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來的絕大多數是米和布。食鹽的價值很低,需求量也不如前兩者。林佰光知道這些米大多來自暹羅和東印度群島。越南的稻米供應地位已經被後者超過--南北朝的混戰拉走了太多的農民,使得越南的糧食生產大不如前。荷蘭人趁機取而代之,他們成船成船的將東印度群島的稻米運來交換白糖和絲綢。因為澳洲人願意幾乎無限制的進口稻米,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次在對華貿易中擺脫了大量白銀外流的困境,達成了難能可貴的貿易平衡。付出的代價無非是大量的空返船:稻米的價值極低,要好幾船稻米也才能換回一船白糖和絲綢。但是實現貿易平衡對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理事會來說就是莫大的成功。為此荷蘭人加緊在整個東印度群島通過各種手段搜刮稻米來供應澳洲人--他們對稻米的胃口簡直是無窮無盡。
多虧我們掌握了東亞的國際貿易,不然這出幣製改革的大戲還真唱不下去。林佰光心想。
源源不斷的糙米運到大昌碼頭的景象似乎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雖然大昌還沒有開始糧食批發的買賣,廣州的糧價已經停止了上漲。林佰光心裡有數,各家糧店和牙行的貨棧裡,存糧是不會少的--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正是他們大發橫財的機會。
“首長,幾位糧商都已經來了……”身後他的秘書小聲說道。
“我馬上來。”林佰光說。
在大世界的一間會客室裡,十幾個相貌迥異,衣著或寒酸或闊綽的男人聚集在一起。他們都是大昌廣州分號的老板朱福元請來的。都是經常往來於外省和廣州之間的糧食商人。
看到他進來,這群人立刻過來亂哄哄的請安問好。
“不必多禮,都坐吧。”林佰光擺了擺手。因為請得人多,所以在辦公室裡放了好幾張條凳。林佰光居中坐了,讓大家都落座。
眾糧商都是第一次受到澳洲人召見--這還真有點出乎意料。廣州易主之後,廣州商界裡的人都在想著法鑽營澳洲人的門道。可是到現在澳洲人一個都沒見,連高舉這樣和澳洲人淵源頗深的大商人也只是蒙劉府尹見了一盞茶的功夫。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
沒想到他們這些長途販米,坐困會館的糧商居然受到了澳洲人的召見--這位據朱老板說可是地道的廣州二府!可真是莫大的榮幸。
沒想到一見之下,對方並不擺出老爺的架勢,招呼他們一起落座,還叫人送上茶水,這可真算是貴客的待遇了。幾個商賈都覺得又驚訝又高興。
朱福元逐一介紹了在座的糧商。這些糧商都是所謂的“行商”,從事的是長途販糧的貿易。林佰光說道:
“今天請各位到我這裡來,不為別得。是專門來議一下廣州的糧食生意。”他說著點著了一支雪茄,“大家都是糧商,自然不用我再說一遍糧食有多要緊。事關民生大事,希望大家有一說一。大夥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眾糧商唯唯,其中一個年齡最大的,起身說道:“老爺但有垂問,小的們自然要如實回話的。隻光是我們這些行商,做得是長途販運的買賣,這廣州城裡的情形所知甚少。若是有什麽差池,亦請老爺包涵。”
林佰光點頭笑道:“這個自然。你且放心就是。你們既是長途販運的糧商,就先說說你們的生意經吧。這廣州的糧食從何而來。每年又要運銷多少?”
老頭又要起身,林佰光擺手道:“你坐,你坐。不必客套。”
“回稟老爺:這廣州的糧食,大多都是從廣西來得……”
廣西從明代起已經是廣東的重要糧食供應地,廣東的糧食消費又主要集中在最為富庶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一帶不但聚集了廣東的主要人口,而且由於大量種植經濟作物和開挖魚塘,糧食作物遠不能滿足需求,缺糧現象尤其嚴重。所以所謂的廣西-廣東糧食貿易,某種意義上說是廣西-珠三角糧食貿易。
“糧食。都是從梧州啟運。”老頭說道,“小的們在梧州設有糧棧。收購米糧之後便沿西江運販至此。”
運來的糧食,一部分在佛山卸貨。再分銷到珠三角各地,一部分運到虎門,再由虎門出海轉銷到粵東、福建等地。余下的運到廣州銷售。
“每年你們運到廣東的糧食有多少,運到廣州的又有多少?”
