憤不平,崔源就讓鄭鵬給整個博陵崔氏一份禮物。

  要是姝兒嫁過去,那就是一家人,作為家長,崔源不希望自己人之間有裂隙,於是提出這種要求,讓鄭鵬先跟族人搞好關系。

  看似為難,實際是替鄭鵬獲取博陵崔氏的人脈資源鋪平道路。

  當然,這種話崔源肯定不會跟鄭鵬解釋,也不會跟外人訴說。

  張九齡的面子很大,一盞茶才剛剛喝,崔源就出來了。

  相互寒磣後,張九齡開門見山說:“知道崔禦史公務繁忙,某也就不轉彎抹角,這次登門拜訪,主要是商議聘禮的事。”

  “哦,張外郎有事不妨直說。”

  張九齡笑著說:“聽說博陵有一條陵河,貫穿博陵全境,寬約二十丈。”

  “沒錯,張外郎提起陵河,不知是什麽意思?”崔源有些疑惑地說。

  不是談聘禮的事嗎,怎麽談起了陵河?

  “陵河河寬水深,只靠一座木橋出入,每逢雨季來臨就要重修,還有百姓因橋損壞的問題失足落水,不知可有此事?”張九齡繼續問道。

  “沒錯”崔源有些頭痛地說:“木橋不夠穩妥,石橋最好,然而尋遍天下擅長造橋的匠師,就是李春的後人和弟子也請過, 可都說沒把握,只能以木橋和渡船為主。”

  李春是隋代造橋匠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建造安濟橋趙州橋,他主持建造的安濟橋,不僅造形優美,還格外堅固耐用,大橋全長5083米,寬9米,主孔淨跨度為3702米,在當時創造了很多記錄。

  張九齡淡然一笑,開口說道:“如果飛騰給博陵造一座比石橋還堅固的大橋,無論刮風下雨都不用害怕的橋,方便住在陵河邊百姓出入,不知這份騁禮能不能讓崔禦史滿意呢?”

  “鄭鵬還會築橋?不會是木橋吧?”崔源有些吃驚地說。

  “非也,是水泥橋。”

  “什麽,水泥橋?”
br />  張九齡解釋道:“飛騰說,崔禦史見過水泥,就是用水泥修建一座比石橋還要堅固的大橋。”

  說話間,張九齡從袖子裡拿出一張圖紙,鋪在桌面上,指著上面的圖說:“崔禦史,你看,這是飛騰設計的橋,當然,這橋還沒有命名,他說命名的事交給崔禦史。”

  崔源一看,不由眼前一亮:圖紙上,一座平橋,橋設四個橋墩,兩邊窄中間寬,方便中間可以過船,設計巧妙、美觀,還很貼心在橋上畫上欄杆,保護路過行人。

  木橋不穩固,石橋沒把握,要是用那個水泥做材質的話值得期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