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道主》第一百三十三回 收編+招兵
  話音落下,幾個級別和李雲勇一樣的偏將紛紛棄械投降,抱著頭蹲在地上,領頭的都投降了,士卒們哪還有不投降的道理?紛紛丟下武器,紛紛抱著頭蹲在地上。

  劉辯見狀,噗嗤一聲笑出聲來,這種情況下笑出聲來,無疑讓眾人很是疑惑!盡管此戰勝了,但是己方也有士卒損傷啊,這不是劉辯的風格啊?

  太史慈和典韋等人皆是看向劉辯,面色很是奇怪。

  劉辯指著蹲在地上的降軍降將道:“說說,誰教給你們這個姿勢投降的?”劉辯不知道,這個風格還是劉辯之前在北海呼風喚雨,剿滅山賊土匪之時流傳出來的方法。“投降不殺”這句口號也是從劉辯軍隊中擴散而來。

  天下無人不知,戰場之上和劉辯大軍對戰,你打不過了丟了武器蹲在地上,劉辯大軍絕對不會再對你下手!

  地方士卒無一人說話,劉辯兀自討了個沒趣兒,搖搖頭吩咐道:“好了,把他們收編了吧。對了,外面應該還有一萬多的人,趕緊收編了。”

  武安國李賢二人當即拱手領命,取來繩索將縣衙內的五百多士卒捆綁起來,一百人一組,連著捆起來,蹲在牆邊,派出兩百個士卒手持武器看守。

  隨後,武安國和李賢二人領著士卒滿城的逮捕敵軍,一直持續到次日早晨,此次抓捕方才結束。劉辯吩咐放出消息,攀能、李雲勇已死,其余頭領偏將已經投降。更是在城中貼滿告示:弘農王的敵人是劉繇,城中殘兵可自行來到軍營投軍,弘農王保證對之既往不咎,一視同仁。躲藏的將士都是大漢百姓,不是異族,即便不願意效忠於我劉辯,就請卸去盔甲歸家種田去吧!

  武安國抓捕了一夜僅僅抓到了五百多人,還有一萬幾千人,或多或少的組成一個個千八百人的隊伍,在丹徒縣之中四處逃跑躲藏。劉辯一紙王令發出去之後,短短半日時間,先後就有五千多敵軍來到軍營投靠。

  武安國在幾個統領的陪同下,站在軍營門口,嘴巴笑的嘴唇都撕到了耳朵邊,“哈哈,還是主公足智多謀啊。我帶著幾千人抓了一夜,傷了幾百個人才抓到五百個,主公動了動嘴皮子,一張王令派發出去,短短半天時間,就來了五千多個人,哈哈!!”

  “那是,大王年少英主,極重義氣。大王一諾千金,這些戰敗的士卒給誰打仗不是打?跟著主公這樣雄才大略的人,誰不願意?”一個統領滿臉神氣,雄赳赳氣昂昂的說道。

  在劉辯麾下當兵,可以說是整個大漢軍隊中,大部分普通士卒的願景。因為劉辯用人不拘一格,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真本事,真能力,劉辯就敢與用你!典韋、太史慈、於禁不都是普通百姓出身?

  武安國曾經是孔融麾下為將,劉辯不一樣的重用嗎?

  可以說在城中逃竄的這些士卒,願意自己來到劉辯的軍營投靠,說到底,還是劉辯的英名在外。隨便想一想,如果劉辯是個反覆小人,即便這些士卒願意投奔劉辯,可是他們的頭領,會願意嗎?

  很可能投靠劉辯之後,會被顧忌,從而被邊緣化,手中兵權被分化之後,就是被暗中謀殺的結局了!這些並不是沒有道理,比如劉瑤就是這樣的腹黑小人。

  武安國在軍營負責招收新兵,劉字大旗高高掛起,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更有一些年輕百姓興奮的跟著劉繇敗軍後面,一起前來參軍。

  為什麽會這樣?

  現在劉辯一方的形勢堪憂,

為什麽還有那麽多的百姓願意將孩子送到劉辯的軍營之中參軍呢?盡管攀能的兩萬大軍在丹徒縣全軍覆沒,攀能更是慘死在縣衙,但是袁術的兩萬大軍,也已經開到丹徒縣五十裡外,不消兩日就可趕到!  加之,秣陵縣已經被劉瑤的三萬大軍牢牢看守住,虎視眈眈,根本抽調不出任何兵力支援劉辯!靠近長江的毗陵縣仍有攀能留下的一萬守軍,這些兵力加起來,劉辯面對的敵軍勢力,足有六萬兵馬!不僅兵力不佔優勢,更不佔絲毫地利呀!

