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回大明的人理由顯得充分得多,最終眾人達成協議,先派一艘護衛艦和兩首商船去尋找金山,其余的船隻返回大明。至於去金山的地圖,眾人一致同意交給德高望重的人來保存。
雖然都以為海盜是李旦,在這片海域最大的海盜的確也是李旦,但實際上帶隊的人卻不是李旦,而是顏思齊。顏思齊花重金在大明招募了一萬衛所的士兵,現在全在小琉球訓練。
而今天發生的一切都是朱由校設計的,雖然增加了暴露自己的風險,但是他還是去做了。顏思齊收到朱由校命令之後,他就決定親自負責這件事情。
朱由校之所以決定這麽做,第一是張輝和全元兩人給他籌集了這麽巨額的資金,朱由校實在是有點下不了手,他決定將兩人送到西洋去,讓他們兩人在西洋發揮他們的作用;
第二是為將來進軍澳洲做準備,現在澳洲剛被西方人發現,西方人現在還來不及殖民澳洲。張輝交出的那張地圖實際上就是去澳洲的地圖,而且還是朱由校親手畫的,當然朱由校畫出來的水平可想而知,這張地圖絕對只能說是印象派的,但朱由校相信在金山的刺激下,大明的人一定能找到澳洲。
相比任何其他的話語,說澳洲有金山絕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誘惑力的。
第三就是發展水師,現在發展水師都是朱由校在掏錢,除了朱由校極力支持之外,實際上其他支持的者並不多。現在張輝和全元被人劫了,這意味著大明商人、地主、官吏等人籌集的一億多兩挖金山的費用很有可能會打水漂。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現在錢也沒了,金山的情況也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會讓這些人發瘋,這些人加在一起的力量就連朱由校和朝廷都畏懼,這股力量絕對可以影響朝廷的決策。
現在的朱由校只需高呼一聲,“編練水師,清繳海盜!”他相信一定會從者如雲。雖然這一切都是在賭博,但是現在從牌面上來看,朱由校贏的機會很大。正所謂風險越大,收獲才會越大。
……
張輝和全元上船之後,就直接被帶到了顏思齊的房間。
三人互相打量了一番,顏思齊才首先開口說道:“兩位可是張輝和全元。”
“正是。”兩人回答道。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幾天要委屈兩位了,待會我會將兩位關在船艙裡,等時機一到,我會安排兩位登上去巴達維亞的船隻。”顏思齊說道。
“不知是何人所托?”張輝忍不住輕聲問道。
“既然你們不知道,那我肯定也不能說。”顏思齊看了一眼兩人,發現兩人真的好像什麽不知道。他自然更不會說了。其實委托顏思齊的人是東廠,朱由校並沒有出面,而條件就是再免費提供價值十萬兩的武器裝備。
“對,對。小人嘴賤,還往大人見諒。”張輝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嘴巴說道。張輝逃出生天,心情放松了下來,他的好奇心一下湧現出來了。
顏思齊冷聲說道:“算了,這裡又沒有外人,我也有一件事情想問兩位。”
“請大人直說。”張輝說道。
“金山是否確有其事?”顏思齊問道。
聽到顏思齊的問題,張輝和全元心頭一緊,兩人對望了一眼之後,才說道:“金山之事,請恕小人無法相告。”張輝不確認顏思齊是否是朱由校派來試探他的,他不敢胡亂回答這個問題。
“你可知道,這裡可是我的地盤,
就算我殺了你們兩個也不會有任何人知道。”顏思齊威脅道。 “金山乃是天降神物,非聖人不可取,大人若想取之,恐怕也會招致殺身之禍。”張輝此時雖然是心驚肉跳,但嘴裡依然不肯妥協。
“哈哈哈……”顏思齊大笑道,“言之有理,我大事未成,豈可被黃白之物蒙蔽了雙眼。”
“來人,將這兩人關押起來。”顏思齊接著說道。
……
就在張輝和全元出海沒多久,朱由校正在跟內閣商量修改《禦製大明律》一事,只不過這次朱由校要修改的是《大明律》中關於雜劇演出中,戲子絕不準在戲台上扮演歷代帝後,忠臣烈士的規定,這個時候違反了這條規定,是要被處以杖責一百的刑罰,而且後面大明還禁止普通軍民學習唱戲。
這條法律成了朱由校推行自己思想教育計劃的嚴重障礙,而且也阻礙了他成立軍樂團的計劃。
“祖宗之法不可變,自太祖高皇帝起,《大明律》一直為治國之本,綿延兩百余載,現在大明的確內憂外患,但錯不在法,而在人,陛下不治人,反而去知法,實在是舍本逐末之舉。”李宗延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那依李閣老之言,大明是否應該要恢復井田製?還是應該恢復大漢的律法?祖宗不足法,難道不應該變嗎?朕記得太祖高皇帝時,貪汙六十兩,就要剝皮食草,這條規定怎麽大家都忘記了?何況朕此次只是修改《大明律》中關於雜劇演出這一條而已,眾位也要橫加阻攔嗎?”朱由校冷聲說道。
“臣以為《大明律》刊行兩百余年,裡面的確有部分內容不合時宜,應該予以修改。常言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魏廣微讚成道。
“魏閣老……”李宗延立刻準備反駁。
“眾位不用爭了,我們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同意修改的舉手。”朱由校打斷李宗延的話說道。關於變法的爭論,這個一開始就算爭論個幾年也不會有任何結論。
朱由校首先舉手,魏廣微第二個舉手,王紹徽猶豫了一下也舉手了,而韓爌卻是沒有舉手,朱由校不知道他是支持還是不支持?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那就按約定,少數服從多數,修改《大明律》。”
正在朱由校為自己再次勝利而得意的時候,李宗延開口說道:“臣啟陛下,臣今年已是六十有二,常感朝廷之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臣請辭閣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