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學霸開始》第九百八十二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現在盛唐距離登頂偉大,也就只有兩三步。

 只要中國各種剪斷吸血管子,再給別人插上吸血管子,勝利的天平就會慢慢倒向中華文明圈。

 目前革命尚未成功,但很多人看到了未來,已經開始想著怎麽分蛋糕了。

 唐覺曉原先讚同和氣生財,但明白了上頭是不願意看到他過於和氣之後,現在開始想找茬。

 有些人身在營中,卻是敵人。原先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畢竟都拿3%的錢,從這點上看誰都是買辦。

 但規則在那,又不可能一己之力打爆西方文明聯合,還能怎麽辦?

 然而眼下一些行業,國內已經慢慢進入高端,還有人一心想做買辦的,那自然就會被有識之士聯手進攻。絕非私仇,也不是行業競爭,而是文明之戰。

 現在有些人隱隱感覺到有什麽推動自己去戰鬥,唐覺曉是比較清醒的人,這會兒不過是為所保護之物拔劍罷了。

 任何一個中國人想明白了,都會去做,就是看能力能做到哪一步。

 唐覺曉坐在辦公室,看著手裡某家公司的資料……

 他原則上是不會說中國人的企業有什麽不好的,華為、小米、阿裡、企鵝,都是以吹為主,也就是對度娘、富士康說了一些不好聽的實話,至於樂視、錘子也只針對首腦一人。但這會兒有一家公司……

 一沒有出色的產品,二沒有獨立自主的技術,三還沒有什麽盈利的能力……這三點大多數公司都差不多,但第四點,對本國消費者各種剝削,補貼國外,就很神奇。

 更神奇的是這公司還靠國家輸血為生,一則官府輸血,很多部門高價采購該公司產品,一則打愛國牌忽悠民眾去買。如此神奇的公司,現在有點罕見了。

 最神奇的是,918當日,該公司台灣省分部官網搞了個以日旗、日國武士為主題的促銷活動。

 以前不知道這事,現在隻想說……NB。

 買不起,買不起。

 唐覺曉這會兒閑來無事,寫點文章打擊一下政治立場不正的對頭……

 什麽國內比國外貴,補貼國外。

 什麽新機裝上360,360提示,感謝回歸,本產品已經累計保護了這台機器1000多天。

 這企業背後有部分中科院,但中科院已經對其失去控制了,那就不算攻擊自己人。

 既然農業會是中國未來的一大出路,唐覺曉回來繼續找李德商量,他在非洲務農期間,心中略有所得,想谘詢一下自己想法是否行得通。

 唐覺曉慢慢的倒著茶水,說:“哪怕是古代商人出身的呂不韋,也知道以農為本,以商為末,這農字我尋思著放現代就是實業,應該以實體經濟為本,虛擬經濟為末……現在的大多數人,怕是比幾千年前的古人都不如。”

 李德笑道:“很多人都是想著自己爽就好,我死之後,哪管他洪水滔天?這話自己說起來感覺豪氣,但要誰聽到自己所在地當官的這麽說,肯定直接跳起來。”

 唐覺曉說:“要應付未來的事情,必須農業發力。我國目前基建到鎮都是極為不錯的了,對比中美,到鎮是可以的,但到鄉村,我們不說比不了日國,東南亞這一塊大夥其實半斤八兩。盛唐互聯網+要下沉,而且我也確實有點東西,有些事我本想著上邊的上位者肯定想到了,結果我發現他們沒想到,既然他們不行,那我上吧。”

 “搞農業研究的大多思維不活絡,聰明人有幾個會去學這不賺錢的技術?我來盛唐,也是想借唐總大腦一用的。”

 學醫苦,學法累,誰關注過學農的呢?

 學農還真是學種地,播種季節要挖地,下雨天也得乾活,要排水、插秧、打藥,農忙的時候可能要連夜乾活。最重要的是,還沒錢。

 讀書的時候是在種地,畢業了也還在種地,參加工作了,甚至做了教授了,還是得種地,可以說學農的人一篇篇論文,就是寫在土地上的。

 要是有個相對輕松,收入還可以,又比較體面的活兒,誰會去幹這個?

 一個人去學農了,唐覺曉就認定對方是“做事的傻子”了。唐覺曉也可以是做事的傻子,但面對這群人,他得主動變成“滑頭的混子”。一來混子可以讓傻子為己所用,二來混子真的會保護傻子。

 唐覺曉說:“官府一直在搞城鎮化,拿出國外發達國家的比例,一對比我們,我們還有巨大發展空間……真的是肉食者鄙!先說農村問題,現在很多人賺了錢之後返鄉蓋樓,就連我家老爺子也這麽乾,這在我看來就是浪費了,但我家老爺子不這麽想,他完成了他的一個夢想。”

 “是的。”

 老人的想法、三觀,和年輕人是不一樣的。

 一個普通的老人,小時候吃紅薯、土豆活過來的,肯定是吃不飽的。那麽他長大了就會對地無比執著,甚至是對種水稻無比執著。

 他會慢慢的攢地種水稻,種水稻很累他當然知道,但依然堅持。如果這人比較頑固,那麽同村的人種果樹發財了,他可能還在種水稻。別人稻田裡養小龍蝦,也發財了,他依然在種水稻。

