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道主》第9章 蒙圈的太史子義
  劉辯眼前忽然飛來一白光,在條件反射之下,劉辯側歪身子,堪堪躲開要害,而箭頭仍然將劉辯的臉頰破開一道口子!血噴濺出來,此時典韋已經將劉辯拉下馬,擋在自己身後。

  同時大喊:“抓刺客!”

  士卒們紛紛向遠方一長著須髯大漢圍去,那大漢倒也不多藏,舉起手中狹窄長刀,竟是衝了過來!

  典重楊力合力而上,勢要纏住此人。此人面色紅怒,似乎與劉辯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一般!四周百姓有人認出此人,紛紛嘀咕著:“子義這是怎麽了?要知道大王前不久還去慰問他老母親呢?”

  “是啊是啊,子義向來慈孝,不知此次怎麽竟要行刺大王……”

  …………

  劉辯此時已經安全,士兵們將須髯大漢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劉辯看著場中力壓典重楊力的大漢,心中頓時起了疑惑,此等武力,隻怕能夠和典韋相鬥百回合,為何要行刺自己?

  須髯大漢手中長刀翻轉,直直逼得典重楊力二人毫無反手之力,隻能堪堪防守,不多時,本就受傷的典重被須髯大漢手中長刀撩到胸口,伴隨一聲悶哼,倒在地上!

  劉辯對典韋道:“惡來,速速去幫典重。放心,寡人無礙。”

  典韋見典重受傷倒地,楊力更是危在旦夕,隻好拿著雙戟加入戰場,楊力見典韋加入,連忙躲開一刀,隨即一記懶驢打滾,退出戰圈。

  典韋手持雙戟,也不廢話,當即衝上去就與須髯大漢纏打一處,場中二人打的風生水起,劉辯自歎不如。隻怕現在自己的武力在典韋手下走不過二十回合,而那須髯大漢雖說有些吃力,一時間倒也和典韋平分秋色。

  四周百姓也不怕事,離著遠些的地方圍觀著。

  很快,一百回合過去,典韋的八十斤雙戟勢大力沉,那須髯大漢顯然氣力不足典韋,此刻已經氣喘籲籲。加之二人皆是剛猛路線,須髯大漢應付典韋著實吃力。

  “N,你這狗賊,為何行刺吾家主公!”典韋已經穩穩壓製須髯大漢,還能分出心神與之說話,可見兩人武力並不在一個層面上。

  須髯大漢緊抿唇角,也不說話,隻是悶頭打鬥著!典韋冷哼一聲,雙手大戟磕飛須髯大漢手中長刀,一戟就要將大漢當場打死!

  就在千鈞一發之刻,劉辯吼道:“戟下留人。”

  惡來聽到劉辯命令,隻好側開大戟,卸去臂力,怒視著須髯大漢。

  劉辯此時從士卒的保護下走到須髯大漢身前,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行刺與我?”

  須髯大漢哼了一聲,歪過頭去,竟是不看劉辯一眼!

  典韋一揮手,“綁了!”隨後,幾個士卒就要衝上去將須髯大漢綁起,大漢立馬站起身來,道:“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何故綁我?”

  典韋隨即看向劉辯,劉辯心中也是氣憤,隻是今日自己在城門口被刺殺,隻怕事情背後沒有那麽簡單,“有臉來行刺,沒臉說出自己姓名,難不成是怕丟了你祖宗的臉面?”氣急之下的劉辯,說起話來可是狠毒的很。

  須髯大漢昂首道:“有何不敢說?你這東萊狗官,那山匪前來鬧事你竟私自逃走,棄東萊郡城不管不顧!我殺你可有錯?”

  聽到此話,劉辯心中苦笑,解釋道:“原來如此,我並不是壯士口中之人。都退下吧。”

  這下輪到須髯大漢蒙圈了,這是什麽情況?

  典韋此時看著大漢的目光也有這善意,

見大漢困惑,典韋道:“這位乃是我家大王,剛到東萊郡數天時間。來時那前任郡守袁偉擅自脫逃,更攜帶府庫金銀,還是我家大王平定了匪賊攻城之事。”  聽典韋如此解釋,大漢大吼道:“刺史害我!害我呀!”

  刺史?何來刺史一說?劉辯心想肯定是有人要借這大漢之手殺我性命,可是劉辯在腦子裡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何時何地得罪過哪個刺史。

  劉辯疑惑的問道:“不知壯士所說的刺史是何人?”

  須髯大漢憤怒至極,說道:“自然是那揚州刺史劉繇,他謊稱山匪圍攻東萊郡,又說東萊郡守臨陣脫逃,我便是東萊之人,家中老母就在東萊郡城北,我連夜快馬加鞭趕回來!

  剛到城門口便看到你率領兵馬耀武揚威的走來,讓我誤以為你便是你走後又回來的郡守。”

  劉繇?此人可是漢室宗親啊,是那齊悼慧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之侄子,這其中定然不可能是簡簡單單的誤會!說不定,自己的一舉一動皆在劉繇的掌控之下!

  之前那山匪圍城怕不會就是劉繇的計策!袁偉的臨陣脫逃?

  難道說,這劉繇擺了一大盤棋等著自己往裡面跳?劉辯越想心裡越寒,這老狐狸著實可恨!

  幾乎在一瞬之間,劉辯就聯想到很多東西,隻是這個場合不容劉辯細想,“趕緊扶著典重統領前去治傷。壯士,還不知道你的性命?”

