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五百一十二章 我有1萬01劍
不動明王勢,明王是菩薩,不動二字本有佛家深意,但此處的不動,便是無物可破的不動。萬法、萬劍、萬力皆不動。不動如山。

李汝魚的十步一殺,刺中不動明王后,這心懷天下的一劍,亦沒有讓這尊菩薩動分毫。

這一劍不能破不動明王?

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答案很快出現。

能!

在刹那的短暫停滯後,李汝魚那柄刺中不動明王的鏽劍,一道青光如燈芒。

輕閃一瞬。

一瞬之後,浩然青氣化作一道青虹,從鏽劍之上破劍而出,嗡的一聲,便若一道直徑粗達三尺的渾圓光柱,以電光之勢穿透不動明王。

青色光柱破空。

穿透不動明王,徑直射向遠處。

地上,青色光柱所過之處,氣流如犁耙在地上犁出一道寬近一丈深達三尺的深溝,青石崩碎泥層湧卷,宛若地龍筆直穿行。

整個王府都在顫抖。

青色光柱洞穿了演武場的院牆,洞穿了院牆後的一座房屋,其後又直接將那座房屋後棧道斷成兩截,在王府魚池中犁出一道巨浪,又將魚池正中的涼亭撕裂成碎片……

所過之處,無堅不摧。

一直穿透了整個王府,又洞穿了數十座民宅,這才消散無形。

失散的碎物上,不時劈啪作響。

繚繞著絲絲縷縷的浩然青氣,又有劍意翻滾。

從上空上去,錦官城宛若一個巨大,龐大的身體上新添一道巨大傷疤,一道被長劍洞穿的傷疤。

長達數百米。

眾人看著這一幕,口瞪目呆。

這……

還是人?

這一劍,威勢不若何,但起恐怖的破壞力,人間罕見,古往今來,就是當年的劍魔獨孤,以及觀漁城出手的夫子,也不曾達到此等破壞力。

恐怖若斯……

眾人默默的看著面前的一幕,最終不得不服。

倒不是服李汝魚。

而是服女帝。

這究竟需要何等的眼光,才能一眼相中李汝魚,才能在少年時期就看到李汝魚如今的成就。

女帝,神人也!

但是——

不動明王依然在,盡管在那尊數米高大的神像身軀上,依然留下了一道直徑粗大三尺的空洞,然而流光溢彩,當李汝魚撤劍回身後,那空洞便有流光彌補。

只是速度很慢。

眾人一陣心馳神曠,李汝魚這一劍的破壞力驚人,然而青衣唐詩的護體神像防禦力更驚人,如此強勢的一劍,也不能將它徹底摧毀。

這恐怕才是真正的無物可破。

但青衣唐詩呢?

沒人知道青衣唐詩在何處。

不動明王眯眼,則唐詩於人間消失不見,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

但李汝魚知道,唐詩就在那裡。

就在她先前站立的位置上。

一分一毫都沒動過。

自己那一劍刺出後,連人帶劍穿過了她的身影,然而她根本沒有受到一點波及,這恐怕是因為那尊神像眯眼的緣故。

神像眯眼,不見人間悲喜,於是不見青衣唐詩。

她便獨立於世界之外。

不沾外力。

這才是神像最恐怖的地方。

只要殺不了唐詩的肉身,則這尊神像很可能也不會破,除非有那種能力,能徹底撕碎這尊神像,讓它化作流光迸散在天地之間。

然而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

下一刻,神像睜眼。

怒目圓睜的不動明王眼眸裡,出現了青衣唐詩執劍的身影,於是她便出現在世人眼前。

劍勢依然在。

並不因為李汝魚這一劍,而斷了劍十四的劍勢。

唐詩先前閉眼,

於是菩薩眯眼,但她卻清楚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盡管不動明王依然不動,內心深處卻波瀾起伏。李汝魚這一劍,已經不輸東土大劍仙。

當年自己八歲,被自己所斬的那位大劍仙,在臨死前一劍,也僅僅只是將不動明王的肩膀劈掉而已——那時候的自己,劍勢遠不如現在穩固。

但是何妨?

