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宋夢》第36章 末日後周
趙匡胤回京之後,秘密的組建了一支軍隊。

 他已經計劃好了來年的正月發動兵變,所謂的黃袍加身不過是一場精心的策劃而已。

 幕後的主角就是趙匡胤他自己,若不是因為柴榮死的早,趙匡胤也不會這麽早就發動兵變。

 梅笑寒被困在揚州的消息傳出以後,趙匡胤果然沒有放在心上。

 趙匡胤認為做大事者應該不拘泥於小節,所謂的不拘泥於小節實際上就是犧牲他人的利益。

 幾個月後,柴榮突然病逝。不得不中止北伐,後周朝政一度陷入混亂。

 中國歷史上的人後周皇帝柴榮:生與公元921~959年,周世宗,柴榮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人的一個漢族人。

 著名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後周世宗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955~959年為期五年,終年三十八歲。

 他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

 柴榮善於騎射,也略通書史黃老。顯德元年(954)繼郭威為帝,對軍事、政治、經濟繼續進行整頓。

 在軍事上,柴榮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留精銳,又募天下壯士,選取優異。

 政治上,他嚴禁貪汙,懲治失職官吏。經濟上,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銅器佛像鑄錢,招民開墾逃戶荒田;頒《均田圖》,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賦,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

 此外,柴榮還擴建了京城開封,恢復了漕運,興修了水利,修訂了刑律和歷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

 從顯德二年起,伐後蜀,收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4州;

 此後又3次親征南唐,至顯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

 六年,北伐遼,收復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縣)3州及瓦橋(在今河北雄縣)、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3關。

 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勝進取幽州,卻突然病逝。

 黑暗又動蕩的五代十國時期,在54年時間裡,中原先後歷經了5個朝代,走馬燈般更換了8姓14個皇帝。

 當時的社會國貧民弱,外敵四起,柴榮即位還不到十天,便有北漢勾結契丹大舉入侵。

 柴榮力排眾議親自出征,招募勇士入編禁軍,簡選良將四面出擊,沉著應戰,危局中竟以少勝多,將漢軍擊潰。

 戰後,柴榮賞有功,罰怯懦,將貪生怕死的將領七十多人全部處死,嚴厲整治驕兵悍將。

 柴榮下令各地將戰鬥力最強的士兵輸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銳的禁軍。

 在此後的征戰中,禁軍起到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作用。北宋延續了禁軍制度,禁軍始終是北宋王朝實力最強的軍事力量。

 大敗北漢之後,柴榮派兵伐蜀,一舉收回四州,使後蜀不敢輕舉妄動。他審時度勢,三次親征南唐,歷時兩年五個月,奪取了江淮之間14州60縣,逼使南唐退守江南。後周大獲全勝,國力驟然增強。就在後周伐唐之際,北漢再次聯合契丹南犯。

 柴榮再次親征,42天之間,兵不血刃收復3州3關17縣,取得了五代以來對遼作戰最大的勝利。柴榮信心百倍,打算乘勝進軍,一舉收復幽州。可惜在這緊要關頭,他卻突然患病,被迫班師還朝,不久病逝於開封。

 上天沒有再給柴榮幾年時間,收復後晉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一統北方應指日可待;

 北方平定以後,再攻取實力較弱的南方諸國更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這樣,統一大業就會在他手裡完成,而不會把機會留給後來代周稱帝的趙匡胤。

 趙匡胤可謂是橫空出世,取得了非常有利於的地位。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政治極其不穩。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

 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以後,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皇室的威嚴此時蕩然無存。

 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便在符太后面前舉薦了趙匡胤。

 趙匡胤道:“我兵少將寡,不能出戰。”

 范質隻得給予趙匡胤最高的軍權,可以自由調動全國的兵馬。

 此後趙匡胤便掌握了天下的兵馬大權,柴榮死後,留下了只有7歲的兒子柴宗訓和其二十幾歲的繼母符皇后。

 柴宗訓原有三位異母哥哥,不過這三位哥哥在公元947年被後漢隱帝劉承佑一同誅殺了,柴宗訓三歲時,其26歲的生母大符氏病逝,大符氏擔心三歲的兒子沒有至親照顧,便在臨終前要求柴榮冊立自己的親妹妹小符氏為皇后,柴榮應允,此後,柴宗訓便由姨母小符氏在皇宮中撫養。

 公元959年,柴榮病重,冊立年僅七歲的第四子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定為皇儲。

 不久,柴榮去世,年僅七歲的柴宗訓於柩前即位,由於年齡小,不能親政,隻好由其姨母小符太后垂簾聽政,宰相范質、王溥等輔政,主持軍國大事。

 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由於孤兒寡母缺乏威懾力,後周政局開始不穩,軍民人心浮動,謠言四起。

 一些忠於後周的官吏,馬上敏銳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根源十有**出在趙匡胤那裡,甚至有人提出正月初一後趙匡胤就不應再掌禁軍了。還有人主張先發製人,及早將趙匡胤除掉,以免後患。

 周世宗柴榮在位的時間也就6年而已,但是因為他在位期間算得上是一個明君,所以深受百姓的愛戴。

 安史之亂後,天下分崩,藩鎮割據,五代十國,逐鹿殺伐,血流成河。周世宗柴榮的橫空出世,徹底終結了這段讓華夏民族不堪回首的黑暗史,柴榮用盡他最後一絲力氣,照亮了原本黑暗的歷史,給在黑暗中彷徨的華夏民族找到了繼續前行的道路。

 然而,柴榮在歷史上的存在感是那樣的低。趙匡胤後來的鋒芒都蓋過了他,也不得不說這是歷史的偶然。

 後周滅亡了,混亂的五代十國即將結束了,而站在最後和笑到最後的卻不是這個原本可以名垂千古的柴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