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唐朝最佳閑王》第485章:總要有人去做的
(抱歉,上章的章節序號出錯了,章節名這個沒辦法修改,不過其他的都沒問題,不影響。)

 神元五年,春,上詔萬民齊聚長安車站,長百米,寬三米,不使畜力,可載萬石日夜疾馳,萬民同乘火車,自長安始,兩時三刻至潼關,同車,日落歸於長安,萬民歎!

 召集萬民體驗火車的事情在一個月後得到了實行,而此次的體驗,自然而然的也有史官的參與。

 這些史官與百姓同乘一車,親自體驗火車的好處,同時記載下這令人激動的一刻。

 只可惜這個時候並沒有影像記錄,所以只能用這些乾巴巴的文字去記載。

 而史官記載史料又有一個毛病,他不像是那樣寫的很詳細,他們記載的內容,多為一件事情的概括。

 但是這段話卻給後世留下了幾個強有力的史料證據。

 其一,早在神元五年便已經徹底推廣米這個長度單位,而許多史學家認為這個時間點可能會更早一些,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推廣一個標準,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測試論證,所以在此之前,必然會先內部的使用一段時間再去推廣。

 但出現米這個單位,最早的記載便是神元五年,關於火車的這段記載。

 除此之外,這段話還證實了火車可載萬石重的貨物,並且可以日夜疾馳,另一個就是他的速度。

 兩時三刻,從長安抵達潼關,兩時三刻,也就是五個半小時的時間,長安至潼關,直線距離約120公裡,實際路線距離為一百五十二公裡,即每小時不到三十公裡的時速。

 這樣的速度放在後世那就是龜速,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那絕對能稱的上神速。

 如果拿來比對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大軍行軍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每日的路程為六十裡,也就是三十裡,而火車只需要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走完這段路。

 如果換算下來,一天一夜的時間,火車幾乎可以跑三百公裡的距離,還是那句話,放在古代,這是個難以置信的速度。

 除了八百裡加急以外,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超越火車的速度,但一封八百裡加急,途中所需要用到的人和馬那是無數的,所耗費的精力也是無數的。

 但不管怎麽說,火車的出現,這讓很多人都感到有些不解。

 因為後世的史學家在研究的時候發現,大唐是先有的火車,隨後才大范圍的朝著工業化轉變,這一點讓他們很難以理解,甚至有些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

 不過這些都是後人們要去操心的問題。

 現如今,李元吉在大批量的禁軍保護之下,來到了長安車站。

 長安車站已經開始試運行了,不過此時還並沒有投入民用,目前階段,鐵路上跑的,主要是軍用,即將各種軍用物資通過鐵路運輸至各個營地。

 一是進行測試這種方法的可行性與效率性,另一個則是在測試鐵路。

 效果的確比以前好了不少,但實話實說,對於效率的提升,實在是很有限的。

 而對此,李元吉也是心知肚明,火車的理論速度到了鐵路上還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更不要說馬匹去拉動的火車了。

 而此次的測試,不僅僅只有那些招募而來的老者,除了一定數量的禁軍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人群。

 那就是肩扛著紅色肩章的軍校學員。

 人數為一百來人,自然是那些通過考試的地方學員。

 經過了半年期的軍校生涯,這些學生兵基本已經發生了蛻變,正在朝著軍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而這百十學生兵,則被單獨的安排在了一節車廂,車廂是露天的,很簡陋,好在天氣已經轉暖,這個時間坐在平板車上,也不會覺得太過於寒冷。

 只有五個成績最好的學員兵,才有資格與李元吉同乘一車。

 當然了,還有幾個名望高一些的老者,以及能夠抽出空來的幾個大臣。

 “陛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測,目前基本可以確定,從長安出發,趕到洛州的平均時間大約為一天零兩個時辰。而對時間影響最大的,是火車的載重,車上裝載的貨物越輕,火車的速度就越快,目前測試速度最快的為空車,單程下來只需要不到八個時辰,而載重測試最多為二十節車廂,除去一節燃煤車廂和補水車廂以外,另外的十八節車廂最大載重一萬一千石,最多的一次用時一天零七個時辰,主要原因是途中火車出了些小故障……”老許不斷的匯報著這段時間的測試結果。

