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從學霸開始》第九百九十一章 建設新農村,錢從哪裡來?
傅夢瑤也注意到,唐覺曉開始有些疲勞了。

 但怎麽說呢,能者多勞。他擅長摸魚,比起大多數人肯定是輕松得多的,只是不能和那種天天享樂的人比,他對花天酒地也沒興趣。

 社會問題各種人有不同的看法,唐覺曉主要思考的是生產力、生產結構、產品分配。只要解決了這三者,現在大多數社會問題可以解決,只是得一步步的來。

 美國的確非常強大,唐覺曉是最堅定的美粉,所以現在開始學習型創新美國了!

 先要把美國糟粕拋開,找精華來學。

 自由皿煮什麽的,不說中國,阿拉伯國家都知道這是什麽,歐美國家社會體系和經濟體系如果崩盤,必因自由皿煮。

 只要恢復幾千年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明白自己的身份,能有什麽權利,需要承擔什麽義務,至少一半社會問題消失。

 接著到生產力和生產結構。

 唐覺曉無聊就去翻美國戰略性的東西,1944年他們關於農業結構的設計,堪稱無懈可擊,如果是以那個年代,甚至往後三五十年的科技去思考,是破不了這個局的。

 但當初做這個設計的人,肯定想不到如今世界科技和工業的情況,大夥電力過剩,室內農業變成可能,各種配套的設備還挺齊全的。

 當初設計各個環節的人也沒有預料到“蚯蚓”這個小小的東西,能夠有多大的能量,包括現在各國對蚯蚓的研究,基本都處於初級階段,是同一水準。

 那麽,唐覺曉準備開動腦筋了……

 春秋時期的管子都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要先發展生產力。

 西漢時期司馬遷都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就是人心逐利。

 唐覺曉推廣農藝普及到一家一戶,“種植有機蔬菜、飼料原料種植、畜禽養殖、糞便利用、蚯蚓二次生物過程、生產生物有機肥料、種植有機蔬菜”這一套人人都可以做,很多家庭只是沒有蚯蚓這個環節罷了。

 有些人添加了新步驟,自己也查資料,發現第一步可行,蚯蚓隨便養養就出來了,地龍也是龍啊……

 那他可能就會去進行第二步。

 已知複合肥越放土地越硬,水體汙染越大,化肥使用率又低,覺得蚯蚓肥網上吹得那麽狠,不如先用一點點試試。

 如果又成功了,這些人就會震驚,然後進行第三步,賣蚯蚓肉給飼料商。

 至少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就有很多飼料商在搶購廣地龍,價格年年漲。

 如果賣不掉,養蚯蚓的會乾脆喂給自己養的動物。

 這是一家一戶就可以做的事,慢慢會變成產業,唐覺曉會在關鍵時刻對他們進行收編。

 目前盛唐也準備發力,在薪薑和建設兵團聯手,先以團為單位進行試點,在原有生產環節裡加入“蚯蚓養殖”……

 生產力必爆!

 兵團的生產力是不用懷疑的,出產賣誰唐覺曉也給想好了。肉可以做成蛋白飼料,慢慢減少外邊的黃豆原料進口,兵團有完整產業鏈,唐覺曉不愁。

 蚯蚓肥主要用來種植番茄、土豆,這是盛唐農科兩大項,到時候不管是盛唐賣給合作超市,還是讓各個學校兜底,都是很簡單的事。

 如今農民辛苦,種主糧的辛苦,種果蔬的辛苦,養殖的苦,收購運輸的也苦,最後超市賣貨也處於一種很緊張的狀態,最神奇的是城市收入高的人,也漸漸覺得吃不起菜了……

 那麽錢到底去哪了?

