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248節 南京防禦
二百四十八節 南京防禦

 宋哲元確實吸引了大量日軍的兵力,但是現在更吸引日軍兵力的則是南京,跟原來那個歷史不一樣了,這個時代蔣價石竟然要拚死包圍南京了。在當年那個歷史上,日軍僅用了五萬兵力,就攻佔了南京,可是現在他們已經在上海聚集了三十萬兵力,可還是不敢往南京方向發動攻擊。

 “到底是蔣公啊,熟讀傳統經典,關鍵時刻還是有民族氣節啊!哎,這就是民國啊,民心民氣處處體現出一個大氣,說抵製日貨,一聲號召可以讓日貨零銷售,說打仗軍閥土匪山大王都能拚著一條命啊。哪怕是政客到這時候,道德也都是有底線的啊。說什麽保存實力,後世果然看錯他了。”

 接到南京方面的消息,趙書禮對著一眾將官不由得發出了這些感慨,他是第一次稱蔣價石蔣公,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因為從南京方面傳來的消息稱,蔣價石要聚集七十萬兵力,在南京附近跟日本人決戰誓死保衛孫中山陵寢,這就是前幾天他在廣播上說的,沒想到真的要旅行了,這丫真夠種。

 因為蔣價石這一舉動,讓日本人不得不重視起來,一個上海他們已經見識過中人在關鍵時刻爆發出來的素質了,他們懂得了世界上不止他們日軍不怕死,中國人也不怕。但是南京又不能不攻佔,只能東拚西湊往這裡調動軍隊了。

 也就是說,南京比之華北吸引了更多的日軍,其他方向的日軍多了,那麽東北的日軍自然就少了。於私,蔣價石替趙書禮分擔了大部分的壓力,於公,蔣價石這種作風真的從心裡打動趙書禮了。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南京,小湯山,蔣價石官邸。

 “委座,您說要是南京真的守住了,我們是不是需要改變改變戰略啊。”

 楊永泰臉色猶疑的對蔣價石說道。其實死守南京是他給蔣價石獻的策略,但是最後反倒是他很猶豫,這就是典型的策士,有謀而無斷,只能幫人出謀獻策,自己決斷的時候鐵定壞事,好比袁紹,好比趙括。

 蔣價石穿著布鞋長衫踱著步子,點點頭道:“是啊,這要是守住了,中國必定驚豔於世界,可惜沒可能守得住的。日本人啊,我了解,那是一個斯巴達式的民族,僅憑武力是無法戰勝的,起碼現在的中國無法戰勝,除非我們的國民也變成斯巴達式的國民。可惜啊,要是在有十年——”

 蔣價石說不下去了,最近這幾年,尤其是剿匪成功後的這幾年,他加大了對國民的教育,掀起了一個新生活運動,鼓勵國民生活藝術化、生活生產化、生活軍事化的三化,又提出現代化的新概念,就是科學化、組織化、紀律化。鼓勵民眾忍饑耐勞,鍛煉精神,鼓勵野外旅行,鼓勵洗冷水澡,鼓勵守時、節約、清潔等等。

 這些東西如果真的成了現實的話,中國人能不能斯巴達化不知道,但是鐵定就是蘇聯化了,或者說納粹化了,這兩種本質相同都是一回事。其實事實也確實是這樣,蔣價石就是有意在學習德國,不但軍事學習,他還想把民族性改造成德意志式的,準確的說是黑特勒的德意志式。在鼓勵民眾過軍事化生活外,還大建特務組織,藍衣社,組織形態就是模仿德國的蓋世太保,甚至派出了自己的二兒子去德國黨衛軍實習。

 不管這些是好是壞,但是從1934年開始到現在時間畢竟僅過去了五年,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麽點時間要改變民族性,基本上不可能,更何況是嫁接一個其他民族的性格呢。

 “那湖北方面?”

 楊永泰又有些猶豫的道。

 蔣價石沒帶思考就回答道:“湖北方面沒問題,有敬之在呢,武漢方面不會出問題的。”

 楊永泰道:“我說的不是這個,何敬之(何應欽)在武漢哪裡確實無虞,我想說的是您是不是也去那邊的好,南京一旦開戰恐怕玉石俱焚啊。”

 原來手下是這個意思,是擔心自己的安全,蔣價石微笑了下,安慰他道:“不會有事滴,事不可為還可以坐飛機離開嗎,我自己會注意的。”

 楊永泰點點頭。

 蔣價石繼續道:“倒是你暢卿你啊,我很擔心,你回去準備準備,明天就派車送你去武漢。”

 楊永泰簡單的搖搖頭:“我要和委座共生死。”

 蔣價石笑了,心裡也在笑,他確實是一個成功的人,有大批人願意為他而死。可是為什麽他就是收拾不掉那些軍閥呢,尤其是北方那個年輕的讓人嫉妒的軍閥。

 武漢,省府。

 現在這裡被征用了,是何應欽的行營。

 他來這裡是奉了蔣價石的密令,帶著中央軍剩余不多的精銳德械師,還有一些有戰鬥力且忠誠的部隊來這裡秘密部署的。他的目的第一是在這裡打造下一階段的防禦工事,第二是在南京會戰失敗後穩住這裡,迎接蔣價石的到來。

 既然中央軍的精銳都到了武漢,那麽南京那七十萬軍隊是怎麽回事呢,何應欽自然知道。都是些雜牌軍,這些雜牌軍有的是相當熱情的,好不容易又打仗了,而且不是中央軍揍自己,而是去打日本人, 真是爽快,派遣軍隊還是比較積極的。兩廣的軍隊,加上雲貴的軍隊,四川的軍隊就達到了五十萬人,中央軍其實只有二十萬的老弱殘兵二流部隊留在了南京。

 如果知道這些內幕趙書禮就不知道作何感想了,政客這個群體臉皮可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從曹操到袁世凱到孫中山沒變過,所以厚黑學這本奇葩才能千古不衰下去。但是趙書禮不知道,他只知道蔣價石集結了七十萬兵力,吸引了三四十萬日軍到南方,讓北方的塞北軍始終處於極大的優勢。

 而且蔣價石的做法,造成了這樣一個局勢,那就是,日本把主要兵力在中國分成了三部分,華北跟過去在天津的中國駐屯軍一起改變為華北派遣軍,南京方向則稱為華中派遣軍,加上東北以關東軍為核心的東北派遣軍,三股日軍在中國面對三個強大的軍閥勢力,同時意味著在中國將要同時進行三個大會戰了。

 東北會戰,華北會戰,南京會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顯然這樣的局面,對中國是有利的,因為中國兵多,分散作戰,或者擴大作戰面對中國有利。就以此而言,蔣價石是有功的,盡管是忽悠其他軍閥的,嗯,那還是有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