在離開東土來大涼之前,在那座守望之地,曾經和守望之地的楚家某位劍道高人切磋,那一戰,不動明王被劈成了兩爿。

自己依然不敗。

而楚家那位劍道高人,若非自己最後收手了第十三劍,只怕連帶他身後的楚凌柴,也得被一劍撕裂成漫天血肉。

唐詩深呼吸一口,依然信心滿滿。

自己不能輸。

輸了,趙長衣死不死無所謂,但李汝魚很可能會殺了趙長衣後,趁機對先生出手,將先生留在大涼——畢竟女帝不明真相。

李汝魚看著憑空出現的唐詩,心中苦笑。

鏽劍歸鞘。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磨礪劍道的同時,也要務求破了不動明王,甚至殺了青衣唐詩,實在有些擔心唐詩的劍勢就此疊加下去,最後在大涼天下以劍道成聖。

下一劍,將是脫胎於老鐵拔刀術的拔劍斬天術。

純粹的劍術。

青衣唐詩先一步出劍。

可斬大劍仙的劍十一。

如今唐詩蟄伏多年,雖然她不是異人,不會因為李汝魚的被雷劈而劍道節節拔高,但這些年終究還是攀升了不少,這一劍在大涼天下,可斬萬象境界。

劍十一,神人背劍勢。

金剛怒目勢之後,是神人背劍。

關於這一點,青衣唐詩其實在學劍之初就問過劍道恩師,為何金剛怒目反而在不動明王勢之後,按照佛家的說辭,金剛在菩薩之下。

神人並行於菩薩。

那位劍道恩師只是溫熙如風飄若流雲的說了句好聽而已,讓唐詩腹誹不已。

真正的原因,是不動明王勢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其後才是攻伐之勢。

只不過因為出劍而生出的異象是金剛和神人,於是也便不去管那層層遞進的秩序,取個好聽的名字,不正是劍道遊俠兒的一番初心麽。

負劍者,誰不願風流倜儻人人羨?

唐詩出劍。

護身的不動明王於刹那之間,光彩大放,宛若化作了一輪烈日,恍恍然間,讓人幾乎生出那不是不動明王,而是東土佛家口中的大日如來。

光彩綻放,齊聚於唐詩手中劍。

於是有神人大袖飄飄神氣浩蕩,背負長劍迤邐而出,旋即一手按劍,欲斬李汝魚。

這一劍,便是當年在東土斬大劍仙的劍。

出劍之後,神人背劍破開時空禁錮,瞬間出現在敵人面前,一旦拔劍,則世間再無一物可擋此劍,當年那位大劍仙,便死在這一劍下。

而守望之地楚家那位劍道高手,面對神人背劍勢,一瞬之間遠去千萬裡,上九天,下深海,遁厚土,卻依然沒能逃過這一劍。

只不過那位劍道高手,終究是大蘇王朝的亡國後裔,他手中的劍,正是大蘇王朝亡國皇帝的天子劍,以大蘇亡國之殘碎,這才堪堪擋下神人背劍勢。

李汝魚能擋?

他手中的劍鏽跡斑斑,決然不可能是女帝的天子劍。

所以李汝魚擋不了。

就在背劍神人出現的刹那,李汝魚出劍了。

拔劍斬天術。

眾人眼前一花,就見背劍神人出現在李汝魚面前,緩緩拔劍,當那柄劍出鞘到僅剩半寸劍尖之時,李汝魚拔出最後一劍,一劍劈落,鏗鏘一聲,竟然將背劍神人崩碎。

在這期間,眾人仿佛看見了神話。

李汝魚按劍站在那裡,一直一動不動,然而在背劍神人出現的刹那之間,演武場上出現了兩個李汝魚,一個站在原地,一個出現在背劍神人面前,手中鏽劍劈中背劍神人。

其後的瞬間功夫,演武場上出現了無數李汝魚。

在李汝魚到背劍神人之間的短短十余米距離上,無數個李汝魚的身影重疊在一起,姿勢各異,或舉劍欲劈,或劍已落神人身,或執劍欲退……

其後,背劍神人瞬間突破空間桎梏,出現在李汝魚面前,緩緩拔動背上的流光形成的神劍。

在這短短的幾個呼吸間,李汝魚依然沒動。

但在他面前,卻出現了無數的虛影——無數隻手、無數柄鏽劍。

層層疊疊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在背劍神人到李汝魚站立的短短一米空間之內,究竟出現了多少虛影,百個?千個?甚至萬個!

