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你們從進入太醫學院起,就不再是宮裡的人,以後如果想嫁人的話,一切都是你們自己做主,宮裡不會干涉你們。”
“但是學醫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學五到十年才有所小成,也才有機會出師,在學習的中間你們可以嫁人,但是學醫必須繼續學下去,等出師的時候,你們可以離開京師去任何你們想去地方,當然也可以留在太醫院繼續從醫,一切都由你們自己選擇,宮裡絕不會干涉。”
“所以你們是很幸運的,終於擺脫了宮廷對你們的束縛,這對你們來說也是一次機會,你們的未來會怎麽樣,你們已經能自己把握了,千萬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當然這些話也只有朱由校能說。
“謝陛下恩典!”一百名宮女異口同聲地說道。宮裡出來的就是不同,都已經被宮裡規矩調教得非常好了。
“你們這八位老師,在授業過程一定不能藏私,這一百人其中有三十人會跟著穩婆學校,其余的七十人會跟著女醫學習,朕會給你們八人一個名傳千古的機會,你們可以將畢生所學編撰成書,作為女子太醫學院的教材,這教材專供女醫學習,當然她們還要學習太醫學院編撰的教材。而且你們編寫的教材也會跟太醫院編寫的一樣,編寫人一樣可以獲得同樣的潤筆費。”朱由校說道。
“奴婢明白。”
“老奴明白。”
……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朱由校不期盼這一百名宮女個個都成為一代名醫,但總有一些出類拔萃的吧,這一百名宮女可是張嫣精挑細選出來的。
都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百名宮女就是朱由校的星星之火,他希望婦科這一塊在大明能有長足的進步。
這個時期本來就重男輕女,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按照現代107(即男女比為107:100)的警戒線來衡量的話,明朝的男女比例的平均數值可能在150左右,甚至超過了這個數值,根據有些地方縣志記載,有些縣一半的男的找不到老婆,這在明朝絕對是一個影響國家穩定的社會問題。
本來女的就少,而且又受禮教影響,很多女子得病了還得不到醫治,這就更加加劇了這個矛盾,所以婦科的發展也是朱由校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
在太醫學院裡,朱由校非常重視的另外一個項目就是吳有性的招生。瘟疫問題是明末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直接導致大明百姓大量的減員,也是明亡的原因之一。為了最大降低瘟疫的影響,朱由校特意在太醫學院單獨設立瘟疫學科,這是除了女子區之外,唯一單列的學科。
這個時候,醫學可沒有像後世那樣分得那麽細致,大多都是統在一起的,只是從醫的人員可能各自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而已。為了將瘟疫學單列出來,朱由校允諾以後太醫學院在某些方面非常突出老師可以將自己的項目單列出來,並表示“術業有專攻是值得鼓勵的”。
……
然而李成妃懷孕了,這是朱由校今天收到的最好的消息。
廣種薄收,看來真的是有效果的。聽到這個消息最高興的是朱由校,這讓他對這個時空的歸屬感更強了,這也讓他對大明又多了一份責任感。
而張嫣也有如釋重負的感覺,為皇家繁衍後代,是張嫣這個皇后的責任和義務。朱由校一直無後,那怕朱由校才20歲,她的壓力比任何人都大。
而朝廷的大臣聽到這個消息也是非常的高興,
在這個時代,皇子絕對關系到大明穩定。 母憑子貴這在后宮是顛簸不破的真理,李成妃懷孕是朱由校鏟除魏忠賢和客氏之後所懷的第一個孩子,在客氏和魏忠賢統領后宮的時候,懷孕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就連皇后都難逃其黑手,何況是別人。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李成妃懷孕的消息著實讓后宮也沸騰了。
但朱由校知道,根據歷史,他猜測這應該是個女兒,相對來說,朱由校受後世思想的影響,他的內心更喜歡女兒一點。
“成妃,這段時間多休息,多吃點水果,豆類和肉……”朱由校激動地說了一大通要注意的事項。
李成妃現在年輕,宮裡的生活條件也非常好,朱由校最不擔心的就是懷孕的這段時間,而是小孩生下來之後,這個時期沒有現代化的措施,小孩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就是在皇宮也是一樣,所以在娘肚子裡的時候就更關鍵了。
“謝陛下!”李成妃輕聲說道。
“寶珠,以後成妃不用跟大家一起用膳了,她的膳食專門安排,還有十二個時辰都要禦膳房都為成妃準備。成妃從現在起要少食多餐。”朱由校叮囑道。
“諾,陛下!”張嫣點頭道。
“范慧妃,你有空要多陪陪成妃。”朱由校說道。范慧妃和李成妃的關系最好。
“通知了李司丞了嗎?”朱由校問道。李司丞就是李成妃的父親李遇春(是真的叫這個名字),現在擔任尚寶司司丞。
“已經派人通知了。李司丞應該很快就會進宮。”張嫣回答道。
“李司丞進宮之後,朕要設宴款待李司丞及其家人。”朱由校說道。
“諾,妾去通知禦膳房準備。”張嫣說道。
以前的皇宮太過冰冷,沒什麽人情味,朱由校決定這些妃嬪的家人一旦進宮,他都要設宴款待一些,讓皇宮也多一點人情味。
……
五月十日,皇家藝術院編排的大型戲劇《武悼天王》正式上演。
這次朱由校帶著妃嬪們都去了,至於大臣們安排在第二場。這次相比上次的彩排,要更加地精彩,更加地有藝術感染力,也更加地令人悲憤。
妃嬪們也是看得義憤填膺,也看得熱淚盈眶。
“皇上,這武悼天王是不是真有其人其事?”張嫣淚眼婆娑地問道。
“當然,只不過他被歷史刻意遺忘了,導致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已。”朱由校說道。如果不是後世網絡發達,冉閔絕對不會在一千多年之後出現很多人的視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