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五百五十一章 南北之戰,天下大定
隋天寶死於薊州,蒙填死於海上,趙愭、王琨入海不知蹤影,蜀中,謝長衿不顧陳郡謝氏的反對,依然絕然的和徐秋歌成婚。其後不久,謝長衿被調入臨安。

剛成婚不久的小兩口,又要面對分離之苦,不過好在徐秋歌早有預計,並不哀傷,她現在還不急於去臨安,需要等女帝封她為西境之王,其後才會去臨安。

又或者她不去臨安,等謝長衿致仕。

反正總要有一個人放棄。

徐秋歌可以放棄裂土封王的實際利益,選擇西境之王居臨安的傀儡局面,為了今生遇見的那個正確的人,她願意。

謝長衿的態度還不分明。

他還有些眷戀官場。

但大理那邊,隨著燕狂徒和白愁飛一戰之後,白愁飛想飛之心徹底被激發,在徹底拉攏了七成不落後,悍然出手,秒殺了大理劍道第一人段道星。

大理,不再姓段。

姓白。

成為大理之王的白愁飛很快修國書一封,願意向大涼稱臣,歲歲納貢。

蜀中、大理亦定。

這片天下,終於進入最後之戰。

南北大戰。

這一戰雙方將傾盡所有,成王敗寇。

北蠻數十萬鐵騎,以及大涼數十萬雄師,在燕雲十六州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展開了古往今來最為浩大的一場戰事。

當近百萬人堆積在燕雲十六州,拚的已經不再是計謀。

而是誰更凶!

誰更狠!

死人,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在成千上萬的死人。

甚至每一刻每一秒都有人死。

傾盡所有的不盡有北蠻鐵騎,還有北蠻江湖,以及大涼這些年豢養出來的武道高手,在沙場之外,還有這些武道者為了對方名將或者己方大將的性命而揮灑熱血。

李汝魚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了燕雲十六州。

但他晚了一步。

周江東,死在了北蠻一位漢子的劍下,那位漢子叫耶律宏碁,田順,又被北蠻第一勇士的長槍貫穿了頭顱,蘇晚成這位老將,因為受傷,最終感染而死,死得無比憤懣。

將軍沒死在沙場上。

卻死在了營帳裡,臨時之前的這位老將,仰天悲呼:“我輩兒郎,何日去那草原落日養馬場!”

雙方的士卒在死,將領在死。

戰事熾熱到極點。

安美芹為了給項羽爭取戰機,以三千步卒攔北蠻三萬鐵騎,最終深陷鐵騎包圍之中,本可以仗劍殺出重圍化清風而去的安美芹,沒有選擇逃避。

持槍佩劍,壯烈殉職。

那個和嶽平川並稱大涼雙重器的樞相公,終究熬不過天命,雖然尚是精壯之年,但多年沙場征伐,讓他的身體極度過載,在一次戰事中無故暈倒後,被項羽強行送回了臨安。

老將虞棄文,這位棄文從武的儒將率領大風輕騎追趕北蠻王騎時,不慎被自己麾下某位士卒受箭傷後倒地絆倒了戰馬,落地時有被一根斷槍誤傷了腳,腳筋斷裂,被嶽單強行送回了開封。

從來都是一身白袍的君子旗,率領穿雲軍迂回時,竟然遇見了同樣采用迂回戰事包圍雲州的北蠻大將軍郭瞰主力。

君子旗避戰,最終以損失三千人,君子旗身中三箭的代價,成功逃脫。

穿雲軍,撤至應縣修整。

雲州的高麗仙,在霍姓武將的配合下,打了一出漂亮的勝仗,殲敵兩萬,成了左翼最為健全的一支兵馬,但觀漁城出去之後是留人河,在留人河畔,遇見了北蠻以防守見著的老將蘇赫巴圖。

蘇赫巴圖,是曾經死在燕雲十六州的將軍蘇赫巴獸的父親。

雖然高麗仙和霍姓武將有破敵之心,

但無奈蘇赫巴圖防禦之功不輸郝照,采取避其鋒芒,遊擊其尾的戰術,讓霍姓武將和高利仙不敢冒進。推進速度極為緩慢。

很快,雙方開始了刺到見血的最後之戰。

大涼這邊,能叫得出名的名將,已經只剩下項羽和嶽單、高麗仙、霍姓武將,以及因為北蠻並沒有迂回包抄之意,而放棄蘭州和慶州,率領少量兵馬趕至燕雲十六州的郝照和卓宗棠。

而在北蠻那邊,也不好受。

死於大涼死士下的名將,就有三五人,死在戰場的名將,十余人之多,整個北蠻的鐵騎軍中,叫的出名的將軍除了大將軍郭瞰,便只剩下三五人。

戰事至此,雙方依然沒有分出勝負。

而北蠻和大涼之間的死士之戰,亦慘烈到極點:既然涉及沙場,死士之戰便沒了絲毫江湖規矩,一切只求殺敵。

大涼死士死傷慘重。

然而北蠻也不好受,那位殺了田順的北蠻第一勇士,被李汝魚一劍貫胸,跟隨其的北蠻死士,亦在北鎮撫司第一把屠刀來臣俊、閆擎以及劍房其余兩劍,鐮房眾多鐮子的包圍下,死盡死絕。

