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夢》第46章 義社兄弟之石守信
“整個閣樓內呈現的畫卷共有二百副!”

下一刻,呈現在梅笑寒眼前的是義社十一兄弟。

“趙匡胤、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李繼勳、李延讓、王政忠、劉守忠、楊光義、劉慶義、梅笑寒。”

“怎麽還有我的名字?”

看到自己的名字時,梅笑寒有些發呆,但心裡卻感到非常的舒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濃重色彩的一筆,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祖已經把梅公子也列為義社兄弟之一了!”葫蘆仙人道。

李攸記載:“太祖義社兄弟,保靜軍節度使楊光義,天平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義軍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勳,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秦王王審琦,忠遠軍節度使、觀察留後劉慶義,左驍衛上將軍劉守忠,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彰德軍節度使韓重贇,解州刺史王政忠。

或許現在這段話要加上一句:“逍遙王梅笑寒!”

義社十兄弟中,直接參與兵變的人有石守信,王審琦和韓重贇。

石守信(928-984):

石守信老家開封,也就是京城人。在後漢的時候,也就是劉知遠建立的政權,947年建立951年被後周所滅。這個短命的王朝存在的時間只有不到5年。

石守信在後周廣順初年的時候升任禁軍親衛都虞侯。

都虞候是唐代後期的軍事職官名稱。出現於唐代後期,當時藩鎮節帥以親信武官為“都虞候”、“虞候”,於軍中執法;

五代時因為皇帝多是藩將出身,都虞候就上升為侍衛親軍的高級統率官。

判六軍諸衛事下屬有諸軍馬步都虞候和諸軍都虞候;

後梁西面行營中設行營馬步都虞候和行營都虞候;

後唐沿置,而且還有右龍武軍都虞候、左右廂馬步都虞候等。

十國中,有的設侍衛諸軍都虞候、諸軍都虞候、控鶴都虞候、黃頭都虞候、軍虞候、內牙都虞候等。

顯德元年(954),後周發動了抗擊北漢的高平之戰。

高平之戰指的是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澤州高平城一帶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

在此戰中,後周初戰並不利,太祖柴榮冒著矢石親臨戰場,終於扭轉戰局,此戰以後周的大獲全勝告終,中原王朝從此由弱轉強。

高平之戰是後周和北漢、契丹聯軍之間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五代十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次決戰。

此後石守信以功升親衛左第一軍都指揮使;

同年師還後,又升任殿前司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

顯德三年,從世宗郭威征南唐,石守信任先鋒,並參與六合等地戰役。

顯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後,石守信以功升鐵騎、控鶴四廂都指揮使,成為殿前司禁軍主力的指揮官。

顯德六年三月,後周攻遼,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侯的石守信任陸路副都部署,此時的石守信已成為後周的主要將領之一。

同年六月,趙匡胤接替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時,石守信接替趙匡胤任殿前都指揮使。

世宗死,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以義成軍節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揮使。

石守信是以趙匡胤為首的“義社兄弟”中,繼李繼勳、趙匡胤之後第三個建節的,而且長期與趙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趙匡胤的部屬、親信,後周末成為趙匡胤的副手,關系最為密切。

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指使人謊報軍情,暗中與趙匡胤勾結的次相王溥,促使首相范質倉促派趙匡胤率軍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長官,是趙匡胤事前安排的內應。

趙匡胤於當天晚上準備兵變時,派心腹小校郭延贇馳回京城向石守信報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將士環列等待天明”,等待策應趙匡胤兵變部隊回京。

由於有石守信等指揮的殿前司禁軍策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石守信功不可沒。

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勳之首,升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並改兼歸德軍節度使。當年趙匡胤的封地。

建隆元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反宋,趙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為主帥率前軍進討,並先後於長平、澤州南,擊敗李筠軍,趙匡胤親往督戰,攻下澤州,李筠自焚死,澤、潞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為使相。

同年九月,淮南節度使、原後周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反,趙匡胤又派石守信為揚州行營都部署、兼知揚州行府事,為南征軍主帥,趙匡胤隨後也親征督戰。

十一月,石守信率軍攻佔揚州,李重進自焚死,淮南平。建隆二年,石守信升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但命其離京就鎮。

同年七月,宋太祖解除宿將兵權,石守信改任天平軍節度使,雖保留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軍職,“其實兵權不在也”。

建隆三年九月,已加同平章事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趙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權,即請求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名義,專任天平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石守信的使相銜升為侍中。

宋太宗即位,石守信使相銜升為中書令,石守信自出任天平軍節度使“凡十七年不徙,專事聚斂,積財巨萬”。

太平興國二年(977),罷天平軍節度使改以中書令銜任西京留守。

石守信崇奉佛教,在西京建造崇德寺,招募民夫運輸建築材料,“驅迫甚急,而傭直不給,人多苦之”。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滅北漢,遂即移軍進攻遼南京幽都府,起用宿將石守信督前軍,高梁河之戰,宋太宗親自督戰,宋軍大敗,宋太宗狼狽逃回。

同年八月,宋太宗將戰敗的責任推給諸將,“守中書令、西京留守石守信從征范陽,督前軍失律”,“責授崇信軍節度使兼中書令”,但不久又進封石守信為衛國公。

太平興國七年,移為鎮安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九年(984)六月死,終年57歲,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也像其他帝王一樣擔心跟隨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對自己的帝位有所不利, 來采取措施鞏固皇權,趙匡胤首先想到的便是兵權。

於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宋太祖忽然把話一轉,訴說起心中的苦悶:“朕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朕雖身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朕從來沒有好好睡過。”

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為什麽這麽說,現在天命已確定,誰敢再有異心?”

太祖曰:“誰不想要富貴?有一天,你部下一樣對你黃袍加身,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該怎麽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宋太祖借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地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

在世人的眼裡,歷史就是那些冷冰冰的字,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