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荊楚帝國》第42章 幾何
對魏間憂,當然不能和對韓非一樣。熊荊說話間,請他安坐,又請他飲茶。魏間憂卻之不恭,飲了一口茶之後才道:“寡君知秦人發數十萬甲士伐趙,懼也。朝堂大夫言戰事多惴惴,有言楚國不救,趙必亡者;有言秦不可亡趙者;還有言趙得燕地亡趙需十數年者,不一而足。然臣知朝堂大夫不通於秦便欲遷於楚……”

“哦?”熊荊失笑。“楚國有國籍之法,魏大夫如何遷於楚?”

“大王俘魏卒十萬,返者不及四萬,余者皆在楚國也。魏卒家人之楚者眾,大夫可以士卒家人之名遷楚也。”魏間憂不得不解釋了一下。其實不借降卒家人的名義,魏人也在不斷地往楚國遷徙。庶民不知天下大勢,可他們趨利,聽說楚國一些縣邑徠民,立即就跑過去了。

“竟有此事?”熊荊懂了。三萬八千降卒換六萬降卒家屬,這是大司馬府想出來的主意。

“然。”魏間憂不提楚國縣邑徠民之事,再告道:“天下將傾,寡君不欲親秦而欲親楚,隻恐秦人在側,此心只能暗藏,望大王知之。”

“魏國甲士幾何?倉稟幾何?馬匹幾何?一年產粟米幾何?”熊荊正色相問。

熊荊問的都是關鍵數字,事關魏國存亡,魏間憂沒有半點猶豫,告道:“魏國可戰之士不及二十萬,武卒僅有六千,余者皆五尺、老弱之卒。前歲與戰,倉稟皆空,迄今粟不足千萬石;馬匹更少,舉國不及三萬。唯魏民種粟麥,善耕作,一年產糧逾七千萬石。”

“逾七千萬石?”熊荊乍舌,魏國人口差不多只有兩百萬,怎麽能產七千萬石糧?楚國人口比魏國多一百萬,產量也才六千五百萬石左右,有的年份還不到。

“大王有所不知,魏地多上田、中田,又種麥,一戶可收糧兩百石。”魏間憂道。“而今魏國粟麥輸於楚國各縣,魏糧即楚糧也。”

“韓國產糧幾何?”魏國的糧食產量讓熊荊大吃一驚,他不由問起了韓國。

“亦足矣。然韓人少種麥,一年產粟兩千四百萬石。韓國之粟如今也輸於楚國各縣,尤以成氏、鬥氏為多。”魏間憂再道。

“魏國一年食粟不過四千萬石,余下三千萬石……”韓國一年結余的粟米不過四、五百萬石,熊荊惦記的是魏國結余的三千萬石糧食,不過要買這些糧食需要九、十亡金,熊荊一個人是賣不起的,甚至聯合所有氏族、譽士一起也未必能買下。

“稟大王,魏國粟麥常輸於齊,趙有兵事則多輸於趙。楚國粟稻自足,此前少輸於楚。”魏間憂道,他有些奇怪熊荊為何不知魏國粟米之豐。前年冬天開始,大船大船的粟米輸往楚國,逼得齊人來魏國搶糧。

“齊國?”熊荊有些明白了。原來前幾年大戰的時候,楚軍吃的竟然是魏國粟米。

“然也。”魏間憂道:“齊國地狹近海,下田甚多,民又喜種桑麻,幸有漁鹽之利,又作冠帶衣履,商行天下。商之利,數十倍於農,故而齊人多富實。”

“齊人一年購粟麥幾何?”熊荊再問道。他對這個話題越來越有興趣。

“兩千萬石。”魏間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齊人多智,收麥收粟時往往惜購,以壓其價。又或將倉稟之粟借鄭商之手在收粟前低價售之。”

“魏國就任由齊人壓低粟價,也任由齊人購兩千萬石回國?”熊荊點頭表示明白,古今中外的糧商的套路都是這麽幾種。

“魏國無山海池澤之利,歲入一為關市,二便是賣出粟麥。人雲齊人奢淫,魏人亦然也。魏國若不賣出粟米,

貴人何來珍寶玉石、何來美人倡優?”魏間憂說完又長歎了一句。三晉、齊國皆奢淫,貴人們花的錢哪怕有一半用於兵事、賑濟貧民,也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間憂可知趙國粟麥幾何?”熊荊問起了趙國。

“趙國之田畝遠多於魏國,亦種麥,其耕作不如魏民,薄收之田不少。然趙國丁口倍於魏,一年亦可積粟麥三千萬石,三年積一年之糧。”魏間憂道。

“如今佔了燕地,一年可積粟麥又是幾何?”熊荊追問。

“燕國臣不知也。”齊國粟米依靠魏國輸入,魏間憂的姑姑就嫁在趙國,所以這兩國他是熟悉的,燕國那就太遠了。

“齊國有丁口四百六十萬,一年購粟兩千萬石,其國……”熊荊在想齊國的粟麥產量。

按照傳統經驗可以判斷,每人每月需食粟一石半,一年即十八石。齊國從魏國購入兩千萬石粟麥,等於國內一百一十萬人是由魏國養著。余下三百五十萬人,如果粟米平均產量能達到每戶一百五十石的下田水平,那大概需要四十二萬戶種糧。四十二萬戶也就是兩百一十萬人,減去這兩百一十萬人,或許剩下二百五十萬人全在經商做工。

