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道主》第11章 太史慈來投
  堂中正商議著,門外跑來一小卒,拱手跪地道:“啟稟大王,門外有一名叫太史慈的大漢求見大王。”

  眾人臉上紛紛有了笑意,再坐的除了張地,其余人可都是見過太史慈的身手,那可是能力敵典重楊力,在典韋手下走了百回合的猛人。劉辯大喜道:“快快有請。也罷,我自己去迎子義。”

  說罷劉辯在陳宮等人的陪同下走到郡守府門,只見太史慈雄赳赳的站在門口,腰部狹窄長刀,身後背著一大弓還有隻箭壺。太史慈見到劉辯親自來迎接自己,頓時受寵若驚,抱拳單膝跪地:“草民拜見大王。”

  劉辯快速走上去,哈哈大笑著到:“子義快快請起,來,隨我去大堂。”說罷,劉辯挽著太史慈的手,與太史慈一同走進了大堂。張地在後面見到此幕,心中有些不開心,為何這太史慈竟得到大王如此禮遇?

  陳宮似乎有意培養張地,輕聲說道:“太史慈與大王相見恨晚,不打不相識。這種友誼要麽沒有,一旦產生就十分濃厚。”張地點點頭,拜首道:“多寫大人指點。”

  陳宮笑了笑,加快步伐走進大堂。

  劉辯坐在上位,滿臉歡喜的看著太史慈,說道:“子義,你可不知道我們一整個大堂的人都在等你啊。”

  太史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大王可是想問那劉繇之事。”

  劉辯點頭,道:“不錯,現在只差子義給我們提供消息了。”

  太史慈也沒有意思隱瞞,將劉繇和他說的話,全部說出來。

  原來,劉繇在揚州境內毫無進取之心,前些年月劉繇幫助過太史慈的老母親,故而太史慈前往揚州跟隨劉繇,想劉繇之恩。這一呆,就呆了兩年!半個月前,劉繇忽然差人尋到太史慈,並告訴太史慈東萊郡城被匪賊所圍,郡守也逃掉,東萊郡非常危險!

  太史慈心中掛念身住老家黃縣的老母,立即向劉繇請命要求帶兵剿匪!劉繇以缺糧為由,拒絕發兵,隻是讓太史慈自己回家救出老母親。

  太史慈回來途中也有困惑,揚州到東萊郡來回即便快馬加鞭也有半月路程,自家主公為何那麽快知道消息?因為匪患圍城不過四五天前的事情,難不成劉繇竟有未卜先知之能?

  太史慈說完之後,怒罵道:“往我為劉繇效命兩年,真是瞎了我的眼。害的我差點成為殺害大王的亂臣賊子,與那董卓一般!”

  劉辯眉頭緊皺道:“子義如此說來,寡人以為匪賊圍城,郡守袁偉臨陣脫逃,定然與那劉繇離不開關系!隻是我與劉繇無冤無仇,著實想不通,劉繇為何如此害我。”

  陳宮拱手道:“主公,此事與那劉繇脫不開關系,一時間我們也難有頭緒,大王以後還需多加小心,周圍州府也不安全,難保沒有人對大王有不測知心。”

  張地也拱手出列道:“陳大人所言甚是,那劉繇蓄謀已久,大王如今勢單力薄,還是早尋辦法為好。”

  劉辯點了點頭,自然讚同張地所言,凝眉細細推敲著日後該何去何從,總不能一直賴在東萊。

  劉辯眾人正想著,太史慈卻是拱手出列,道:“大王,慈有一事相求。”

  劉辯有些錯愕,道:“子義有何事情但講無妨,寡人一定竭盡全力幫你。”

  太史慈猛然跪地,道:“太史慈想投靠大王,一報老母之恩,二報大王不殺之恩。”

  劉辯錯愕,根本沒有想到太史慈竟會這麽簡單的就投靠自己,還以為要大費一番周折。

劉辯豈能不答應,從上位下來,急急忙忙扶起太史慈,哈哈爽朗大笑道:“子義助我,當真如虎添翼也。今日寡人高興,擺酒設宴,再坐的諸位,可都要到場,為迎接子義,哈哈…………”  聽到有酒喝,典韋典重二人樂的閉不上嘴,陳宮也是滿臉笑意,有太史慈相助,劉辯麾下再得一大將,著實可喜可賀。

  晚上酒宴之時,眾人紛紛喝了個滿懷,劉辯從不允許醉酒,大家也是點到為止。隻是此時此刻,眾人對劉辯再次刷新了三觀!因為劉辯一人就喝了兩壇酒,還絲毫不見醉意!

  典韋的酒量也不過如此,酒宴結束後,劉辯道:“大家今晚好生休息,明早還有大事相商,子義今晚就住我府上,你我二人徹夜長談,哈哈…………”太史慈自當領命。

  一夜下來,劉辯與太史慈的感情更深一層,太史慈也充分了解到劉辯當皇帝的時候深深的無奈,徹底改變了劉辯在其心中懦弱無為的形象,相反,劉辯成為了太史慈最為佩服的人。

  劉辯區區十五歲年紀,就有如此城府,能從董卓手裡逃得性命,本就讓人不可思議。

  次日早晨,大堂之中再次聚集眾人,

  劉辯率先開口道:“現在天下諸侯林立,我等委身在東萊郡,著實不是長久之計,還請諸位動動腦筋,想一想下一步改何去何從。”

  陳宮對此早有想法,拱手出列道:“主公,還有一月,便是秋收,待得秋收之後,我們兵精糧足,當取北海!”