演武場上響起連綿不絕的悶響。

最終一聲巨響,隨著李汝魚最後一劍落下,背劍神人崩碎,那些虛影亦消失。

李汝魚依然站在那裡。

保持著按劍的姿勢,仿佛從始至終,一絲一毫都沒有動過。

只是李汝魚已是滿頭大汗。

什麽狀況?

在場眾人,田順、卓宗棠、徐驍、周江東這四人的武道可以忽略不計,他們根本沒有看明白發生了什麽。

而趙長衣麽,其實個人武力不錯,但僅是相對於周江東等人而言。

他也沒能看明白。

黑衣文人看不見,但能感受到,只不過他不以劍道見長,基本上算是個讀書人,有神通,但類似於道家,對劍道一途,知悉不多。

此刻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只有唐詩明白李汝魚究竟做到了何等的奇跡。

直到這一刻,她才真正明白李汝魚究竟妖孽到了何種地步,完全超越了自己的想象。

神人背劍勢,東土可斬大劍仙,大涼可斬萬象境。

李汝魚亦是萬象境。

然而李汝魚卻以萬象境的劍道,施展先前的劍術,匪夷所思的破了神人背劍勢,若非這是自己第一次在大涼施展劍十四,青衣唐詩幾乎要以為這是李汝魚故意針對神人背劍勢的劍術。

從背劍神人出現,到打破時空桎梏出現在李汝魚面前,其實只有一瞬間。

然而這一瞬間,就是青衣唐詩也不知道李汝魚出了多少劍。

百劍、千劍,甚至萬劍?

只怕不止。

畢竟,有不動明王勢加持的背劍神人萬劍不可破,然而此刻卻破了。

唐詩不敢相信,世間竟然有人真的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出劍百千次,甚至萬次,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東土的陸地劍仙也做不到。

萬象境的李汝魚,究竟學的什麽劍術,為何能做到?

李汝魚也不知道自己出了多少劍。

他只知道一件事,當背劍神人出現時,他心中充斥著危機感,隱然有種預感,無論自己躲到哪裡,無論自己有何等強大的防身劍術,都擋不下這一劍。

於是不擋。

在背劍神人出劍之前,將他劈碎。

也是誤打誤撞,李汝魚本來就欲施展拔劍斬天術,破不了不動明王,還破不了背劍神人?

差一點而已。

那背劍神人,只差半寸就長劍出鞘。

著實僥幸。

若非自己這一次用的拔劍斬天術,換做其他壓箱底的功夫,不見得能破神人背劍勢,哪怕是殺神白起的地獄葬劍,胡蓮先生的春秋之劍,也不一定能破。

誤打誤撞,恰好克制了青衣唐詩的第十一劍。

此刻一臉僥幸的李汝魚出了一身冷汗。

甚至在最後一刻,在那位背劍神人的長劍即將全部出鞘之時, 李汝魚已經充滿了絕望,以為自己即將面對那神人出鞘的一劍。

萬幸成功了。

老鐵施展拔刀術時,但見漫空刀光不見人。

李汝魚的拔劍斬術,亦是如此,只不過這一次要劈殺的對象是青衣唐詩的劍十一,一尊可以破碎時空桎梏的背劍神人。

是以不需漫空劍光。

只需劈他便可。

在那短短的一瞬間,李汝魚出了十劍、百劍、甚至千劍!

每一劍都斬在背劍神人身上。

然而有不動明王勢加持的背劍神人,宛若有著不滅金身,任由萬千劍加身,卻依然破碎時空桎梏,出現在李汝魚面前緩緩拔劍。

李汝魚心中雖然絕望,但沒有放棄。

在背劍神人拔劍的那幾個呼吸間,依然沒有放棄的全力施展拔劍斬天術。

十劍。

百劍。

千劍。

一千,兩千,三千……五千……八千……九千……

甚至萬劍!

不動明王勢,萬劍不可破。

但這只是一種通用的形容無物可破的說辭,當不得真。

然而李汝魚最終在背劍神人的神劍只差半寸就盡數出鞘的那一瞬間,以拔劍斬天術絕對的速度拔劍斬出了一萬零一劍。

背劍神人還真的碎了。

這是何等諷刺的結局,然而這個結局,卻讓李汝魚一振,隱然猜到了原因,並非是局限於一萬零一劍,而是先前的力量一直疊加在背劍神人的身上,在最後一劍的催發下,徹底摧毀了背劍聖人。

青衣唐詩的劍勢並非真的無物可破。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可破!

想來也是。

世間哪有真無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