  丹徒縣東邊有毗陵縣扼守,西邊就是秣陵縣。秣陵縣身為秣陵郡的入關處,劉繇除了派出來的三萬兵馬,秣陵郡之中仍有兩萬兵馬坐鎮,隨時可出郡支援!

  丹徒縣以北邊,則是袁術率領的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包圍而來!

  城中百姓早就得到了這些風聲,可是為什麽在這個關口,踴躍參軍?即便是劉辯本人,也甚是想不明白。但是有人參軍豈不是好事,自己總不能將之拒之門外吧。再說現在正是用兵之時。

  其實,就是劉辯的一紙王令產生的效果。是啊,這些參戰士卒,有誰不是揚州人士?參軍不過是為了有口飽飯吃罷了,然而劉繇只知道維護自身的統治,而劉辯是為了光複大漢,為百姓謀福利!劉辯愛民如子的賢名,天下皆知。

  起初,劉辯被刺生死不明,其實百姓們很是擔憂弘農王的安危。因為他們更願意讓劉辯成為揚州之主,因為有著這樣的統治者,百姓們只會過得更好。相比而言,劉繇無能,身為一方諸侯,靠著剝削百姓發家致富,著實可恥!

  現在劉辯重新站起來,更是以八千的兵力,將攀能兩萬大軍全數吃下!鼓舞將兵士氣的同時,也向世人再次證明了,劉辯的軍事才能之高,也讓百姓們對劉辯更具信心。八千人對陣兩萬人,付出不到三千傷亡的代價,斬殺攀能李雲勇,收攬一萬三千降軍!

  劉辯麾下人馬從八千激增至一萬八千人,可謂是以戰養戰的典型站例了!加之此戰過後,攀能這一路大軍已經覆滅大半,劉辯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強悍,自己的無可匹敵!一些有志青年一直在觀望著時局的發展,劉辯的這一表現,無疑是讓揚州百姓再次堅信,跟著劉辯,肯定能夠輝煌騰達,共創輝煌!

  目前劉辯大軍正是需要人手,更容易立功的時候,加之劉辯用人向來是唯才是用,百姓們自然願意參軍。

  丹徒縣大捷的消息,傳遞到秣陵縣。

  縣衙內。

  柱子笑逐顏開的嘿嘿笑著,合不攏嘴。陳宮卻是皺著眉頭,仿佛在忌憚什麽事情。柱子一個大巴掌排在陳宮的肩膀上,嚇的陳宮一激靈,抱怨一般的看了眼柱子,“柱子,你這是何為?”

  柱子見陳宮臉色不對,到:“軍師,我方才叫你兩聲你不理我,故而拍你肩膀。主公大捷軍師你為何卻是這般表情?”

  陳宮歎口氣, 衝著柱子翻了個白眼,隨後自顧自的坐在一旁,又是歎氣。柱子見一向沉穩的陳宮今日如此低沉,心知定然是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壞事發生,有些著急的追著陳宮追問道:‘軍師,你究竟為何歎氣?’

  陳宮皺著眉頭,手掌怒拍桌面,恨聲的道:“是宮對不起主公啊!在主公危難之時,未能保護主公!”

  “軍師何出此言?主公身在丹徒縣以八千兵馬,將攀能所部盡數覆滅,主公何來危難?區區袁術的兩萬軍隊,主公何曾放在眼裡?難道軍師對主公這點信心都沒有?”柱子笑呵呵的毫不在乎的說道。

  陳宮噌的一聲站起來,邁步走到房門前,看著天上的雲彩,悠悠的道:“柱子,我且問你,攀能攻城之時,我方出戰的是哪位將軍?”

  柱子搓了搓手掌,絲毫不加思索的道:“武安國啊。”

  “好,你有想過為什麽會是武安國出戰嗎?要知道在陣前武安國可是差點就死在了攀能手裡!”陳宮吹胡子瞪眼的看向柱子。

  陳宮如此氣憤,柱子很是不理解,嘿嘿笑道:“主公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將軍難免陣前亡啊。武安國吃的就是這份把腦袋別在褲腰上這份飯,有何稀奇?”

  陳宮則是搖頭,道:“柱子此言差矣。主公若非萬不得已,豈會輕易讓麾下將軍涉險?宮以為,只怕是主公、惡來、子義三人被刺傷重的情報,並不是假呀……”說道後面,陳宮再次歎了口氣,面色很是擔憂。“也不知道主公他們傷勢如何了,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