“從梧州運出的糧食多到不可計數。總在百萬石上下,”老頭說,“我們這些人,每年從梧州運到廣州的糧食大約有二十萬石。”
林佰光心算了下,20萬石大約就是19000噸糧食,這個數字按照本時空標準亦是相當可觀了。
“這生意不小啊。”
“生意是不小,不然誰願意受這份艱難!”老頭歎息道,“從梧州以下,西江上水匪如毛,船家又刁惡。需得花錢才能平安,縱然如此,有時候遇到風浪,漂沒了一艘那真正是血本無歸了!”
另一個三十多歲的商人接話道:“便是平安到了廣州,也還不知道能不能賺到錢!我們是外來行商,從官面到城狐社鼠,哪一路神仙不得燒香孝敬!神仙們都受了香火,事情亦還沒完:還得受牙行的折磨……”
老頭咳嗽了一聲,年輕人頓時不言語了。林佰光召集他們來,本意就是要搜集牙行的信息,看樣子,牙行在這裡還真是有點勢大滔天的意思。
當下他和顏悅色道:“怎麽不說了?想必是這牙行不好惹。你們且放心,我大宋光複廣州,自有一番革故鼎新之舉。你們有什麽委屈盡可一一道來,我廣州市政府自會與你們做主!”
這話說出來,商人們依舊有些猶疑,林佰光又道:“想必你們也知道我元老院行事最講公平信用,牙行的所作所為,我往日裡也是有所耳聞的。你們有話隻管講--元老院在廣州是行商武革命,就是大明皇親國戚在這裡也不值分文,何況幾個拿著大明出得牙帖的牙人?”
那年輕商人原本就些躍躍欲試,這會大聲道:“丁掌櫃,林老爺說得是!他這牙人再神氣,拿得也是大明的牙帖,廣州如今可是大宋的天下!怕他作甚?”
此話一出,原本默然不語的糧商們一個個似乎都有茅塞頓開之感,躍躍欲試的想說話,林佰光微笑道:“莫要著急,一個個說。”他看了看年輕商人,問道,“尊駕尊姓大名?”
年輕商人趕緊起身,躬身稟道:“回稟老爺:小的何膏。”
“你先說吧。”
“是,恕小人狂悖了。”何膏道,“老爺,說起來,這牙帖牙商之製,於國於民,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所謂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是極!”
這話一出,眾商人臉都白了。牙商制度自唐代以來一直為官府沿用,雖然弊端叢生,但是其中有許多“好處”,所以歷朝歷代沿用不輟。大家誰也不知道這“大宋”今後打算怎麽辦,直接上來就說“百害無一利”未免太過大膽了。
林佰光道:“牙人的惡名,我也是略知一二的。這且不論,且說你們的苦處。”
何膏搖搖頭,歎了一口氣:“這事說來也不止是我們糧商,舉凡長途販賣的大宗貨物商人,幾乎無不受牙行的荼毒。咱們將本圖利,千辛萬苦的販運貨物到地。這牙人之設原是便利我等外來行商之意,他居中牽線引薦,我發賣貨物獲利,給他些牙傭也是該得。如今一買一賣,反而要受製於牙行。不經牙行,便不能購貨, 亦不得發賣。那牙行主人,仗著有官府牙帖,坐收厚利不算,還恣意欺侮我們外來行商。就說我們糧商,貨一到廣州,便要入牙行的倉。不準私下批賣。自古糧食不愁賣,他拿去批賣給本地的糧商,拿了貨款,又不予我們,每每要扣上數月……”
“貨既已賣出,為何要扣住貨款,他們不是取牙傭嗎?”
“老爺有所不知。只要不結款,這米糧便仍舊算在他的倉裡,他依舊要向我們收取倉租牙用。再者這錢他拿到了手,還可以先轉一手,賺些利錢。只是這坐困廣州的開銷自然要我們自己承擔了……”
“且慢,”林佰光問道,“牙傭怎麽會拿到貨款?所謂牙人,應該居中引薦介紹收取牙傭才是,交易還是你們和本地糧商做。”
“這老爺就有所不知了,據老輩人說早年的確如此。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才改成現在這樣的混帳規矩。他們說是牙人,其實並不引薦介紹客商與我等。其實是從我等手中拿了糧食去再批賣給客人。可憐我等千辛萬苦,歷經風波險阻運來的糧食白白與他們販賣,吃兩頭的好處!大頭利益都被他們賺去不算,還要出牙傭!想拿回自家的貨款更是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