  須髯大漢面色慚愧,拱手道:“東萊太史慈。”

  太史慈?

  要說前世劉辯喜歡的武將,除了張A,就是太史慈了!不免多打量了太史慈幾眼,只見太史慈身長足有一米八左右,比之典韋也不含糊多少,隻是身材沒有典韋雄碩。頜下掛著須髯,雙臂粗長,後背掛著一長弓。

  這裡插敘一下,三國中,有三神射手,第一呂布,第二黃忠,第三便是太史慈!也有說曹性也使得一手好弓箭,這裡不做多探討。

  劉辯走上前扶著太史慈肩膀,道:“太史慈,幸會。”

  太史慈皺著眉頭,道:“不知你叫什麽性命?為何這巨漢稱你為大王?”

  劉辯哈哈笑了笑,道:“我就是當今聖上的哥哥,弘農王劉辯!”

  太史慈微微愣了一下,張嘴道:“天下人都說少帝生性懦弱,不足成事?”

  此時劉辯身邊的陳宮撚了墊胡須,道:“那就說明天下無人識我家大王。大王身處宮廷之中,深知保身之道,若是表現英明,隻怕董賊何進早有害我家大王得想法!太史慈,你可明白這其中道理?”

  太史慈目光奇怪的看著劉辯,心中大呼,區區十多歲年紀,就有如此城府,著實可怕。

  劉辯笑了笑,臉上掛著人畜無害的表情,“太史慈啊,你方才說你家中老母親就在城北黃縣?說不得我們之間還甚是有緣。今日,我也想將大勝的消息告訴一位老婦人,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我也想去你家吃些酒,結識一下如何?”

  太史慈哪有拒絕的道,連聲說好。

  劉辯點點頭,轉身對陳宮道:“公台,你帶著楊力典重先回郡守府,記住,先將傷兵死士安頓好。”

  陳宮知道劉辯的意思,先將傷兵死士安頓好之後,就要在劉辯回到郡守府之前,將府中那些官員搞定!

  隨即,劉辯在典韋的隨同下,前往東萊郡城北黃縣,走到一岔路口旁,太史慈拱手道:“大王,我家就在左前方,待得大王看望完那老婦人,慈就在此處等候大王。”

  劉辯哈哈大笑,道:“子義錯了,我所要拜訪的老婦人也在左前方。”一路聊下來,劉辯也問得了太史慈的字,子義。

  太史慈搖頭,十分果斷的道:“我敢保證大王所要拜訪的老婦人定然不在左前方!”

  這下輪到劉辯奇怪了,問道:“為何?”

  “因為左前方就我一家房屋……”說道這裡,太史慈反應過來,驚道:“難道大王所要拜訪的老婦人就是家母?”

  劉辯聳聳肩,毫不在意的道:“誰知道呢,前去一看便知。”

  當下劉辯也不遲疑,率先往前走去,半柱香的時間,劉辯來到了前幾日來到的茅草屋前,敲了敲門。一邊的太史慈更是直接推開門,大喊著娘……娘……孩兒回來了……

  屋中老婦人顫抖著走了出來,看見了劉辯,立馬就要下跪,劉辯豈會答應,連忙扶住老婦人,道:“阿婆,不需多禮。這幾日生活過得如何?”

  老婦人也顧不得和太史慈說話,回道:“多謝大王,這幾日專門有著士兵給老身砍柴送水,還有數十斤米糧,老身實在是感謝大王得照顧啊……”

  說罷,阿婆又要行禮,劉辯再次扶住老婦人,一邊的太史慈目瞪口呆,滿臉羞愧,一拱手跪地道歉:“慈有眼不識泰山, 還請大王贖罪!”

  劉辯親切的將太史慈扶起,道:“子義不需多禮。我看今日之酒就先欠下,子義還是和阿婆好好敘敘母子之情,我等就不打擾了。”說罷,劉辯和典韋就要離開。

  阿婆急著走上來,抓住劉辯的衣袖,道:“大王厚恩無以為報,老婦只求大王賞賜,留下吃頓便飯。”太史慈也道:“大王若是沒事,還望留下吃頓便飯,也好讓慈緩解心中愧疚之情。”、

  劉辯巴不得留下呢,假裝思考一番,笑道:“那寡人就不客氣了,說實話,剛剛班師回城肚子的確餓得慌。隻是,我與典韋飯量著實驚人,隻是勞煩阿婆了。”

  劉辯半代入式的講了個笑話,也顯得平易近人,太史慈對劉辯道:“但請大王稍坐,待慈去城中買些酒水,來招待大王。隻是慈此次歸來身上無多少盤纏,怕是要委屈大王了。”

  劉辯笑了笑,道:“前幾日我送了阿婆些許銀兩,隻管向阿婆取便是。”

  阿婆面色有些難看,欲言又止。

  見阿婆如此表情,劉辯面色嚴峻起來,揮手道:“阿婆,之前我送你的銀兩呢?是不是被某些人給要走了!”阿婆面色有些難看,也不知道該不該說。

  劉辯道:“阿婆放心隻管說吧。”

  阿婆猶豫了下,方才說道:“那日大王送我許多銀兩,老婦十分感激。可是大王離開的當晚,就有幾個官吏來我家索要走了。老婦也不敢多說什麽,隻好隨他們拿走。”

  太史慈聽聞此話,也不好多說什麽,隻是悶著頭忙些飯菜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