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最強小書生》第52章:大型水車
  陽德文當時就果斷的錄用了二丫,並安排她將村子裡的人,全部登記造冊。

  那戶有多少人,租種了多少地,這些情況,陽德文覺得自己必須要掌握。

  聽說新的地主老爺來了,各家的戶主,基本上都陸續的上門,大家都來認識一下新的地主,確認一下開春之後,大家各自所租種的田地。

  陽德文乾脆組織大家開了一個會,給大家夥講明了一些自己的規矩。

  大家所租種的田地數量,和以前一樣,如果有人不願意再種的話,可以提前說出來。

  或者是想要減少種地的數量,也可以提前說出來。

  種子會按照租種的田地數量發放下去,大家都沒有意見,當中有幾個人猶豫了一下,但實在是沒有辦法,便開口向陽德文求借一些糧食或錢。

  就算是風調雨順,想要等到有收成,至少也是三四個月以後的事情,這三四個月的時間,如果沒有飯吃的話,還是會餓死人的。

  盡管有很多善心人士開辦的施粥的地點,但那也僅僅只是吊著一條命,不至於餓死。

  真正到了春天忙種地的時候,可沒有什麽時間去守著粥棚,等著排隊領那一晚稀粥,另加二個窩窩頭。

  地主家庭,每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借貸一些錢糧給佃戶們度日,本就是一種慣例。

  陽德文乾脆讓大家,想借多少錢糧,到二丫那裡報名,和要借的數量。

  不過大家還是很關心一件事情,這些借貸的錢糧,利息要怎麽算?

  陽德文其實是不打算收什麽利息的,這麽一點小錢,陽德文還真的是沒有放在眼裡。

  但如果現在就直接告訴大家,借多少錢糧都不用交利息的話,一來大家很難接受這樣的好事,二來恐怕會鬧出不必要的麻煩。

  便說了一個千分之五的利率,一千文錢,一個月只要五文錢利息,這已經是十分低廉的利息了。

  明河的水位,比以前漲了很多,但雨水依然沒有以前,豐年的時候那麽豐沛。

  如果明河的水位不夠的話,即便是明河兩岸邊的良田,也依然無法引水灌溉。

  如果靠人工擔水的話,在岸邊的田地尚且好說一些,那些離岸邊甚遠的田地,可就是個大麻煩了。

  楊德文覺得有必要修建幾條引水渠,利用水車來車水灌溉。

  作為一個農業大學生,古代人灌溉用的水車原理,他還是知道的。

  其實二十世紀未的農村,在電力尚未普及的農村,水車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只是隨著電力的普及,抽水機變得平常不過了,木製的水車才最終退出了歷史的使命。