熊荊只是簡單匡算,可得到這樣的數字還是很嚇人,同時齊國在他心裡的重要性一落千丈。齊國降於秦國,缺乏勇武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取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國內積粟不多。

沒有積粟是不能打仗的,齊國一年要想吃掉八千多萬石粟麥,三年就是兩億四千多萬石。要積攢這麽多粟麥需要差不多十年時間。齊國粟麥本來就不能自給自足,倉促間砍掉田裡的桑樹改種粟麥,一年也積不了多少糧食。

想到這裡熊荊又不免有些慶幸。楚國和齊國一樣,縣邑較為獨立,但楚國並不重視商業,因而各縣邑還是積攢了不少粟。這些積粟混著新粟,戰爭時期大概撐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最後一年的粟米全部購自齊國。

如果楚國也像現在的齊國一樣,每年要外購兩千萬石粟麥才能糧食自足,高庫倉稟裡——楚國各縣邑對郢都的積粟王命打折扣,本該支撐三年的粟米隻支撐了一年半,齊國的邑大夫們對臨淄的積粟王命又會打多少折扣?本該支撐三年的粟米又能支撐多久?

熊荊話到中途就斷了,魏間憂不知道他還要說什麽,只能伸長脖子等著。好一會才聽他吸了口氣,道:“若魏國能將三千萬石粟麥售於楚國……”

熊荊又愣住了。三千萬石粟麥即便三十錢一石,也要九萬多金。一年九萬多金,十年就是九十多萬金,楚國哪有這麽多錢?

“不佞隻願魏國粟麥多賣於楚國。”熊荊改口道。“最少麥要售予楚國。”

“麥?”魏間憂不明白熊荊為什麽要買麥。“大王,麥價低於粟價,然麥難食,故貧民多食。且三千萬石粟麥,麥不過三百多萬石。”

“那這三百萬石便賣於不佞。”熊荊笑道。石磨沒有普及的時代,麥子和芋、菽一樣,多是窮人的口糧。農人之所以會種,那是因為土地輪耕,收完粟的田隨便種一些,空著也是空著。

“唯。”魏間憂毫不猶豫的答應,他也提出了一個要求:“然則寡君欲購钜甲……”

“钜甲?”熊荊搖頭。魏國立場不明,並不在钜甲的銷售許可之內。“築城可否?”

“築城?”魏間憂先是一呆,隨後有些激動起來,“可是钜筋混凝土之城?”

“然。”熊荊道。“魏王不是擔心大梁有失嗎?又擔心秦人浸城,不如改建成钜筋混凝之城。便如大梁北城,以钜筋混凝土築之,不畏浸城,想修幾丈皆可。”

大梁扼控淮上諸水,西北又有池澤, 離黃河又不遠,但大梁的弊端也很明顯。秦人就曾威脅過:‘決榮口,魏無大梁’、‘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滅大梁’,對此魏人深以為然,因此在西北面修了長城。可只有長城在自己手中,敵人才不能浸城灌城,要是長城被敵軍攻破,圃田澤的水照樣會被引到城腳下浸城。

修成钜筋混凝土城就不同了。去年大梁北城修築的時候,靠近鴻溝的一些混凝土柱就修在水裡,根本不畏水,一時引得大梁人嘖嘖稱奇。群臣中雖有人建議魏王也如北城那樣重築南城,但得到的答覆是水泥產量不夠。

“善。”魏間憂喜形於色,“臣今日便告於寡君,請鄙國司空與、與……”

“找封人糾吧。”熊荊提起了大楚的包工頭,他現在好像在哪裡修大橋。“要築多高、築多厚、築多廣,皆可與他商議。

钜甲之事還要緩數年。”熊荊再道:“數年後、十數年後若秦國欲亡魏國,魏軍必有钜甲。”

“謝大王。”魏間憂再揖。“魏乃楚之屏,他日若秦欲亡魏國,敢請大王出兵相救。”

“魏國確是楚國之屏,可魏王……”熊荊說起魏王就搖頭,他現在除了南方的越人,北面的國君都不怎麽相信。

“大王當知魏人素恨秦國,然魏弱矣,秦國相逼,亦是無奈。”魏間憂難得為魏王說一句好話。“而今秦人伐趙,一天下之兆盡顯,魏人豈能坐而待死?”

“那便先行再言。”話談的差不多了,熊荊示意長薑差不多送客。

“臣、臣還有一事,”魏間憂忍了忍又相告,“臣聞大王於桑隧時曾、曾寵幸公孫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