其後,李汝魚遠赴雲州觀漁城外的留人河區域,意圖擊殺蘇赫巴圖。

然而卻被北蠻那位漢子逮住了機會。

一人一劍,鐮房鐮子,劍房兩劍盡數死在他一劍之下,第二劍更是殺得來臣俊重傷,閆擎劍斷,好在巡視戰場的嶽單即使察覺到這股異常劍意,率軍趕到。

那位漢子於是退走。

卻又遭遇了徐驍率領的數千北涼軍,本會是一場血戰,但吳素懷抱龍雀而出戰,最終和北蠻那個漢子兩敗俱傷。

吳素傷得更重,為此更是留下了頑疾。

而北蠻漢子其實傷的極輕,但他不敢逗留,深恐遇見回馬殺來的李汝魚,退回了北蠻駐軍腹地。

戰爭越發慘烈。

徐驍率領北涼軍,四處收攏大涼潰兵,北涼軍的編制迅速擴張,從三千人到五千,到八千一萬,最後竟然達到了恐怖的兩萬人。

可想而知,這一場戰事究竟有多少支兵馬被打潰了編制。

入冬之前。

最後的大決戰開始。

卓宗棠率軍趕至觀漁城,配合高麗仙和霍姓武將出兵征討蘇赫巴圖,又有傳奇之事。

卓宗棠竟然抬棺而戰!

一時間成為天下美談。

中路,徐驍配合項羽全力出兵,於是便有了吳素軍後擂鼓,北涼軍馬前殺敵的千古美談,一時間傳為佳話,女帝親自下旨,賜封了吳素的誥命夫人。

而在右邊路,嶽單帶領著白衣槍王,以僅剩的鎮北軍兵力,欲要守護鎮北軍的脊梁,全力出擊。

然而北蠻大將軍郭瞰絲毫不懼。

行兵布陣,就是連汴河畔那位睜眼看這一場戰事的兵家聖人,也歎為觀止。

道了一句後輩有人。

雙方依然交織。

兵力皆已死傷過半,可以說,這一場戰事到了如今,已經沒有了勝利者。

但不得不打。

最終,女帝陛下不願意將戰事拖到冬天,一旦下雪,就算燕雲十六州的戰場上贏了郭瞰,大涼雄師也不可能趁勢進入草原。

大雪封住草原,大涼雄師進入草原就是找死。

哪怕是北蠻的婦人,也絕對不可輕視。

於是,不知何故,放棄了仕途的謝長衿回到蜀中後,徐秋歌便被封為蜀花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西境女王。

旋即,不需女帝旨意。

徐秋歌留下一萬西軍駐守廣南西路,她則和謝長衿一起,率領兩萬西軍步卒,兩萬摧山重卒,火速從蜀中趕往雲州,支援高麗仙、霍姓武將、卓宗棠。

徐秋歌,徹底將自己交給了大涼女帝。

女王,終究臣服於女帝。

有了摧山重卒,左路便立即形成了碾壓之勢。

同時,右線的嶽單不再有絲毫估計,率領天逐重騎、大風輕騎為前鋒,鎮北軍為後援,全力出擊,意圖牽扯著北蠻兵力,為中路的推進爭取戰機。

但中路的項羽夫婦和徐驍夫婦,面對的對手是北蠻大將軍郭瞰。

雙方兵力相當。

鳳翼輕騎和天逐重騎也無法對郭瞰麾下的騎軍形成碾壓優勢,雙方繼續焦灼。

然而女帝不願意等。

於是那隻女帝秘密打造出來的重騎隆重登場。

足足五萬人。

名大定重卒。

但大定重卒並非是壓倒北蠻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是統率大定重卒的那個人,那個將軍!

將軍姓韓。

沒人知道他叫什麽名字,只有女帝知道。

這位將軍率領大定重卒出兵之際,登基之後從沒離開過臨安的女帝,竟然親自來到建康,親自送這位將軍出征。

這是何等的尊榮!

