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梅城永豐鎮,丁家村迎來了一批客人,這一批客人一共有二百多人,領頭的是張良。
作為先遣部隊,張良帶著二百多位客人早早的來到了永豐鎮丁家村,所有的人都是接到命令而來的。
此時的張良,已經被梅笑寒任命為“梅城副都巡查使”,由於整個梅城的官員體系都是一個空架子,所以張良現在的這個“梅城副都巡查使”並沒有給人非常耀眼的感覺。
但是張良相信,只需兩三年的發展,所有的制度完善起來以後,就是自己風光無限的時刻。而此刻他這個“梅城副都巡查使”完全就是一個跑腿的。
此時的張雲、劉斯念以及劉斯豪都被一一任命重要職位。而梅笑寒年輕時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被他一一拋諸腦後。
梅笑寒手下還有幾個弟兄被趙匡胤扣留在開封作為人質,這是令他最惱火的事情,只是現在梅笑寒實力還太弱小,沒有能與趙匡胤叫板的條件。從名義上來說,趙匡胤是君而他是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會議全權由張良主持,此番會議的目的是為了確定梅城未來三年的發展大計。參加會議的共有103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才。
這次會議將會進行七天,其中最主要的議題是:“軍隊的發展大計”
這也是一個深水炸彈,既然大會拋出了“軍隊發展大計”這一議題,便一定會確定大將軍的名單。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屈居他人之下,而大將軍之位的競爭也將會十分的激烈。
趙雲、秦瓊、公雲瓚、白炎虎、徐達、常遇春、馮勝、李靖、郭子議、薛仁貴、蘇定方、楊素、李文忠、朱文正、鄧愈、湯和等人都是絕佳的人選。
這些在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現在匯聚在一起,也難免會蠢蠢欲動。跟隨商隊而來的這些武將,每一個都正值壯年時期,身體狀態達到極佳。
面對這幾十個武將,張良非常的頭痛,因為他們每一個都是響當當的人物,無論是趙雲、薛仁貴、李靖還是徐達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論武藝薛仁貴不輸趙雲,論忠義個個皆是定天立地的好漢。
張良一時難以決斷,於是便把這個難題推給了這些武將,這些武將倒也豪爽,既不推脫也不妄自菲薄,更不妄自誇大。
唯有比武較量才是最佳的選擇,於是各位大將便紛紛同意以比武的方式來選出武藝最高的那一個。這樣的方式皆大歡喜,並沒有一個人反對。
於是幾十個文臣也跟著起哄起來,紛紛表示他們也要以舞文弄墨的方式來決出桂冠。
文臣有文臣的苦惱,武將有武將的憂愁,然而因為他們有了一個明主,所以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埋沒。雖然梅城很小,但是梅笑寒還的心胸很寬廣,能夠給予他們的發展空間也就很大。若是能把這些文臣武將的心凝聚在一起,又何愁不能完成霸業。
此時的趙雲卻顯得憂心忡忡,不知道是考的什麽,這些人中數他資歷最老,但要論領導能力,趙雲絕對不是最好的。
張良道:“子龍,你似乎有心事?”
趙雲長歎一口氣,道:“已經許久沒有人稱呼我為子龍了!”
“沒想到常勝將軍還會有煩惱之事!”
趙雲道:“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後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只是沒有想到,在七年以後”
“在七年之後,子龍再次見到劉備。”
“後來子龍便跟隨劉備子龍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可謂是忠心耿耿。”
“誰人不知你趙子先後參加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又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
趙子龍道:“那些都是過去的往事了,不提也罷。”
張良道:“過去的往事不提他了,說的多了難免令人傷感。”
歷史上的趙雲擔任最長的官職是“翊軍將軍相當於”正4品,最高擔任過鎮東將軍屬於正二品。
趙雲的官位一直不高,最高做到鎮東將軍,低於關張馬黃魏。
趙雲在劉備在世時一直是執掌內事的將領,內臣之職不宜過高歷來已有。
劉備死後,趙雲也死於建興七年,再無升遷的機會。有些人可以為將但是不可以為帥,更不能當統帥。趙雲就算一個。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既能為帥又能為將這樣的人並不多。
帥是一個軍隊軍隊中最高級的指揮官, 春秋時代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但是到了後代戰爭中,將軍之上設元帥之職,一般元帥手下有數名甚至數十名將軍。
早期的將軍與元帥差不多大,但是到了後期戰爭期間,將軍一般由元帥統領。
帥是用來帶將的,將是用來帶兵的。古語是這樣說的:“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
帥才與將才的提法沿用於久遠的戰爭歷史,因而比較習慣和通俗化。帥才比將才高一個層次,偏重於戰略思維,其學識和涵養能把自己提高到應有的空間境界,因而其思維的覆蓋區域比較廣,滲透力也較強。
將才是在一定局部范圍內能掌控局勢,能帶領所屬出色或順利完成統帥分派的任務的人,他偏重於戰術或方式方法的研究。
和平年代、經濟建設時期的帥才,就是較大區域的領導、較大規模項目的決策者、跨專業或多專業協作的組織指揮者,他的學問就是領導學、謀略學,偏重於創造勢態、把握方向、制定目標以及調遣將領,關鍵的時候能告知全體“應該做什麽”或“不該做什麽”
所以說一個人的武藝最高並算不了什麽,一場戰役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並沒有哪個大家能夠有決定戰爭的作用,歷史上對他們的著述也只不過是誇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