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需要教會商議之後才能決定。”李海龍的話的確打動了烏爾邦八世,在中國的傳教,如果能打動大明的皇帝陛下,的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朱由校來自後世,經歷了幾十年的無神論教育,想說服他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李海龍的這個理由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輕易地就說服了整個教會的高層。伽利略被特意招到羅馬面授機宜,然後烏爾邦八世準備派遣了一支五十人的傳教隊伍和伽利略一起前往大明。
對於這個要求,李海龍肯定是無法拒絕的,雙方約定在裡斯本集合,然後一起跟隨大明的船隻前往大明。
在說服伽利略和開普勒之後,孫元化開始準備第一班返回大明的船隻。雖然孫元化同歐洲各國都建立了友好的關系,甚至連英國的查理一世都搭上了線,而且查理一世也在考慮同大明建交一事。
但考慮到海盜等問題,孫元化依然從歐洲購買了五艘最先機的戰船和五艘商船,並且將其中一艘商船改裝成豪華的輪船,專門用來運載從歐洲挖來的科學家。
……
憑借著大明強大的經濟勢力和國家影響力,朱由校在歐洲的計劃開展地極其順利。在大明本國開展的工作反而有些不盡如人意。
楊漣帶著督察院工作組在六月份就抵達山東了,但是一直都七月份進展都並不是太順利,小魚小蝦是抓了幾個,但距離解決山東之事達到朱由校要求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敢唆使流民砸搶帝國銀行,一般小魚小蝦是不可能有這個膽子的。
而現在整個山東官場在這件事情似乎是鐵板一塊,袁可立雖然支持楊漣的工作,但是取消火耗,損害的是整個官場的利益,就連袁可立的親信在這件事情也顯得不是那麽積極。
“袁撫台,已經七月底了,如果到八月底如果還不能解決帝國銀行一案,到時候恐怕會有大麻煩。”楊漣坦誠地說道。
“可是陛下要親自過問此事?”袁可立問道。
“陛下蟄伏三年多,自天啟四年起,勵精圖治,甚至不惜賭上帝國的國運,隻為中興大明。現陛下欲推行新政,沒想到剛出京師就遇到如此的大阻力。為了山東帝國銀行一案,陛下已是龍顏大怒,如果遲遲不能破案,陛下一定會拿山東第一個開刀,到時候必定又會是血流成河。”楊漣說道。
“楊憲政,陛下可規定破案的時間?”袁可立問道。
“沒有,但依陛下的性格,他不可能無限期拖下去的。”楊漣回答道。
“我以為此事極有可能牽涉到了山東一地的藩王。”袁可立輕聲說道。
“山東一地可有魯王、德王、衡王三位王爺,不知與哪一位有關?還請袁撫台明示。”楊漣立刻問道。
“我也只是有耳聞,但卻沒有確鑿證據。”袁可立說道。
袁可立在山東待了好幾年了,很多事情瞞不過他的眼睛,只是這次有藩王插手,他是真的有點擔心最後的局面不好收拾。朱由校是要削藩的,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而且還被列入了新政,袁可立現在擔心的是朱由校會借機削藩。
大明的藩王現在處於一種非常微妙的狀態,仿佛就像一根被崩到了極致的弓弦,只要朱由校再稍微壓迫一點,極有可能就會有藩王造反。狗急了還會跳牆,何況是人,這些藩王雖然被皇室當豬養著,但畢竟都是有想法的人,如果真的連食都不給,肯定會有一兩個藩王會跳出來的。
袁可立從內心是希望朱由校暫時不要削藩的,畢竟現在帝國內憂外患,如果內部先亂起來,到時候肯定會給敵人有可乘之機。這一切就使得他在他的人在消極對待這件事情的時候,他並沒有太過在意。
“袁撫台可是在擔心陛下借機削藩?”楊漣輕聲問道。
“我以為此時並不是削藩的時候,雖然皇室宗族給帝國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但是各地的藩王在當地都是極有影響力的。”袁可立的話隻說了一半,但意思卻是非常明了。
“我以為陛下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並非全無道理,現在國庫空虛,國家的賦稅有很大一部分都給了這些藩王們,到現在還欠著各地藩王的俸祿,而各地又貪官汙吏橫行,甚至就連軍隊都毫無戰心,這些都已經動搖了帝國的根本,如果再這麽下去,國將不國。”楊漣說道。
“魯王、德王、衡王三王與陛下的血緣關系都已經疏遠,如果真的其中有哪一位跟帝國銀行一案有關,我怕陛下會下重手,你也能感覺得到現在帝國之內的藩王是什麽狀態?”袁可立說道。
魯王朱以海、德王朱由樞、衡王朱常?與朱由校都已經隔了許多代了,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這都好幾代了,跟朱由校已經談不上任何感情了。
“袁撫台,你到現在還沒明白嗎?此事我們出手還余地,可以控制事態的發展,如果是陛下蒞臨山東,那真的是什麽余地都沒有了,陛下的山西之行你也看到了。 ”楊漣勸說道。
袁可立猶豫了一會,說道:“楊憲臣,你再向陛下申請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之內我盡全力協助你偵破此案,可好?”
“可以,此事我保證不牽扯到三位藩王的身上,但山東一地的蛀蟲我們必須得將他們全部挖出來,這是我職責所在。”楊漣點頭說道。
……
山東帝國銀行一案的確牽扯到當地藩王,而且三位藩王全部都牽扯到了。在整件事情之中,尤其是魯王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政對藩王的損害是最大的,如果新政真的推行下去,他們這些藩王的好日子就真的到頭了。
無論哪個藩王都不想這件事情發生,抵製帝國銀行是藩王們想到的第一步,畢竟造反這樣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想走上這一步。如果朱由校新政第一條都無法推行下去,甚至都無法取得好的結果,那接下來的九條新政的推行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