  陽德文在21世紀的家中,村裡便有兩架水車,陽德文大學畢業的時候,回到村裡。

  那兩架水車雖然已經沒有再使用了,但放在村裡的祠堂當中,依然很完整。

  陽德文閑得無聊的時候,就曾經認真的研究過,那兩架水車的構造。

  不僅如此,許多的大城市一些飯店。或是公園中,也會有一些景觀性的水車。

  當然,陽德文還有一個最大的殺器,他的腦海中可是有說一部手機系統,只要他想,裡面是可以搜索到水車的製作視頻的。

  想到了便去做,這一向是陽德文的優良傳統,他一面讓村莊的的壯勞力,開挖引水渠,一面找些精通木工活的木匠,來打造大型水車。

  田地間的引水渠,並不需要大寬,也不需要多深,

其實田地中,以前也是有引水渠的,只是有點小,而且分布的並不均勻。  雨水充沛,風調雨順的時候,就沒有什麽大的問題。

  可一旦發生大面積的乾旱,那些引水渠就不夠用了。

  陽德文請這些村民來挖引水渠,當然不是免費的,而是要供他們吃喝,完事了,還要給他們分些糧食。

  所以,沒有任何人會拒絕參加,很多人甚至為此打破了頭的,都想要加入進去。

  不過,考慮到這些都是些重體力活。一些年老體弱的人,還是不適合去幹這種活的。

  當巨型的三架水車,最終聳立在明河中的時候,大家都跑出來看熱鬧。

  等到陽德文根據腦海中的手機系統中,播放的水車視頻,將水車調試好了之後,木製的水車終於轉動了起來。

  一個個的木製水鬥,盛滿了河水,傾倒入了水槽中,流進了引水渠內,順著引水渠流向遠方,流向田間。

  站在岸邊圍觀的村民,一個個興奮的激動了起來,發出了陣陣的歡呼之聲,他們已經看到了,幾個月之後,一派豐收的景象。

  租種陽德文土地的佃戶們,所住的這個小村莊,名叫明河村,意思就是明河邊上的村莊。

  明河村也是歸屬康德縣的治下,明河村造出了巨型水車的,從此以後,再也不用怕乾旱的消息消,很快便傳到了康德縣令的耳朵裡。

  康德縣令名叫黃明義,是早年的一個進士出身,在康德縣令的任上,己經有五年之久,眼看著就到了第六個年頭。

  三年一任的縣令,黃明義己經連任了兩界,這要是在連任第三屆的話,那可就真的是,有點老臉掛不住了。

  在縣令的任上,連任兩屆是大多數人的命運。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夠任滿一屆之後,便獲得了朝廷吏部的提拔。

  當然也不排除,還有極少數的人,因為作奸犯,貧汙舞弊,被朝廷所查出來,受到嚴懲的官員。

  但如果連任兩屆縣令之後,還要任第三屆的話,那麽這個人的仕途,恐怕就難以再走多遠了。

  很不走運的是,黃明義任職康德縣令的這五年間,鬧的災情是一年比一年更加嚴重。

  盡管這些天災人禍,朝廷是沒有辦法怪罪到他的頭上來,但如此一來,想要升職的可能,也會變的有些遙不可及了。

  明河村,在此時造出來大型的水車,這讓黃明義感覺到,這恐怕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如果能夠大量的造出這種巨型的水車來,那今年的農業,就有指望豐收了。

  如果將這個方法推廣開來,在整個大秦國,遍地開花,那朝廷和陛下,就一定會高看自己一眼,自己也可以憑借這件潑天的功勞,獲得官場上的提升。

  水車的作用,可不僅又只是灌溉的後用,他還可以用於輾米,推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康德縣令黃明義,帶著自己的幕僚,領著幾名衙役,親自趕到了明州城外的明河村,還沒有走進村裡面,便看到了明河中聳立的巨型水車。

  黃明義也顧不上,再去明河村裡面了,他吩咐一個衙役前去村裡,叫上村裡的裡正,到明河岸邊去,有些話,他要親自向村裡的裡正詢問。

  黃明義走到了明河岸邊,便看到了令他震驚的場面。

  巨型的水車,正在自行的運轉。滔上來的水,經過水車上的水槽,進入到了引水渠當中,又經過引水渠,灌溉田地當中。

  不少的莊戶們,己經開始耕作了起來,人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

  最讓黃明義覺德神奇的事情是,這麽巨型的水車居然不用任何的人力來運轉。

  而在水車的另一邊河岸上,還有人在磨麵粉,也是不用人來推磨的,只需要在上面的巨型漏鬥中,裝滿要加工的小麥,小麥就會通過漏鬥,自動地注入到石磨中。

  黃明義用手抓起一點麵粉,用手指搓揉了一下,感覺用兩塊大石打造的石磨,磨出來的麵粉,雪白而又細膩,沒有一點的粗糙感覺。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什麽人如此天才,竟然可以發明設計出,如此巧奪天工之物,實在乃是大秦之其人啊!”黃明義忍不住的讚到。

  “老人家,你可知道這些巧奪天工之物,是誰發明製作出來的嗎?”黃明義讓衙役請來一名老村民問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