 誰都知道在官府手裡,至於怎麽去的一般人就搞不懂了。

 這裡邊邏輯非常簡單,唐覺曉有心破此局,相信民眾和官府肯定也多有支持的人。

 果蔬是有保質期的,很多還很短,所以收購商就可以在出產高峰期壓價,因此農民賺不到錢。而收購的人接著要運出去,油費官府是計算得非常清楚的,運輸也吃不到多少錢。最終到超市,錢被房子吃下了。

 許多人現在真的是吃得起肉,吃不起菜了,因為肉可以冷凍運輸,消耗多少殺多少,果蔬采摘後一段時間不吃就爛,不摘也自己掉下來……

 盛唐農科即將認真研發果汁技術!完成一些果蔬工業化!

 從奶農手裡收購牛奶其實挺貴的,畢竟成本也高,做成盒裝牛奶後反而有利於流通,人人都能輕松喝。

 如今超市裡果蔬已經比肉貴了,許多遠遠超過牛奶,誰認真想過這玩意兒一斤可能幾分錢收購價?

 所以盛唐做果汁飲品必成!

 唐覺曉一剪刀剪了美國農業對中國的吸血管,第二剪刀剪房地產對果蔬類農產品的吸血管……

 唐覺曉和馮嬌思考著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唐覺曉笑著說:“以前聽專家說,中國是不得不進口美國大豆,劈裡啪啦一堆,核心思想就是中國拿不出額外的10億畝地來。我當時仔細尋思他的思路,這絕對是國內頂尖的豆子專家了,他肯定不會有錯的。但我最近琢磨著,他實力好像也不太行。也有國內很厲害的做農貿、運輸的人,給我講解過為什麽果農、運輸、零售端都賺不到,並且這是必然。後來我仔細一想,這人也不怎麽厲害。我現在真不是針對誰……”

 馮嬌笑了:“以前我們都曾迷信某些人的智慧,現在該到別人迷信我們了。我們正處於體力、思維、地位的巔峰,所以我們很強,但如果不持續學習的話,我們也會慢慢退出最高戰力行列的。”

 “學習……逆水行舟啊……”

 農業研究的就是人類如何去掠奪自然關於“生存”方面的資源。

 人們從地裡拿出東西,地就貧了,古時候的人也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

 現代人把化肥丟地裡,增加地力,但又存在一個上限問題,以及操作不當就會破壞環境。

 唐覺曉認為蚯蚓養殖可以突破地力上限,甚至可以化有限為無限,並且能夠修複生態。

 農學生一直不夠用,因為學農苦、學農累、學農髒,務農是會被歧視的,歸根究底一切源頭都在於:沒錢。

 這是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

 光是蚯蚓肥的科普,其作用唐覺曉認為抵得上增加百萬農學生。

 而更妙的是唐覺曉準備去開動的第二把剪刀……

 都說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沒錢的話,這真的是空談。錢從哪來?

 以前唐覺曉尋思再不濟可以學日國,等於割城鎮補農村。雖然城鎮韭菜們挨了這一剪刀,感覺很委屈又無法反抗,但一看務農同胞辛苦,那就忍忍。

 唐覺曉最近又想到了更深一層,如果剪掉房子對果蔬的吸血,那麽農村必然有錢。

 就好比如果整條產業鏈都在唐覺曉手裡,他要賣某種果汁,本來收購價是5毛,他給1塊,利潤就留在農村了。

 那他會不會虧?不會,水果保存時間是很短的,所以必須去固定地點儲存,便於運輸,那麽儲存管理費就會越來越貴。

 如果變成了保質期一年的盒裝果汁,那他想放哪裡就放哪裡,房地產就沒辦法對他吸血。

 只要把足夠的利潤留在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可以建設起來,並且因為有錢賺,農學生會變多,農業工作也不會被人歧視。

 現在唐覺曉思路開闊……

 以及,他發現只要多剪幾下,房價可能會慢慢趨於理性,城鎮同胞們可能也會舒服起來……

 而綜合思考可持續發展,官府搞不好也會支持他……

 “該去薪薑做個數據中心了,就憑兩成的耕地在那裡,就值得我們認真布置。”

 “是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