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道主》第三百七十 初解禹族面紗
話說劉辯只因逃避王垚的圍剿,來到了王垚家中,卻是遇到了霍家傳人——霍媞、宛然。無疑之中,竟然是要解開一個關於禹族的謎團。

 屋中,劉辯看著霍媞,期待著霍媞接著往下說。也許是說到了傷心之處,霍媞的情緒已經逐漸的失控,一把撲進了劉辯的懷裡,痛哭起來。

 拍著懷中美人的後背,安慰道:“好了好了,緹兒,你將你的事情告訴我,我一定給你報仇!!”

 “大王,您不是禹族的對手……”宛然插嘴道。

 劉辯冷哼一聲,金黃色的瞳孔緩緩收縮,“宛然,不管我是不是禹族的對手,這輩子我和禹族,只能存在一者!”

 劉辯充分懷疑,當初周昕的死以及失蹤,和禹族脫離不開關系,甚至隱約間,劉辯覺得,禹族也許和佛家之間,也有深深的淵源。

 “大王,當年我不過七八歲年紀,我到現在還記得,我爺爺拒絕禹族要求的時候,禹族之人氣憤的威脅爺爺,若是不從,將覆滅我霍家。對此,我爺爺絲毫不懼。後來某一天夜裡,過期不然我霍家的住宅忽然失火,燒死了大半多人。大火燒了許久之後,外面又衝進來幾十個人,拿著明晃晃的大刀,見人便殺,只有我和父親還有宛如存活了下來……”

 “緹兒,那你可知道,大禹家族的人,究竟住在哪兒?”劉辯追問道。想起來法彥所說的,禹族之人竟然是住在百姓口中的海市蜃樓的地方,劉辯就一陣惡寒。  霍媞歎口氣,道:“這也是為什麽我說,大王您不是禹族的對手,便是因為禹族居住的地方,你根本找不到。”

 “緹兒你仔細說說看。”

 “曾幾何時,多少像我霍家這種傳承許久的家族,被禹族警告過。很多家族都想著,搶先一步對禹族發難,然而派出了許多高強之人,更是外聘了許多隱世高手,然而結果卻是,無疾而終。而這些企圖對禹族發動進攻的世家,轉眼間,便是灰飛煙滅,寸草不留。”

 說著,霍媞轉過身看了看王立項,歎口氣道:“大王,你怕是有所不知,這平原王家,便是禹族在平原城內的代表人。”

 沒想到,區區平原城中,都有一個禹族的代理人?這禹族之人可謂真的是無孔不入啊。

 “大王,這揚州還有一個總舵主呢。”宛然戲謔的道。

 “你所說的是楊墨子是吧?”

 “哎?大王您知道他?”宛然驚奇的道。

 劉辯呵呵一笑,自己怎麽可能忘了膽敢威脅自己的人!當初,楊墨子的胳膊還是被自己砍斷了一條,拿去喂狗了,哈哈。“沒想要楊墨子在禹族勢力中,稱號叫總舵主,臥底鬼鬼……”

 我滴鬼鬼是什麽鬼?宛然和霍媞都忘了悲傷,大眼瞪小眼的盯著劉辯看,“怎地?我臉上有花兒啊?”

 “大王,您都知道這些,那您還問我幹什麽?”宛然疑惑的問道。

 丫的,是啊,問了半天,沒扯到正題。“緹兒,你還沒告訴我禹族究竟在哪兒呢?”

 霍媞轉向東方,面色鄭重的道:“禹族生活的地方,換做為——海市蜃樓。傳說中,那是禹家先祖大禹治水之時,遇到了怪獸蜃,大禹收服了蜃,後來功成名就之後,大禹就萌生了退意,帶著家族之人,跟著蜃離開了華夏,前往了碧藍大海之中。”

 古人一般稱呼自己為華夏炎黃子孫,看來霍家傳承之人霍媞,冥冥之中,也認可著自己身為炎黃子孫的身份。

 再次聽到這個傳聞,劉辯的心裡也不免相信了幾分。本以為是法彥嚇唬自己,不想霍家的幸存者霍媞也知道這個事情。

 “緹兒,按理說,禹族遠在海市蜃樓,為什麽還要插手華夏的事情?”

 霍媞搖了搖頭,道:“大王,大禹有著脫離世間的想法,但是並非禹族所有人,皆有成為聖人的想法呀。”

 對此,劉辯倒是絲毫不懷疑,這道理說起來,就像是歷史上趙匡胤,被麾下部眾強行龍袍加身,你不想當皇帝,你下面的將軍還想再進一步呢!

 “那你說,大禹還活在世上嗎?”劉辯細聲問道。

 霍媞笑著搖了搖頭,雙眸溫柔的看向劉辯,搖了搖頭道:“大王,這個我知道,而且你在這華夏地方打聽,也決然打聽不到。”

 “為何?”劉辯追問道。

 霍媞道:“大王,別說禹族這等龐然大物了,就連我霍家,世人知道的就沒有幾個。眾多世家隱藏千年的秘密,豈能說一個凡間帝王就能巡查到的?不過緹兒知道一個傳聞,也許大王很感興趣。”

 “什麽傳聞?”劉辯很是興奮,問了那麽久,自己總不能一無所獲吧。

 “大王,這世間存在著太多太多歷史遺跡和疑惑,但是這些東西絕對不是凡夫俗子,那些所謂的史學家能夠記載成冊的,即便是人間帝王,也不敢有絲毫染指!大王,在您所知的華夏九鼎,您可知道是什麽?”

 華夏九鼎?劉辯皺著眉,思索一番,隨後答道:“九鼎,是華夏的代名詞,也象征著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征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比如我先祖武帝、光武帝。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緹兒,你看我所說的,是也不是?”

 聽完劉辯所說,霍媞面色很是欣賞,“大王才識非凡,緹兒佩服萬分。不過,大王有一句話說錯了。”

 “哪句話?”劉辯凝眉問道。

 霍媞笑了笑,媚態百生,只是這等關鍵時刻,提不起劉辯絲毫的興趣。在劉辯極度求知的目光下,霍媞方才緩緩的道:“九鼎並非大禹所鑄,後來也並非沉入泗水!”

 .. 全新改版,更新更2快更穩3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