  東萊郡分屬北海治下,北海的郡守便是著名的孔融讓梨典故的主人公孔融。此人乃是一酸儒,滿嘴的仁義道德,也是漢末有名的大儒之士,影響力巨大。

  劉辯問道:“公台說取北海,如何取法?”

  “孔相令為大儒之士,如今大王逃難東萊,他不會不管不問!大王只需前往與之說上一番,孔相令自會將北海相令讓於主公。隻是孔相令之下一些官員恐怕不會輕易答應,屆時就要采取血腥手段,快刀斬亂麻!”

  張地此時拱手出列反駁道:“大王,北海乃是孔大人的屬地,大王上門所要相令之位隻怕要空手而返;其次,劉繇事件說不定就和孔大人有關!他不可能不知道大王已經來到了東萊,為何遲遲不見他派人送信拜候,此處有疑點,還望大王三思。”

  劉辯很是頭大,這小小東萊郡竟會牽扯那麽多方面,從東萊走出去,第一步定然是孔融之位!孔融之位,自己志在必得。當即道:“張地所言有理,但是現在寡人別無選擇!孔融空有一腔忠義,然教書育人還行,上陣打仗匡扶社稷還差得遠!

  這一趟,寡人非去不可。傳令,所有士卒勤加修煉,待得秋收之後,西向北海,取那北海相令之位。”

  劉辯一言而斷,大家紛紛拱手領命。

  很快,秋收完畢,東萊郡收入頗豐,糧倉富足,劉辯在東萊郡招了五千人馬,加之之前的一千五,共六千!收拾糧草,留典重楊力張地三人,領一千五兵馬駐守東萊。

  劉辯帶領陳宮,典韋,太史慈,並五千士卒西行,直奔北海而去。出行之前,劉辯寫了一份親筆信差人送交孔融,信上言道:孔相令有禮,寡人劉辯今逃出董卓魔掌,欲率領忠貞之士,匡扶大漢,需求相令之位。望孔大人讓位與我,也好讓我有能力召集天下義士!

  劉辯一連派出十個人去送信,隻要孔融收到信,那麽自己途中就沒有人阻擋。

  可事實並不是如此,劉辯率領五千兵馬,走到第一個膠家郡便收到了守將阻擋!即便劉辯拿出自己大印,也無甚作用!守將名叫王奇,乃是一武夫,堅稱要等孔融書信,方才開門讓劉辯過去。

  劉辯哪有那麽多時間等候,再有,孔融身邊一旦有不臣之人,隻怕自己書信和王奇書信無論如何也傳遞不到孔融手中!當下劉辯也不廢話,差太史慈典韋二人全力攻城!

  太史慈典韋是何許人也,加之王奇守兵並無站志,要知道對方可是弘農王!

  不出半日,付出了百十士卒姓名的代價,攻下城門。王奇被縛跪在劉辯身前,劉辯道:“我乃堂堂弘農王,大漢天下除了皇宮,何處我去不得?你一小小偏將竟然攔我在門外,你可知罪?”

  王奇揚著頭,道:“孔大人待我有恩,讓我駐守膠家郡,自當以命相守!今日城破,無言見孔大人,你隻管動手吧。”說罷,竟閉上了眼睛,典韋笑了笑,道:“好一個大漢,倒有些忠義,主公,還請饒了他一命。”

  陳宮也出言道:“主公,不如留著此人性命,見到孔大人之後再做決定不遲。”

  劉辯心想,的確,若是孔融本想答應讓位,自己卻殺了他守城之將,反而不好。

  當下道:“好個王奇, 暫且收押,隨大軍一起行進。”

  自有士卒將王奇捆綁帶下去,劉辯大軍在膠家郡修整一日,次日再度行進,三日之後來到泰山郡。泰山郡之後便是北海郡,孔融所待的地方。

  劉辯來到城下,還是喊話道:“我乃弘農王,今日前來,是要見孔大人,速速開城門。”

  泰山郡守將叫周辰,也是一威武大漢,隻是城牆上周辰身邊站著一文士,不時耳語一番。

  那周辰對劉辯喊話道:“弘農王稍等數日,孔大人現在並不在北海。待得孔大人回來之後,我得了信件,自然會開城門讓大王過去。”

  劉辯不想廢話,馬上入冬了,此次出行士卒們都沒帶禦寒之物,劉辯當即下令道:“我過我劉家城池,還需孔融信物?真是膽大妄言……”

  劉辯作勢就要下令攻城,陳宮連拉了下劉辯,道:“主公,泰山郡硬攻,隻怕五天之內也拿不下。”

  劉辯稀奇道:“為何?”

  “主公請看,泰山郡城池比起膠家郡堅固高大幾許,加之情報上說,泰山郡守兵足有五千人!人數與我方相當,以我看,隻能智取。”

  劉辯想了想,也不急於一時,今晚商量一番再做決定不遲,便對城牆上喊道:“好,我就等上一日。”

  說罷,就領兵退出五裡外。

  帳中,劉辯問道:“公台可有什麽計策攻下這城池?”

  陳宮道:“泰山郡城高兵足,我們硬攻即便贏了也是慘勝。城中守將周辰礙於大王身份,也不敢輕易來犯大王,隻是那城牆上的文士讓宮有些吃不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