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都督並沒有立刻安排相親,而是在和皮軍商量之後,將一萬女兵以連為單位下放到當地駐軍的營地實習半個月。
半個月之後,女兵再重新回來報道。直到女兵重新集結之後,連提督才將此次招募女兵的真實意圖告知女兵。但女兵們在下去一趟之後,已經知道了此次招募女兵的真實意圖了。
“想必此次下放連隊之後,各位已經知道此次招募女兵的真實意圖了吧。”連都督毫不避諱地說。
聽到連都督的話,下面頓時議論紛紛,連都督的話已經證實了一切了。
“我來之前,皇后曾給我一封懿旨,如有不願意留下者,隨時可以返回,但願意留下者,就算不願意嫁人,餉銀也會照發,一切照舊。但如果有願意嫁人者,立刻可在冷洲獲得土地和房子……”連都督將張嫣的意思原原本本地給女兵們說了一遍。
……
連都督開完大會,又將隊長以上的官員全部召集起來再次開會。等連都督等人離開以後,女兵們都開始議論起來。
“香蘭,你準備怎麽辦?”
“我準備先留下,反正留下也不一定要嫁人,如果現在回去非被我爹打死不可,小玉,你呢?”
“我家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大,出來當兵,每月的餉銀足以養活我一家人,我也不回去了。”
“那好,我們一起留下。”香蘭高興地說。
“嗯。”小玉也高興地點點頭。
就在女兵們議論紛紛之時,連都督也在給女兵的軍官再次做動員,而動員的內容就是要軍官以身作則鼓勵女兵嫁給當地的駐軍。而且在這次之後,給女兵做思想工作成了最主要的工作。在這個單純的、皇權至上的時代,有些問題處理起來比想象中的要容易,一萬女兵暫時沒有一人表示要離開。
朱由校的舉措對帝國的邊疆穩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朱由校在後世看到過許多鬧分裂的情況,大多都是因民族信仰問題而引起的,這也是朱由校一直要大力移民的原因,更是他不惜花費近七百萬兩白銀來處理此事的原因。
“這次招募女兵師,戶部告訴朕,前後五年預計共需七百萬兩銀元。你們認為朕為何不惜七百萬的來做這個事?要知道七百萬兩銀元足夠帝國發動一場滅國之戰。”朱由校問三位皇子道。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朱慈炅搶先答道。
“對,正是這個道理,交趾一地的情況就證明了這句話是對的。近千年來,交趾一地反覆無常,就是因漢人始終隻佔據了極小的一部分,才使得交趾數次脫離中原。”朱由校答道。
“七百萬兩銀元足以對莫臥兒國發動一場滅國之戰,但是滅國之後,如何維持長治久安才是最大的問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便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最後的結果只會像前朝一樣,不過數十年的時間便四分五裂。”朱慈焾道。
“對,這也是我一直沒有越過西藏進入莫臥兒王國的原因。冷洲、西波爾、阿拉斯加等地,人丁稀薄,要做的只是移民,而不用考慮漢人佔比的問題,反而是中南半島等地移民問題比較複雜,這是朕一直默許大軍縱兵殺戮的原因。”
“另外對於莫臥兒王朝,朕可能是沒有機會對其用兵,至於未來如何處置,得等到你們自己來決定。但在和俄國人一戰之後,朕會裁軍,軍費開支太大,一直是帝國的負擔,朕要執行精兵的政策,將帝國的常備軍控制在一百萬以內,將節省出來軍費用於移民。”
“父皇,臣認為六千萬兩的軍費開支並不算多,
父皇曾言軍費開支在國庫收入的一成以內都屬於合理的范圍,如果父皇要裁軍,臣認為不如讓準備裁撤的軍隊去邊疆屯田。”朱慈焾建議道。到現在帝國每年的軍費開支在六千萬兩到八千萬兩之間,這對於帝國每年近十億兩的財政收入來說,並不算高,但帝國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才使得軍費開支一直被詬病。
“慈焾的建議很好,這個事情朕可以考慮。說到國庫收入,朕就不得不問一句,帝國每年近十億兩的財政收入相比以前來說,高了數十倍,而且帝國田賦卻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水平,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帝國現在稅收都來源於商稅和工業稅,而以往帝國稅收都來源於田賦,重農抑商才會出現這樣的窘況。”朱慈炅道。
“臣聽商人曾言,帝國所產絲綢運到巴達維亞,價格就翻了一倍,如果運到西洋,價格已經在五倍之上,這中間有巨額的利潤都被商人所得,而百姓每年種田所得卻還不及萬分之一。”朱慈炫終於能說一句了。
“朕聽聞一衣帶水的東瀛,一年國庫收入也有一兩千萬兩,東瀛比起帝國,無論面積人口,還是工商業都不如帝國,如果換算下來,帝國一年國庫收入要達到十五億到二十億兩銀元才是合理的范圍。以前說重農抑商,實際上商業的利潤都被官僚和商人們拿去了,朝廷連千分之一都沒拿到,帝國有難的時候,他們只顧自己,根本不會顧及朝廷的死活,所以工商業要發展,但是該收的稅絕不能少,朕在退位之前,會再次加稅,將稅收加到十稅一。”
“父皇在《經濟學》一書中假設過上十種稅種,為何不去嘗試?”朱慈焾好奇地問道。
“你也知道是假設,就表明現在並不適合執行,這裡面牽涉到的東西太多,但總有一天會是適合執行的時候,在征稅一事上絕不能操之過急,否則的話,無異於是殺雞取卵。”朱由校強調道。
……
二月,九州對幕府發動最後一戰。此戰九州調動了十萬大軍,由鄭成功為統帥,鄭芝虎、鄭芝豹兩人為副帥。而幕府這邊以保科正之為統帥,酒井忠勝為副帥領兵七萬。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鳥書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