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過後,參加宴會的大明朝臣都沒有離去,而是留了下來,朱由校在宴會上的話令他們非常震驚。
“陛下,如果要奪取伏爾加河以東的區域,大軍需越過烏拉爾山,這一仗無疑將會成為帝國最為困難的一戰。”洪承疇輕聲道。
“朕不會如此魯莽的,越過烏拉爾山意味著什麽,朕心裡明白,朕要的是烏拉爾山以東的一個完整的西波爾。”朱由校解釋道。
“陛下,臣認為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征服西波爾,還不如將目光投向其他的地方,反而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臣聽聞陛下的手下敗將和碩特部以及女真人在被驅趕出帝國之後,卻在其他的地方攻城掠地,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臣認為在西波爾投入的每一分遠不如在其他地方投入有效果。”孫傳庭道。
一直以來,帝國內部就存在著反對出兵西伯利亞的聲音,如果說征服中南半島以及呂宋等地方,能為帝國帶來巨大的收益的話,那麽出兵西伯利亞完全就是一件賠錢的買賣。
“俄國人稱西波爾為西伯利亞,這個名稱源自蒙古語,在歷史上,唐朝時,唐皇便在此設立羈縻州郡,在名義上擁有統治權,到元朝時,蒙古人便直接統治了整個西波爾。帝國推翻暴元而立,在理論上,帝國應該擁有對元朝的領土的繼承權。”朱由校解釋道。
“可是西波爾屬於化外之地,就目前而言,土地極其貧瘠,一切所需全靠帝國供給,這對於帝國來說是一個極其重的負擔。”
“在地理上,帝國到西波爾大部分地區的距離都要比俄國人到西波爾的距離要近,而且進的還不止是一點半點。既然俄國人能統治這裡,那麽帝國也應該能統治這裡。從沙皇俄國在西伯利亞的駐軍來看,朕發現俄國在整個西伯利亞的駐軍非常少,在沙皇俄國與帝國開戰之前,在整個西波爾的駐軍不過只有一兩萬人而已,這就使得他們在西波爾消耗極低,朕決定首先縮減東西波爾省的軍隊,將東西波爾的駐軍數量縮減到一萬人以內。”
“至於在西波爾的帝國百姓,朕相信他們一定能夠生存下來,帝國百姓適應環境的能力不比俄國人差,甚至比俄國人還要強,帝國百姓種植農作物謀生的能力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而朕會永遠免除整個西波爾的農稅。”
“可是帝國的百姓大多都不願意北遷?”
“不知眾位愛卿了解過俄國人對西波爾的征服過程嗎?在俄國人對西波爾的征服中,俄國的民間力量是出了大力的。如果說俄國在西洋的擴張是政府行為的話,那麽俄國在西波爾的擴張多半是民間行為,直到後面俄國征服才接手的。”
“當年俄國商人為了獲取西波爾的皮毛,他們自發地向西波爾擴展,俄國才得以逐漸佔據了大半個西波爾,俄國普通民眾尚且如此,可見沙皇俄國是一個多麽可怕國家,擴展侵略已經深入了他們的骨髓,朕不會允許在帝國北方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帝國,朕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將整個國家扼殺在萌芽狀態。一旦這個國家發展起來,將來帝國需要花費比今天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人力、財力、物力才能解決。”
“帝國百姓不願意北遷?這應該是朝廷要想辦法解決的事情,但只要西波爾還在帝國的手中,對西波爾的移民就不會停止,就如同今天的冷洲一般,那怕是五十年,一百年,這都是必須做的事情。”
雖然朝廷上下很多人都不理解朱由校在西伯利亞的堅持,但朱由校卻堅定不移地在這條路前進。從地緣政治來說,進入西伯利亞不但是為了領土,更是為了阻止一個龐大的帝國出現。而根據後世的歷史,這個帝國曾經侵佔和強行從我國版圖上剝離的國土,據不完全統計,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多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面積一半還要多!
英國上世紀外相哈默斯頓說:“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成為了國際關系的一個基本準則。
……
大明與沙俄達成和平協議之後,雙方按照約定,撤回到了約定的邊境線內。但雙方都知道這個和平是短暫的,雙方都開始在邊境線上構建新的防線。
曼加澤亞則被改名為祖逖城。在朱由校的大力扶持下,這座逐漸走向衰落的城池,又再次走向了繁榮。在大明佔領這座城池之後,朱由校重新開放了這裡港口,成為了最開放的城市。雖然祖逖城最大宗的商品依然是毛皮,但是大明的絲綢、陶瓷、茶葉等物品已經在這裡出現了。
西方的幾個強國早就想從北方打開前往東方的新航線, 朱由校這個決定無疑是迎合了西方的幾個強國。祖逖城迅速地再次成為西北亞的經濟貿易中心,從祖逖城出來的商品銷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漢薩同盟國家和地區。挪威、丹麥、尼德蘭、蘇格蘭、英格蘭都是主要貿易對象。
祖逖城的發展帶動了整個地區的繁榮,商人們的到來,吸引大量的工人和農民前來,一條新的絲綢之路正在形成。
大明與俄國的短暫和平也為朱由校贏得了時間,滿洲國在美洲的大肆擴展,使得滿洲國再次進入了朱由校的視線,朱由校決定派兵進入阿拉斯加,威懾滿洲國。
考慮到補給等問題,朱由校決定先期只派遣了一千人遠征阿拉斯加,朱由校的目的是在阿拉斯加建立第一個據點,為以後討伐滿洲國做準備。
八月底,大明的北海海軍載著這一千人抵達了三聖灣,雖然這一千人無法威脅到滿洲國,但卻是朱由校在美洲扎下的一顆釘子。明軍的到來,使得整個滿洲國上下都陷入了慌亂之中,但滿洲軍卻拿明軍毫無辦法,沒有海軍,滿洲軍根本無法威脅有海軍支持的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