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之大民國》429節 日本投降
..

 美國人終於佔領了菲律賓,麥克阿瑟神采奕奕,他成了一個英雄。

 而中朝聯軍,終於已經推進到了朝鮮南部港口釜山,整個朝鮮基本上被解放。只有個別地區的日軍在負隅頑抗,但是已經不傷大局了,那些地方要麽是偏僻的山區,要麽就是聯軍暫時沒有攻擊必要的地方。

 釜山距離日本已經極盡了,同時佔領這裡對日本的壓力也是極大的。讓日本人感覺到,敵軍已經在他們國門外了,只要一腳就能踢開他們的大門了。

 日本天皇終於宣布了日本戰敗的消息,要求日本民眾接受現實,接受失敗的命運。不過這丫的口氣十分欠揍,極力渲染了日本的悲情,一點也沒有反思的意思。

 日本同時接洽了美英中三國,美英第一時間表態,接受了日本的投降,要求各個戰場日軍,就地向鄰近盟軍投降。但是中國卻推遲了一天,反而在日本宣布投降日投下了有史以來最多的炸彈。

 同時塞北軍一架飛機從釜山起飛,結束轟炸的當天,就飛往了東京。緊急面見日本海軍大臣,要求日本所有能脫離美英海軍的艦隊,立刻往國內集結。這時候日本還有兩艘剛下水的航母,四艘大型戰列艦,還有幾十艘其他戰艦,總數量還有百艘。可是其中半數是窩在日本港口的,因為沒有燃油支持他們作戰。

 然後中隊第一時間登陸日本,在日本海沒有在投降書上簽字前。塞北軍空降部隊已經進入了東京。美國人一看愣住了,中國人軍隊這是搶奪地盤啊,一方面秘密知會日本對中隊采取抵製,一方面加緊北上。這時候美國人才開始苦惱日本投降前。他們怎麽就不能在快那麽一小步,攻佔台灣,或者關島等地就好了,他們也就可以空降了,那也不用這麽被動了。

 可是日本人現在可沒有對抗中隊的勇氣,在天皇宣布投降後,塞北軍利用轟炸掩護了一天,然後組建了許多很有日本背景的官員。立刻趕赴日本。這些官員中,絕大多數曾經留學日本,至少每個人都會講日語。

 其中主要人員是外交部門的,他們的目的是說服日本跟中國合作。他們告訴日本。美英都距離日本萬裡之遙,只有中國近在咫尺,中國現在至少有一千五百萬軍隊,如果全投放到日本,完全有能力滅絕日本的種族。這是威脅。還有誘惑,那就是告訴日本人,中日兩國上千年的交往史,和平的時期遠多於戰爭時期。希望日本認清敵友。

 日本人在軟硬兼施下,低頭了。九十度,很溫順。

 日本的海軍回到日本。能開動的都到了朝鮮,這時候塞北的燃油已經到了,加上油換上旗幟,搖身一變成了中國海軍。然後回到日本送去了油料,更多的海軍成了中國海軍,中國人完全接收了日本的殘余海軍。這還不算完,大量的放在船台上,要麽因為轟炸,要麽因為原料短缺的日本正在建造的軍艦,也短時間的開工了。

 利用日本的造船技術,中國要盡可能短的打造一支自己的海軍力量。

 日本海軍加入中國後,不是閑置的,而是立刻投入了作戰。他們南下南洋,在許多島嶼上插上中國旗幟,送去了中隊,最東端到關島塞班等島上都插上了中國國旗,派上了中人守護。反正日本願意把那些原本不輸於日本的,一戰後委任給他們統治的島嶼交給中國,其實不願意也不行,他們沒有選擇的余地。

 中國人的話是很實在的,美國人的軍隊最近的還在菲律賓,而中國人的軍隊,就在朝鮮,聽誰的,看誰的臉色,日本人分的很清楚。而且他們還認為,貌似塞北比美國人更不講理,如果跟塞北合作,那麽美國人還有可能理解日本的苦衷,而跟美國合作,塞北軍絕對不會那麽好相與的,直接開啟轟炸都是有可能的,反正日本的投降書還沒有簽字呢。

 不過塞北軍這明目張膽的搶地盤行為,讓英美十分惱火,差點導致盟軍的合作關系再次破裂。又是激烈的口水戰,中國表示不為了領土擴張,但是中國應該有自己的海洋利益。起碼應該以一戰為參考,一戰後獲勝國都獲得了大量戰敗國的殖民地,英法吞並了德國在非洲的額殖民地,美國日本也吞並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連中國的青島不是都交給了日本嗎。