這還不算,女帝甚至將天子劍給了這位姓韓的將軍,並昭告天下,燕雲戰事,諸將皆聽這位將軍之令,敢有不從者,殺無赦。

又修書一封給項羽。

內容如何無從得知,但大定重卒趕到中路後,項羽竟然讓出了帥帳。

著實讓天下人意外。

很快,北蠻和大涼都知道了這位韓將軍。

也知道了女帝如何稱呼他。

女帝稱他:韓仙?

是仙?

什麽仙?

無從得知。

但是又很快得知,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北蠻大將軍郭瞰,當這位韓姓將軍率領大定重卒出現在燕雲十六州戰場時,他就知道了大涼的這位最後才現身的將軍的真實身份。

他知道,北蠻輸了。

於是北蠻就真的輸了,徹徹底底的輸了。

世人這才知道,韓仙,不是劍仙不是道家仙人。

是兵仙。

郭瞰大敗,潰逃之戰,被李汝魚斬於望南城,其後北蠻那位漢子出現,亦劍道聖人之姿大戰李汝魚,最後李汝魚重傷而退。

北蠻那位漢子,亦黯然帶傷回了草原。

他的劍道猶在李汝魚之上,但歷次戰鬥,他皆受傷而歸,和李汝魚一戰,雖然重創了李汝魚,但他已被春秋之劍打中。

雖然不會死,但今生無望劍道成聖,能再重返萬象都希望渺茫。

入冬之後,大雪之前,北蠻大敗。

大涼雄師帶著數百年的怨恨,帶著快意,縱馬草原,直奔北蠻上京,最終破開城門,活擒了北蠻雄主,為這一場戰事落下帷幕。

其後大涼雄師班師回朝等事情不足一一言表。

女帝封了北蠻諸多部族,將大一統的北蠻徹底打回到部落爭霸的時代。

在數十年間,北蠻都難以再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這一招其實臨安朝堂很多重臣反對,畢竟在他們看來,大涼應該借此機會徹底掌控北蠻草原,然後有有大儒黃裳出來言稱,說北蠻歷來凶悍,縱然一時屈服大涼,也不會永遠屈服大涼。

掌控得了一時,但未來那一天北蠻忽然反了,又要死多少大涼兒郎。

不如讓他們內鬥。

這才讓朝野之間的異議平複下去——其實大家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大戰之後,大涼成了天下霸主,大家總得顯示一下當臣子的存在感不是?

是以黃裳一說話,大家便紛紛讚同了。

都不是傻子。

猜都猜得出來,黃裳這席話本是受了女帝授意。

然眾人又沒猜到的是,黃裳說了這一番話後,依然掛官歸隱——他已經便好了《道藏》,今後的大涼天下,道家為尊。

黃裳離開了朝堂。

江湖之中,卻多了一位武道宗師,直接在來年的三十三劍客圖上懸名第三。

黃裳寫了一本書。

《九陰》。

書成之日,天道驚雷不斷。

最終皆被黃裳一力而斷,若非張河洛說了一句你之成聖不合天時,但請蟄伏。否則只怕《九陰》成書之日,就是黃裳武道成聖之時。

年關之後,進入永貞五年。

但女帝一紙詔書廣而告之,改年號:大定。

取天下大定之意。

但臨安朝野,大理白愁飛,乃至於北蠻諸多部落皆知道,這個大定只能是美好願望,因為女帝已經徹底讓大涼成了這片天下的霸主。

接下來,女帝便要去東土。

那位儲君趙禎就要登基為帝——一旦趙禎登基為帝,誰來兼國,誰來輔政?

李汝魚。

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畢竟這一次大戰之中,獲益最大的就是徐驍和卓宗棠、以及傷好後率領穿雲軍攻入草原上京的君子旗。

而這些人都是李汝魚的人。

在因功封賞之後,穿雲軍、北涼軍、天策軍、鳳翼輕騎,都改姓了李。

李汝魚的李。

李汝魚,也因功被女帝接連擢升,成了右散騎常侍、北鎮撫司副都指揮使。

大定年間,將是李汝魚和以趙禎為首的趙室之爭。

豈能大定?

然而李汝魚的首要之事,並不是和趙室相爭。

而是劍魔城。

女帝即將出發去東土,夫子也將隨同去東土,那麽,夫子的劍應該從劍魔城取回來了。

夫子的大河之劍,劍魔孤獨的求敗之劍,這兩柄代表著大涼天下劍道巔峰的劍,勢必有一場比分高下甚至盛世的一戰。

迫在眉睫。

李汝魚不能不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