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五百七十一章 趙晉可為王乎?
?此言一出,大慶殿頓時一片沸騰。

甚至有人倒吸涼氣。

趙室的王爺,從女帝登基之後,就沒乾過好事,先是坤王趙颯,登基之後就反了女帝,最後化作一頭白虎殺出臨安城蟄伏在觀漁城。

直到李汝魚去觀漁城,才將這頭蟄伏的白虎驚醒。

不曾想他竟然投奔了北蠻。

萬幸,在大涼內亂之時,趙颯沒有落井下石,否則趙颯配合上北蠻大將軍郭侃,只怕那年的燕雲十六州就不會是北蠻被打回去那麽簡單。

再次便是乾王趙驪。

臨安夕照山一戰,趙驪雖然死了,但也導致大涼雙璧之一的嶽平川死在臨安。

國失棟梁。

不論嶽平川為何而死,不論嶽平川有沒有野心,在滿城朝臣中,嶽平川都是大涼定鼎的人物,他在,北蠻不敢度關山。

而也因為趙驪,才有趙長衣的西軍之亂,才有了如今的西境女王徐秋歌。

如今周妙書竟然又有意趙室之中擇人封王。

大家焉能不懼。

就怕這趙室之王再出一個趙颯或者趙驪,只怕那時候沒有女帝坐鎮的臨安,這位王爺很可能會取幼帝而代之,亂了大涼國祚之序。

然而有人眼光較遠,一驚之後明白了周妙書的用意。

若是趙室有人為王,又是三相公決權之列,那麽這人的身份和地位,再加上趙室和周妙書的鼎力支持,自然有了和李汝魚一較高低的資格。

確實是一著神仙手。

朝臣們,自然不喜歡一家獨大,如果有人能牽製李汝魚,朝堂出現兩臣共爭的局面,對於三省六部諸寺監的官員來說……

喜聞樂見。

禦史大夫趙鐮還沒出聲,便有宗正寺少卿跳出來:“此舉甚好,不知周相公以為,我趙室之中何人可以封王決權?”

寧缺看了一眼周妙書,又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謝琅,然後又看了一眼閉目養神的樞相公,最後目光落在淡定自若的李汝魚身上。

默默歎了口氣,出列,“某以為,天子之父,郡王、銀青光祿大夫、宗正寺卿趙麟,可擔此責。”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嘩然。

眾多臣子不由得暗暗吐槽了一句,咱們的寧相公果然還是老辣。

按照當今朝堂局勢,無論趙室是否有人能封王,或者說出現三相公決權的局面,又或者是李汝魚一家獨大,對於寧缺這位左相而言,都是蛋疼的事情。

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相,沒來由的被架空了許多,寧缺心裡當然不痛快。

所以他願意看見三相公決權。

也願意看見趙室有人封王。

但他又不樂意左相的權利被分走太多,所以他推出了天子之父趙麟。

趙麟這個人麽……

若非趙禎被過繼給女帝,他這輩子都只能是個國子監的小官員。

哪能高升至此。

而他就算高升至此,也依然軟弱無能,雖然執掌宗正寺,作為宗正寺卿,卻連宗正寺少卿都壓不住,仕途能力簡直丟趙室的臉。

而且他本來已是郡王。

幼子趙禎如今是天子,封為王爺是遲早的事情,甚至以後還會被封為太上皇。

這種事又不是沒有過。

寧缺推出他,一個是順勢而為,另外一個,則是以寧缺的手段,若是趙麟成為三人決權之一,只怕會徹底淪為附庸陪襯。

周妙書?

自然也玩不過寧缺。

那樣一來,似乎成了寧缺和李汝魚對峙?

也行。

在群臣眼中,只要不是某一個人獨大,誰和誰爭權都一樣。

有鬥爭,才能有空子可以鑽。

周妙書聞言,

笑了笑,不痛不癢的說了句寧相公好建議。李汝魚冷笑了一聲。

謝琅默不作聲。

樞相公睜開了眼看了一眼寧缺,有些意外。

今日才發現,咱們的寧相公也是有野心的人。

簽書樞密院事王竹書嘲諷的笑了聲,心裡暗暗道了一聲,這大涼朝堂比那大唐朝堂更有意思啊……

聽到左相寧缺推薦自己作為趙室封王之人,作為宗正寺卿,自然是要參加大朝會的趙麟先是一喜,繼而一驚。

想起了兒子趙晉對自己的交代。

小不忍則亂大謀。

決不能因為些許誘惑就破壞了趙晉和周妙書謀劃好的計劃,自己封王是遲早的事情。

幾乎不需要周妙書的眼神示意,趙麟出列,難得的硬氣了一次,道:“趙室封王之人,當是有功於江山社稷,有功於天下黎民的才德兼備之人,我雖未陛下之父,然自認無寸功於大涼,愧不敢當耳。”

不急於一時。

只要解決了李汝魚,壓製住寧缺,趙室當權之後,自己不可能不封王。

寧缺有些意外。

旋即猛然想明白了一點,額頭頓時出現了一層密汗。

周妙書和趙室的目的不是推趙麟為王。

那麽是誰?

難道是女帝曾經暗暗給自己提醒過的,那位潛伏在趙室如龍潛淵深不可測,有可能是異人的那位趙室子弟,若是被此人得逞……

後果不敢想象!

李汝魚若有所思,和寧缺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警惕。

只怕趙室即將推出的人,絕非常人!

群臣議論紛紛。

其實除了幾位相公和幾位六部重臣,以及被周妙書拉攏的朝臣,此刻整個大慶殿上, 僅有幾個人意識到了接下來的轟動。

其中,便有在樞密院任職的卓宗棠。

當然,他官職還不夠高,說話沒有分量,此刻只是安靜的立在朝列之中。

周妙書咳嗽一聲,怒道:“大慶殿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眾臣噤聲。

禦史大夫趙鐮一副很苦惱的神情,“既然郡王趙麟不願意承擔此重則,那麽我趙室子弟之中,又有何人可以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周妙書假意思考,許久後才道:“趙麟之子趙晉,既是陛下兄長,又素有才華,雖說如今尚未入仕中樞,但我等群臣可共同輔助之,三五年之內,定然讓其封王,這之前,可讓其進入雲台閣,暫行輔政一職,待熟稔朝務之後,再擔王爺之位行決權之事,諸位以為何?”

這個理由很夠了。

天子兄長,按照大涼的前例,將來也很有可能封王,最差也能混個郡王。

果然是他!

李汝魚無奈的歎氣,女帝擔心的事情,果然一步一步在變為現實。

趙晉,才是趙室真正的主心骨。

這人藏得真夠深。

必須阻止他封王,一旦今日敲定,只怕要不了三五年,以周妙書和趙晉謀劃如此之久的布局來看,最多三五個月,趙晉就會封王。

周妙書所謂的三五年,其實是緩兵之計,麻痹自己和寧缺等人的防備。

李汝魚出列,“趙晉如今何職?”

作為左散騎常侍、兵部尚書、北鎮撫司鎮撫使、同知樞密院事,女帝欽定的兼國之人,李汝魚這句話分量不可謂不重。

沒人敢忽略這一問。

周妙書也不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