 現在中國人勝利了,你們就說咱打法西斯不是為了擴張領土的,那行,中國可以不要德國的領土,那幾塊日本殖民地是名正言順的吧。如果這都不答應,盟軍也太沒有誠意了,中國不加入也罷,你們去跟德國人死磕去吧,咱懶得管了。

 一邊跟英美扯皮,可是中國並沒有放松對日本的管制決心。

 日本投降了,日本軍隊必須解散,對日本必須實行佔領。

 可是這佔領軍如何選擇是個問題,中國現在實際上還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國家,中央在很多地方說話並不好使。如果把選擇佔領軍的權力交給中央,估計很多軍閥都不會服氣。

 甚至如果交給趙書禮,恐怕比交給蔣價石還更能讓大家服氣呢。

 但是趙書禮可不敢這麽獨斷,此時他想到了磋商。

 又是在重慶開會,各方派出代表。

 在會上,趙書禮堅決支持一個人,讓這人很感激的同時,也讓其他軍閥比較認同。這個人就是張學良,東北深受日本之禍害,讓張學良去顯然對他本人來說,有雪恥的意義,對中國來說也有楊威的意思。

 佔領軍問題基調就這樣定了,張學良的東北軍派出多數佔領軍,其他名額分給了南京籍士兵一部分,分給了河南籍士兵一部分,分給了湖南籍軍隊一部分。

 還有另一個問題也是要討論的,本來定下的是,蔣價石負責攻去台灣。可是現在日本投降了,不用攻取了,只需要去接收即可。台灣可是塊肥肉啊,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中,雖然是被剝削了半個世紀,但是台灣的建設說實話比之中國大多數地方都強,起碼只差塞北一線,日本人在這裡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設施,電廠,鐵路,可以說台灣其實已經邁入了半個現代化了。

 所以都想要這個寶島,中央軍想要,李宗仁也想要。在日本投降後,盟軍給日軍的命令是,就近向盟軍投降,於是廣東的軍隊很快投降了李宗仁的桂系,然後桂系北上又接受了福建日軍的投降,現在桂系有了三個省的地盤,而且福建跟台灣的位置,讓他有理由要求派他的人去接收。

 在這個問題上,趙書禮是中立的,他可是知道歷史上,因為中央大員接收台灣一事,還惹出了血案你。台灣人在日本的統治下,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法制的,這確實很諷刺,殖民地比之自己人統治自己人竟然過的還要好一點,台灣如此,香港莫不是如此。總之蔣價石政權已經爛到了骨子裡,而這丫並沒有改變的心思,所以把台灣放到他手上趙書禮真心不放心啊。

 於是塞北調停各方,他認為李宗仁的部隊最接近台灣去接收最為方便,塞北支持李宗仁,但是要李宗仁答應,不會像中央大員那樣極盡剝削之能事,李宗仁表示自然不會,他們可不是吸血鬼。於是桂系又得到了一個底盤。

 同時也在戰後的中國形成了新的四大勢力,實力最強的毫無疑問是塞北軍,攜塞北四省,河南河北,山東山西,蘇北安徽,還有東北三省,不管是人口還是面積,都佔了中國的大部分;第二大勢力是蔣價石中央軍,佔領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浙江、蘇南,控制了雲南、貴州,也是佔據了半壁江山;第三大勢力自然是桂系,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四省,而且是沉沉浮浮,最後總算挺過了大風大浪的勢力,內部幾經打擊也沒有中央勢力那麽腐化;最後一個是楊虎城勢力, 他佔據陝西,河南一部,坐擁軍隊百萬,兵員素質較高,訓練較好,是一隻很有戰鬥力的部隊,只不過曲於中國內陸,沒什麽發展前途而已。

 在戰後擴張中,第一大勢力塞北軍也是獨佔鼇頭,利用日本海軍佔領了海洋上大片島嶼。第二名則是李宗仁部隊,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出後,蔣價石還沒有相信要打電報向盟軍再次確認的時候,他已經派出了軍隊進入了越南,這丫的勢力滲透到了境外。中央軍後知後覺,等到他行動的時候,菜已經不多了,只是把自己的軍隊留在了緬甸,想看看趙書禮跟英美掰手腕的結果,如果塞北軍強勢,說不定他可以借勢在緬甸身上割塊肉,如果塞北軍軟了,他放棄緬甸也是向英國人示好。

 又日本投降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確實很複雜,有盟軍內部的利益紛爭,有中國內部的地盤之爭,總之沒有幾個月是不會達成妥協的。而中國人也需要時間來穩定內部,被日軍佔領了數年的國土回歸後,已經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重建不敢說,但是緩口氣那可是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p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