 測試自然是模擬各種情況下的運轉,有空車,有載貨,所以結果自然不會相同。

 加上最新的車廂還沒有製造出來,所以目前所使用的,依舊是之前的五米版本。

 即便如此,能將單程的時間控制在一天零兩個時辰,這個數據也還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說,這個成績已經很好了,已經足夠超出李元吉的預料了。

 “雖然測試已經大獲成功,但你們依舊不能松懈,盡可能的去找到更多的問題,然後解決它,避免在使用途中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影響到全局。”李元吉點了點頭,表示認可的同時,又叮囑他們不要松懈。

 如今的李元吉可謂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軍事上的全面勝利,國內的發展又是如此的順利,重要的是科技樹的建造也很快,雖然曾經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是在三年內,還是搞出了火車這種高科技玩意兒。

 雖然整個車頭內部很簡陋,甚至可以用粗糙去形容,也包括了一些零部件的布置有些不合理,內部的空間沒有足夠的利用起來。

 可這一切總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的,不是嗎?

 從無到有,從農業化到工業化,李元吉隻用了五年的時間,即便是加上準備期,也不過八年的時間而已。

 八年,很漫長,但也很短暫,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八年能夠做到這些,這是不可思議的。

 “火車的出現,無論是對於朝廷,還是對於百姓,亦或者對於軍事而言,這都是一件大好事。”李元吉繼續說著,而這段話則是對所有人說的。

 接受一個新事物的最好辦法,就是要讓他們看到這個新事物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朝廷和軍隊自己倒是不擔心,主要還是民間那裡。

 民間捕風捉影的情況可比朝廷嚴重多了,有些事情也是不得不去解釋,甚至是更細膩的解釋。

 “對於朝廷而言,火車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運載更多的貨物進行交流,同時,因為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所以運輸費用便會下降數倍,除此之外,因為運力大,費用小,所以各種原材料也可以通過鐵路來運輸,兩者相結合,最終的結果便是貨物的成本下降,其直接帶來的,便是商品的價格下降。

 這是百姓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價格低了,手裡的錢便值錢了,可以買更多的東西了,除此之外,以後若是想要出遠門,再也不用擔心途中會遇到什麽危險了,只需要一張車票,短短的一兩天,或者十日內,便可抵達大唐任意一塊國土上。

 而有了鐵路,家屬們也能乘坐著火車前往邊疆,前往各地去探視軍營中的親人了,這很方便,也很安全。而在日後,朝廷還要建造專用的車廂,風吹不著,日曬不著,甚至還可以躺下來睡覺的那種。

 至於軍事……”李元吉看了眼五個軍校學員,自己很在意的薛仁貴赫然在列,嘴角微微一笑,道:“你們自己去想,回去後各自寫一份報告出來,朕會親自驗視。”

 “學生遵命!”五個學生神色有些驚呆的點了點頭答應道,事實上,火車這個玩意兒他們也是第一次見,心中的震驚不比那些百姓少多少。

 特別是火車行進時的穩定性,無論是平穩還是速度,這都大大的超出了他們的認知,雖然心中也有些想法。

 甚至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經說出了各種各樣的好處,可薛仁貴卻很清楚,李元吉之前說的那些,其實並不是他想要的。

 而這個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是個考驗,同樣也是個機會。

 “陛下,老朽活了這一輩子,也從未想到過大唐會有今日這種盛況,哎,隻恨老朽早生了幾十年呐,不然就能看到更強大的大唐了……”說話的老者名叫王平,並非世家王家,但在華州當地卻特別有名望,早年間曾是個教書先生,隋末年間也更是幫助了李淵拿下關中,雖然並非出力最多的那個,但是對於華州的穩定,王平卻出力不小,而且還曾救過華州一個村子數千口人的性命。

 這樣一個有功的老者,加上又在整個華州都特別有名望,所以王平自然得到了與李元吉同乘一車的資格。

 只是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感受著腳下的平穩,除了那不斷吹來的涼風,自己甚至感覺不到自己是在移動。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有些事情朕也無能為力,但請王老放心,這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在老者面前談論生死,這個行為很不妥當,但李元吉卻不得不談這個話題。

 王平的心中也是有些不喜,不過對方是皇帝,他不能表現出不滿。

 不過李元吉卻繼續說道:“朕能做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就是招募天下名醫,教出更多的學生,研究更先進的醫術,盡可能的將更多不治之症去攻克,或許王老和朕都趕不上了,但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的,不是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