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到明朝開特區》第三百一十一章 矮個黑人
原來幕府也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只要賣了地,有了槍,這幕府將軍也似乎可以換著坐一坐。

 那十幾個外樣大名迅速的結成了聯盟,對其它大名發起了反擊。把奪來的土地再一次的賣掉,購買更多的槍,收攏更多的人,組成更大的軍隊。

 倭國瞬間戰亂四起,一些大名們為了免避侵略紛紛的賣掉了七成以上的土地以換取大東亞公司的軍火支持。

 這些大名們有的加入了戰爭序列,有的直接乘著大明的海船遠渡重洋,加入了非洲殖民隊例。

 “將軍!經過我們的推算,如果得不到大東亞公司支持的話,我們必輸無疑……。”

 酒井家老與其它家老們推算了一遍之後,一致認為這一場戰爭他們幕府將軍必敗。

 火銃、長矛是不可能打贏零一式天朝步槍的。現在佔著人數之利都無法鎮壓些小小大名的叛亂,等他們再壯大了那就更不用打了。

 怎麽辦?

 德川家綱與眾家老們大眼瞪小眼,現在也只有向大東亞公司出售土地,然後到非洲去殖民這一條路了。

 “既然人心思變,大家都向往著到非洲去殖民,我們也是阻擋不住的。索性不如大家一起到非洲殖民去!多開出幾片田地,多抓幾個奴隸,多娶幾個娘們,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也能像大明那樣成為天朝上國哩……。”

 德川家綱咬了咬牙,索性就決定答應大東亞公司的條件。

 反正這個世界很大,還在用冷兵器的國家很多,既然能夠去殖民當那人上之人又何必守在這鳥不拉屎的小島上呢?

 “酒井家老,你代表幕府將軍去向大東亞談判。我們可以出售我們的土地,但是我們需要擁有購買零二式天朝步槍的權力!……”

 最終江戶幕府妥協了,帶著他的新番大名們一起向天朝大東亞公司出售了整整七成土地。

 江戶幕府一走,其它大名們也開始紛紛遷移,然後整個倭國都開始了大移民策略。借大東亞公司的海船開始了非洲殖民計劃。

 整個倭國,除了江戶、京都等少數幾個城市,整整接近八成的土地都落入了大東亞公司的手裡。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也是一個困難的過程,那麽大數量的移民計劃實行起來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難。

 首先非洲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麽美好,這裡雖然土地面積巨大但是生活環境比較惡劣、部分倭國民眾來到非洲後水土不服一病不起。

 其次,非洲雖然土地面積巨大,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有主的。除了那些非洲土著部落,還有很多歐洲殖民者。

 很多好地方,那些容易征服的部落,大多都被那些歐洲殖民者給佔據了。

 倭國移民了那麽多人,自然不可避免的與那些歐洲殖民者發生戰鬥。

 一些倭國人後悔了,想回去倭國。可是想回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亞洲的海域都被大明給控制了,想要回去必須征求大明人的同意。

 沒有大明人的點頭,歐洲的海船也休想在大明的海域行走。

 每一次進出馬六甲海峽附近,都要接受大明戰船的檢查,並交足貿易稅獲得大明海軍的認旗。

 沒有大明海軍的認旗,進入大明的海域,可是要被大明海盜給襲擊的。

 歷年來,沒有大明海軍認旗的海船,大多數都已經石沉大海了。現在已經沒有一個國家的海船敢忽略這個隱形的規則。

 據說現在的大明海軍的副司令鄭成功,他的家族就是一個海盜家族。

 這個海盜家族最喜歡做的也是發行認旗,然後把那些沒有認旗的海船都沉到海底去。

 “報告首長,給倭國人搬家的計劃已經基本完成。倭國八成左右的土地已經落入了我們的手中,九成左右的人口都被我們大明的船隊給送到了非洲……。”馬湘蘭向曾徹報告著關於倭國移民的過程和結果。

 “好!乾得不錯,傳令嘉獎大東亞公司的總經理林濤。”

 “現在,我們下一階段的任務就是更改倭國民眾的組成。”

 “傳令大東亞公司總經理林濤,把我們在倭國的土地都用起來。從其它地方調來大量人口到我們在倭國的土地上乾活,讓他們在那裡居住,生活、傳宗接代!……”

 移民,又是一項重大的移民策略。林濤整整花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將倭國給變了一個顏色。

 非洲的自然環境雖然惡劣了一點,但還是能夠開墾出很多良田的。渡過了剛開始移民時那段堅苦的歲月後,倭國的民眾開始過得越來越好。

 雖然經常要戰鬥,經常要死人,但是多數倭國民眾都活了下來。他們開始有了一點家財,一些有錢人家家裡開始用起了黑人奴隸。

 而尚在倭國生活的倭國民眾卻依然像以前一樣窮,最終當倭國沒有幾個倭人的時候,就連倭國皇室都開始離倭島,遷移到非洲。

 最終整個倭島再也沒有了一個倭人,曾徹對倭國的搬遷計劃獲得了大成功。倭島成了大東亞公司的養殖場、成了其它大明公司的一塊自由之地。

 滄海桑田,當百年之後,倭島這個自由之島因為其開放和自由最終成了一片商業冒險家的天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可是倭島上居住的卻沒有了倭人。在烈日的常年酷曬之下,倭國人逐漸的成為了矮個子黑人。

 當然把倭國給搬走,也只是曾徹心中的一個雜念。身為大明的太師,曾徹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國內的經濟發展之上。

 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不僅打通了經濟命脈,更重要的是擴大了大明的內需。

 因為修路,幾百萬的農民獲得了第二條發財之路。民眾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也大幅增強了民眾的購買水平。

 人民購買水平的提高,也促使大明的商業和手工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很快的當初曾徹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過去了,順天五年大明已經初步解決了所有民眾的溫飽問題。

 不管哪個角落,不管碰到了什麽災難,大明的國民哪怕是身無分文、抑或債務纏身,大明的朝廷也有能力、同時也會升出援助之手讓國民們吃得飽飯、穿得暖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