 這樣的人真的傻嗎?並不。

 他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一頓米飯,他的夢想就是餐餐有米飯吃,旁人笑他傻,卻不知道他已經完成了兒時的夢想,這是個可敬的人。

 很多人的夢想就是住大房子,開小汽車,他們之中,不少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唐覺曉說:“如果城鎮化一直發展,就會慢慢抽空農村,但這是不可能的,中國這麽大,不可能只有城鎮人口而沒有農村人口,至少現在不可能。現在村裡蓋了那麽多樓,那將來農村承擔的就不是經濟責任,而是社會責任,也就是養老問題。

 現在的村霸不可怕,那是因為蓋樓的人還不夠老,等他們老了,欺負他們就容易多了,而他們的孩子又在外邊打工……所以官府現在反應過來了,已經不那麽追求城鎮化了,改為想辦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我國現在到鎮和發達國家情況差不多,鄉村還是不太行,只要繼續基建終究是可以的。目前我們的弱項是為生、食品安全,但也不是沒思路……

 我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整體思路是很龐大的,但可以一點點實現。”

 “那最近思路,唐總你想?”

 “升級。”

 “升級?”

 “一步到位把農業工業化,這不可能。我擅長把一件很難的事,分解成很多個小階段,慢慢的挨個完成每個階段,在我看來是不難的。包括很多問題,比如很多人把津門當做跳板,事情做到半就跑了,其實只要有誰掌控著整體,又絕對不跑,每個人完成小階段任務也有功績,那就難有爛尾工程。”

 李德忽然明白了,唐覺曉要做農業產業結構設計!這是要設計產業鏈,比設計產品難得多!

 現在中國的農業產業鏈借鑒了美國,也有自己的特色,但主要還是學別人。

 美國1944年做了現代化農業產業鏈設計,之後二戰結束,各國農改……

 要說沒點陰謀,怎麽可能呢?

 唐覺曉尋思了很多年,他當然變不出10億畝地來,但變出10億畝地的蛋白產品,他倒是有思路。

 “那唐總你的升級思路是?”

 “目前來看,還是蚯蚓養殖。”

 “是有新切入點了?”

 “是的。”

 唐覺曉琢磨著未來的農業發展,搞不好是土地入股,大家一起搞農業公司?只要官府按照日國那樣給補貼,就該城鎮人口抱怨了。

 而且燕京旁邊的農村,唐覺曉老家肯定也比不了,不能一概而論。

 但唐覺曉現在是找到了一個可以一概而論的東西……

 李德說:“蚯蚓養殖最大的問題一個是銷路,另一個是蚯蚓的食物,餐廚垃圾真不是誰都能弄到的,包括牛糞,對於很多人來說也不是很好弄。”

 唐覺曉說:“為什麽不試試秸稈呢?”

 李德先是一愣,然後表情……

 唐覺曉說:“現在秸稈已經成為了農村汙染新源頭,我查過了,每年7億噸。這玩意兒燒又不給燒,農業部門學加國打碎,感覺很傻。加國氣候較冷,蟲害問題不大,我們種地的地方都比較暖,玉米杆蟲子很多的,而且滋生的微生物也會造成危害。既如此,為何不拿來養蚯蚓呢?7億噸秸稈,不知道能轉換多少蚯蚓糞,但既然用了億噸這種單位,想來是不少的。當地的秸稈當地喂蚯蚓,還省了大豆運輸的成本。”

 李德心中抓耳撓腮……

 “唐總,具體你想怎麽運作?”

 唐覺曉說:“我先收購一些有蚯蚓技術的蚯蚓種苗公司,出售當地農民蚯蚓苗……不,不給個人,個人風險太大。那我同時在當地成立蚯蚓養殖公司,該公司和我的蚯蚓種苗公司買蚯蚓,並收購當地秸稈、動物糞便、餐廚垃圾。

 我把收來的東西做成飼料,喂養蚯蚓,產出蚯蚓肥賣給當地農民,或賣給官府搞綠化,獲得收益。

 這事你幫我聯絡農業部門,我找雷君要管理型人才,想辦法壓縮成本,讓利給大家。”

 李德站起身來,來回走動,計算著可能性……

 媽的,可行性還真的挺高的!

 不,應該說一定可行!

 就像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奶場一樣, 這一套做成熟了,每個地方都可以有蚯蚓場,風險只在盛唐!

 “產出蚯蚓過多怎麽辦?”

 “等到夠多了,先找雙匯,他們能夠消化很大的一部分,把我們這部分並入他們的產業鏈。之後嘛……各種有大型養殖的,各種做動物飼料的,都聯絡聯絡。只要第一波我們熬過去了,後邊就是順風局。”

 很多人視三農為累贅,唐覺曉看三農是寶貝。

 一年7億噸秸稈,這要能利用充分了,得是多少錢啊!

 許多人視秸稈為廢,唐覺曉還是視其為寶。

 盛唐是吃不下整個市場的,他也沒想吃下,他最多也就是在兩廣能夠控制一部分。

 但這要是真的做了起來,對國家的幫助,對老百姓的幫助,其中的利潤……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