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歡恬喜嫁》第二十章 因由
  長房的沈兆遠十歲上就已經請封了世子,距今已經有三十余年,近兩年成國公沈鄴也漸漸有了榮養的心思,沈兆遠再過不久大抵也就能襲爵了。

  偏生在這個時候,卻發生了成國公府裡有人暗算沈熙之事。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一下沈熙身份的特殊之處。

  大梁朝立國近百年,歷經了五代一共六位皇帝,如今居於帝位的,就是景泰帝。

  至於為何會是五代六位皇帝,這就是源頭了。

  大梁由太祖皇帝定下江山,太祖駕崩之後是興宗繼位,興宗卻有兩個兒子做了皇帝,一個是穆宗,另一個則是安宗。

  興宗未至花甲便駕崩,當時的穆宗還不到三十歲就登基為帝。

  穆宗也是個勤於政事的,不過他在位期間,北邊的北夷經歷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終於恢復了因為當年太祖皇帝而大傷的元氣,又重新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後來北夷在大梁的猝不及防之下發兵攻打大梁,戰事一起,大梁便陷入了困局,為了振奮將士的士氣,穆宗決意去遼城禦駕親征。

  卻沒想到,後來由於穆宗身邊的宦臣與北夷勾結,以至大梁的大軍在遼城敗於北夷之手。

  那時的穆宗被殘存的將士護著,其實是可以孤身逃走的,可是北夷人以遼城滿城百姓的性命相挾,要求穆宗引頸待戮。

  事情的最後,穆宗到底不能放任滿城百姓的性命,顧不得這是北夷人的陰謀,主動現身被俘。

  古時尚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更別提是早就對大梁有異心的北夷。

  將穆宗捏在手裡,北夷人向大梁提出了許多極為苛刻,叫大梁朝野上下都不可能同意的要求,可若是不同意,大梁的皇帝被北夷拿捏,於大梁來說無疑也是種掣肘。

  在那種情況之下,滿朝文武奏請當時的寧太后,擁了穆宗一母同胞的弟弟登基為帝,也就是安宗,尊穆宗為太上皇,且在北夷再拿了穆宗做幌子時拒不回應。

  後來安宗任用了幾名擅戰的將領,在與北夷的大戰之中奪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北夷大敗而回,無奈之下也隻能放回穆宗。

  有句俗話叫一山不容二虎。

  一座山尚且如此,大梁朝到這時竟有了兩位皇帝,當時朝廷上下幾乎都不知曉要如何是好。

  畢竟,穆宗原本就是名正言順的帝王,後來更是為了遼城百姓的性命才會以身犯險,這場大戰之後,幾乎全大梁的百姓都擁擠著穆宗。

  可另一方面,安宗亦是個明君,大梁就是在他的主持之下才得以將狼子野心的北夷給擊退。

  就在所有人都為難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北夷所囚時受了太多罪,穆宗才回到大梁不久,就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沒多久就駕崩了。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沒有了那叫人為難的帝王之爭。

  穆宗當時是有兒子的,可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穆宗唯一的兒子,也就是安陽郡主的父親,在被安宗封了端王之後,也突然染了重病,纏綿病榻之後早早就離了世。

  端王薨逝之前,也隻得安陽郡主這麽一個女兒。

  於是,到得如今,穆宗那一脈的骨血,竟就隻有沈熙一人。

  沈熙的特殊,也就由此而來。

  事實上,當初穆宗和端王先後離世,朝中乃至是整個大梁朝,都隱隱有種說法,道是穆宗和端王之死都並非是自然的生病,而是因為當時的安宗不想將皇位讓出來,所以才會先後朝穆宗和端王下手。

  這種陰謀論自然不會被拿到台面上來說,但這麽多年來卻始終都存在著。

  遼城的滿城百姓,當年是因為穆宗的主動現身才得以留下性命,即使過了這麽多年,也仍感念當年穆宗的恩德,又因為有這種說法,因此遼城這些年來對朝廷派去的官員都極為不買帳。

  可想而知,若是穆宗一脈唯一的骨血,也就是沈熙,竟然也早早的就死了,這大梁朝來又會生出多少事端來。

  在徐玉見的前面幾世,沈熙死後,如今的景泰帝即使貴為天子,也立即就背上了對穆宗一脈斬盡殺絕的名聲,尤其是遼城百姓知道這件事之後,差點就真的要謀反了。

  就算後來景泰帝追封了早逝的沈熙為端郡王,也沒能將事態完全壓下來。

  要知道,在大梁朝,隻有親王的封號才是一個字,郡王的封號都為兩個字。

  更別提,沈熙雖是穆宗之後,卻也隻是郡主之子,若按禮製來, 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封為郡王的。

  可惜的是,沈熙就算有了景泰帝給的這樣的禮遇,卻是早早的就沒了命。

  連命都沒了,空有一個郡王的封號,又有何用?

  這些前世之事在徐玉見腦中疾速閃過,她隨即道:“沈家有五房人,會有人謀害沈熙這個根本不可能繼承爵位的人,指不定就是有人想要渾水摸魚,若從沈熙出事之後誰是得利者來說,即將襲爵的長房不太可能在這個緊要關頭生事,二姑母所在的五房在這件事之中也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因沈熙是在武定侯府出的事而被扯進泥潭之中,再除開安陽郡主和沈熙所在的三房……”

  這就只剩下了二房和四房。

  偏生,二房和四房還都是庶出的。

  “嘖……”徐玉見這樣一分析,一邊搖著頭一邊道,“看吧,還是咱們府裡簡單些。”

  徐玉初深以為然。

  武定侯府裡攏共也就四房人,隻有二房是庶出,再加上在襲爵一事上,所有人都有共識,長房的大老爺徐興是最合適的人,所以倒沒有這方面的爭端。

  只等著老太爺向景泰帝上了折子,徐興就能平穩襲爵。

  不過……

  徐玉初點完頭之後,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咦,她這才十一歲的妹妹,什麽時候對成國公府的事如此了解了?

  就連她自己,因為即將及笄,且很快就會定下親事,薑氏以及老太太這兩年都有意識的教導過她這些京城各大家的情況,對成國公府的事都並不了解。

  那麽,徐玉見是如何知道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