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戰國――常磐紅葉》第464章 賤嶽
  4月2日,在收到淺井家即將向織田家宣戰的消息後,織田家拋棄金崎城開始南下撤退。同日,駐扎在缽伏的朝倉軍立刻西進,在凌晨時分,打著火把的朝倉軍重新奪回了空無一人的金崎城。

  4月3日,淺井家宣布和織田家破盟,起兵援助朝倉家,討伐背信棄義的織田信長。而收到消息的佐久間信盛也立刻集結部隊準備東進,進攻淺井家的北近江。

  然而,不幸的是,足利義輝卻暗中授意了波多野家對山城國展開攻擊。而大和的松永久秀,也以“援助戍守京都”為名,把松永家的大軍開到了京都和大和的邊界。

  同日下午,在得到淺井家和織田家破盟的消息後,留守在南河內高屋城以及南和泉的三好長逸、三好政康開始集結部隊。留守的查理和吉崗勝政應付不來,於是今川楓向駐扎在山城國的織田家部隊請求援軍。

  與此同時,足利義輝本人也在二條城內集結了手下的數千軍隊,近畿一時間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佐久間信盛眼看大事不妙,不得不退保山城,不敢繼續東進。然而,這一情報卻沒能及時傳到孤懸敵境內的織德聯軍那裡,織田信長依舊按照原計劃準備於淺井-朝倉聯軍決戰。

  ·

  4月4日,織田家大軍抵達長法寺。由於淺井家扼住了從琵琶湖東岸返回南近江的大路,織田信長於是派出部隊向著琵琶湖西岸的朽木谷一帶佯動,做出要沿著琵琶湖西岸撤退的姿態。織田信長還派出使者聯絡朽木谷的豪族朽木元綱,要求從他的領地通行。朽木元綱在接到織田信長的信件後,立刻向淺井家和朝倉家通報了這一情報。

  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得到消息後,紛紛認定織德聯軍急著撤回京都穩住局勢,於是從東邊和北邊兩個方向展開追擊。4月4日傍晚,淺井家15000人,5000戰兵抵達賤嶽。而在賤嶽向西到長法寺這20裡的官道上,織田家先後布下了十一道防線共5000戰兵進行固守。由於這條官道北邊是近江、越前交界處的山區,南邊是琵琶湖,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道。淺井家想要打到織德聯軍的本陣長法寺,就只有沿著官道進攻這一條路可以走。

  而朝倉家25000人,也在4月4日追擊到了長法寺北邊15裡外的山區內。不過由於山道狹窄,朝倉家的8000戰兵沒能全部展開,只能以連營的形式駐扎。

  再看織德聯軍的部署——由丹羽長秀、森可成、池田恆興等人率領的5000戰兵駐扎在賤嶽到長法寺的官道上,層層防守淺井軍的進攻,目的就是擋住淺井長政。而織德聯軍的主力,則被投放在長法寺北部的山區裡埋伏。德川家康的1700戰兵在正面的官道上誘敵,而上萬織田家戰兵則隱藏在官道兩側的丘陵、山谷中,等待著伏擊朝倉家主力的機會。

  而雨秋平,此刻卻被軟禁在營帳裡,常磐備1400人也被留在長法寺的本陣中,負責保護織德聯軍近30000的輔兵。這樣的布置,其實也說明了織田信長內心的想法——他並沒有懷疑雨秋平通敵,不然就不會安排常磐備看守本陣。他只是對雨秋平當眾多次頂撞他十分不滿,想要殺殺他的銳氣。

  織德聯軍此役的目的,就是阻止淺井-朝倉聯軍匯合,把他們擋在東邊和北邊。首先,靠著險要的地勢擋住淺井家的進攻。然後,德川軍將輕敵的朝倉家部隊引入伏擊圈,由聯軍主力把朝倉軍先行擊潰。

隨後,再讓抵抗淺井家的部隊回拉,把淺井家也引到長法寺一帶。聯軍主力在擊潰朝倉軍後重整南下,配合抵抗淺井家的部隊,夾擊淺井家,將淺井家也一並解決。  而大意的淺井-朝倉聯軍,卻沒有料到織田信長會有如此大膽的舉動。他們比織田信長更清楚,織德聯軍此刻孤懸境外、退路不保、士氣渙散,因此認定織德聯軍肯定急著撤退。留下來的部隊,都是來斷後,掩護主力撤離的。因此,雙方在取得聯絡後,就約定明天清晨開始進攻,兩面夾擊織德聯軍。

  ·

  4月5日清晨,位於賤嶽的淺井軍出陣,向著西邊的織田家陣地發起猛攻,淺井-朝倉聯軍和織德聯軍之間的賤嶽合戰拉開了序幕。

  位於織德聯軍十一道防禦陣線最前方的,是織田信長旗本隊的指揮者阪井政尚。後者正指揮著800織田家直轄部隊,駐扎在第一線。織田信長把他手下的這員猛將派來打頭陣,就是希望東部的防守能從一開始就遏製住淺井家的攻勢。

