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道主》第六百七十回 過黃河
隨後,曹操猛然精神抖擻的道:“元讓!著你率領兵馬,務必要將馬騰、馬超所部趕出首陽山!公明,你率領兵馬,如文若所言,順河而上,攻伐大陽、河東,直撲解良!”

 “末將領命!”徐晃、夏侯惇皆是拱手領命。

 ……

 三日之後,東郡周圍諸多地方,皆是發生了讓天地為之失色的大戰。典滿、李達與桑坦一眾統領,與閻柔來回糾纏,雙反死傷無數!

 便是在眾人為之惱怒之時,李達做出讓眾人皆是為之一陣的決定!

 閻柔在河流對岸,每當典滿和李達領兵渡河之時,閻柔便是指揮著麾下眾多兵馬對其阻截!秋香堂的流星哨,已經是將袁紹各處兵馬的調動實時的匯報給眾多將領!

 李達知道時間緊迫,若是讓袁紹從容的將兵馬集結完畢之後,那到時候,袁紹極有可能對劉軍各部兵馬進行分而擊之!

 趙雲、陳彤、典韋已經是統領著一路大軍,開進到了東郡的門戶東阿城下,濟南已經是被趙雲貢獻。

 便是在今日正午,久久得不到支援的東阿城內袁軍兵馬,也是盡數放下武器歸降趙雲!

 聽聞到趙雲所部,進軍如此神速,被閻柔死死抵擋在河邊的李達和典滿,不禁為之感到氣急。所以,李達找來了數千民用船隻,吩咐周群王魁,統領著兩萬兵馬,從汶河下流渡河而過,從沛縣而過,直撲閻柔所部!

 次日一早,李達和典滿一直領著兵馬守候在汶河邊,聽到對岸響起了震天的喊殺聲之後,李達和眾人急忙抓緊時間渡河!

 先行過河的點忙,更是領著麾下渡過河流的一萬先行步卒加入到了周群和王魁的隊伍之中,對閻柔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正在奮戰之時,袁軍得到了來自巨野的救援,一時間,典滿、周群、王魁所部,皆是陷入到了苦戰之中!所幸的是,因為典滿所部的支撐,李達領著剩下的三萬士卒,終於是安全度過了汶水!

 李達上岸之後,袁軍知道今日得不到便宜,便是鳴金撤兵而去。

 同時,李達也是下令,讓大軍從汶水往陸地伸出推進五十裡,就此安劄下來,等候著與趙雲、文津幾人的回合。

 另一邊,武安國也是不負所望的攻佔了范縣,劉辯也是領兵渡過黃河,克日已經是來到了濟北城下。

 秋香堂也是將劉辯的親筆書信,提前送到了黑山軍張燕和公孫瓚的手裡!

 得到劉辯的信件之後,公孫瓚和張燕皆是為之一陣興奮!猶如龐然大物的袁紹,終於是在今日,面臨著有史以來的挑戰!

 另外,劉辯動用號稱四十萬大軍的隊伍,分為六路兵馬直撲兗州州治東郡,如此動靜,天下諸侯皆知,公孫瓚知道,他一直夢想著從幽州跨步進入中原的機會,已經來到了!!

 668公孫瓚和袁紹之間,可是有著血海深仇!當年,公孫瓚在劉虞麾下之時,可是沒少和袁紹打交道,後來其從弟公孫越,慘死袁紹之手!

 公孫瓚怒而起兵攻伐袁紹,後來因為實力不濟,加之劉虞在頭上壓製,公孫瓚無奈,猶如受傷的獅子,退了回去。後來公孫瓚與黑山軍張燕,一同出兵攻伐袁紹,如今其勢力已經是從幽州跨步到了冀州境內,與黑山軍張燕,分統趙國、常山(真定)。

 公孫瓚知道自己南下的時機已到,當即召集麾下文臣武將,開始著手布置進攻一事!不日,公孫瓚便是率領著麾下五萬士卒,加之一萬的白馬義從,自南而下,直撲搏凌城,威逼冀州州治——信都!

 另外,黑山軍張燕也是如此,其並未得到劉辯的親筆書信,因為,畢竟張燕出身乃是黃巾軍,以如今劉辯的威望,還不足以去和亂國之賊聯合,所以,並未親手寫信,而是以麾下功曹王德的口吻相邀。

 這個王德乃是張燕同村人士,以私交的口吻前,便是日後擺上台面,劉辯也有進退的余地。

 劉辯揮兵二十萬,直撲兗州東郡,已經是讓袁紹為之頭大無比,現在,黑山軍和北邊冀州的公孫瓚也是亂兵冀州之內,一時間,袁紹忽然有著一種末日來臨的感覺,心情也是暴躁了許多!

 伺候在其身側的一眾侍女,更是已經被袁紹斬殺了數人,一時間,袁紹陣營內,人心惶惶,深怕說錯了話,一個不注意惹怒了袁紹,從而讓自己的腦袋搬了家……

 且不論他人,今日,劉辯已經是渡過了黃河,來到了華縣城內。

 城池之中的袁軍士卒,數目不足五千人,其中大部分還是老弱病殘,還有著相當一部分乃是君縣衙兵,如何敢於和劉辯數萬的精銳部隊相廝殺!未劉辯大軍開到城門前,便是開城歸降!

 便是如此,劉辯一路從華縣,來到了陽平、館陶等地,直逼鄴城。

 鄴城,可謂是袁紹的第二本營,其重要程度, 等同與彭城之於劉辯,潁川之於曹操。所以守在城內的不是別人,正是袁紹的二兒子袁熙!

 袁紹長子袁譚死後,二兒子袁熙鋒芒畢露,此前劉辯和袁紹交戰之時,袁熙沒有忙著別的,而是一味的在排除異己,或明或暗的鏟除支持袁紹三兒子袁尚的官員!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袁熙已經是徹底的成長起來,其雖無軍事治政之才,對於用人,卻是頗有章法!鄴城在其打理之下,也從未給袁紹惹出什麽麻煩!

 今日,袁熙得知劉辯回稟,直撲鄴城而來的時候,袁熙並沒有慌張,相反,他很是開心!

 袁譚死後,袁紹終於是長了記性,自己的兒子畢竟是兒子,自己還沒有必要讓他們上戰場殺敵,所以,後來袁熙和袁尚,便是很少在戰陣上看到。

 早年的時候,三兒子袁尚曾經跟著袁紹剿過匪,便是當奶攻伐雍州、並州之時,袁尚也是立下了些許功勞,同樣的,也和很多將軍有著良好的關系!

 袁熙老二的身份,尤為尷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