  “父親,這是什麽旗號的部隊?”阪井政尚的兒子阪井久藏盯著淺井家正在列隊的部隊看了半天,“我沒見過這種靠旗啊…”

  “那是雄鷹備。”阪井政尚看了一眼,就明白了那是淺井長政的直轄部隊。不需要看靠旗,只需要看雄鷹備那熟練快速的隊形變化和那刀切豆腐一般的方陣就能明白了。據說,這支備隊是雨秋平幫助淺井長政建立的,難怪和常磐備那麽相似。

  “不過這靠旗…”阪井政尚經他的兒子一提醒,望了一眼那靠旗,卻發現自己沒能認出來,也立刻陷入了沉思。雄鷹備足輕、武士們背上插著的,不是以往的淺井家三生龜甲菱紋的靠旗。取而代之的,是一左一右兩面白旗,上面各自用黑筆寫著四個字。離得太遠,看不清楚。

  等到雄鷹備在淺井長政的白鷹馬印的指揮下緩緩地朝著織田家的備隊壓來時,阪井政尚終於看清了每個足輕、武士背後的靠旗上寫著的八個大字。

  “義之所至”

  “生死相隨”

  也看清了,每個雄鷹備戰士臉上的堅韌和決心。

  ·

  “雄鷹備的戰士們,在我們面前的敵人,是現在全近畿乃至全日本最強大的敵人。織田家,他擁有超過200萬石的土地,七萬多的大軍。而我們淺井家,領地不過40多萬石,士兵不過一萬余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以卵擊石!”淺井長政策馬走在雄鷹備的方陣前,對著手下的戰士們高聲訓話:“我這個人一向不會說話,所以要先給你們所有人道歉。本來,我們是織田家的盟友,是我主動破棄了同盟,把你們帶到這個九死一生的戰場上!其實這一仗本可以避免的。”

  “可是我不願意逃避!”淺井長政話鋒一轉,忽然沉聲高呼道:“織田家背信棄義,枉顧與我們淺井家的盟約,擅自進入我們的領地,去進攻我們的盟友朝倉家。朝倉家和淺井家世代交好,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淺井家每次遭遇滅頂之災,朝倉家都會不遺余力地伸出援手,淺井家因而才有了今天!這份再造之恩,我們淺井家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報答!”

  “我問你們!”淺井長政一夾馬腹,戰馬緩緩地向著方陣的最中間踱步而去,面對著他忠誠的部下們,這些來自北近江的熱血男兒。

  從他們記事那天起,甚至從他們父輩記事的那天起,朝倉家就已經是淺井家親密的朋友和堅實的依靠了。每當淺井家在六角家的侵攻下陷入絕境:家主逃離、部隊崩潰、疆域淪陷,領地內的百姓遭到六角家部隊的亂捕和奴役時;那些來自越前的武士和足輕們總是會不遠萬裡伸出援手,驅逐可惡的侵略者,幫助淺井家再次站起來,幫助北近江的百姓們逃離戰火。這份恩情,不僅讓淺井家的親族和家臣們銘記,也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北近江的熱血青年人的心裡。

  他們不會忘記,在他們尚年幼時,在村鎮街道上隆隆開過,前往前線支援他們父兄的越前軍隊。也不會忘記, 在他們身陷戰火時,那奮勇抗擊、驅逐六角家侵略者的旗幟。還不會忘記,簇擁著他們老主公淺井亮政回歸的那匹甲胄鮮明的朝倉部隊,卻在事後分毫不取。

  而如今,唯利是圖、傲慢無禮的尾張人橫跨他們的領土,去進攻他們的越前朋友。織德聯軍的數量如此龐大,以至於朝倉家根本無力抵抗,面臨著滅頂之災。越前的武士和百姓們,也即將被卷入地獄般的兵燹之中。

  這一次,輪到我們近江人去幫你們了!這一次,輪到我們報恩了!這一次,輪到我們把你們從戰火裡解救出來了!

  “我問你們,你們願不願意跟著我,為了報答朝倉家的厚恩而戰!”淺井長政使勁一勒馬韁,戰馬瞬間人立而起,他也夾緊馬腹,高舉手中的白鷹馬印,用盡平生最大的力氣吼道:“為了天下大義而戰!”

  “願意!”

  雄鷹備的戰士們,用一生響亮的齊吼,回應著他們的統帥。隨後,不知道是事先演練好的,還是發自內心,所有雄鷹備的戰士們深吸了一口氣,再次沉聲大吼道: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好!”淺井長政本人也已經被軍陣的氣氛所感染,額頭上青筋暴起,雙目盡赤。他翻身下馬,將馬印和馬匹交給了自己的侍衛,下令他返回本陣。而他自己,則抽刀在手,親自站在方陣的第一排中。和他的部下們在一起,和所有受過朝倉家恩惠的近江人站在一起。

  “這一仗,不需要指揮和計謀,需要的只是勇氣和報恩的決心!”

  “全軍聽令!隨我衝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