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185節 各方糾結
~www..《》~ 一百八十五節 各方糾結

 趙書禮的密電一發,在東北的塞北軍指揮官們立刻就嗅到了陰謀的味道,每個人也都開始繃緊了神經,他們也感受到了壓抑,這時候他們才發覺自己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戰鬥。雖然趙書禮沒有明告他們到底是什麽情況,但是梁鏡齋等人也已經琢磨過來了。

 在沈陽外的高鳳舉則是最煎熬,他當初之所以那麽熱心佔領沈陽,主要原因就是功勞的問題。塞北軍的制度跟國內的其他勢力有些不同,那就是各種規章十分嚴格,尤其是執行起來更是一絲不漏半點都不馬虎。像現在整個塞北軍也只有兩個將軍,一個是趙書禮中將軍銜,另一個是宋遠少將,趙書禮的軍銜是南京國府授予的,宋遠就不用說了,怎麽說都是塞北軍的元老,參與建軍的主要人物。

 而其他的最高的軍銜則是第二軍軍長李三江的上校了,而他高鳳舉同樣是上校。他比李三江要晚一些,但是此次東北事變,李三江的部隊部署在邊境,並沒有立功的機會,這意味著他有望超越李三江成為塞北軍第三個將軍。而這不僅僅是榮譽的問題,他的軍銜升到了將軍後,沒理由在職位上還低李三江半級,恐怕他那個代理軍長的代理二字就可以去掉了。這樣的話,佔領不佔領沈陽就有很大區別了,盡管事前因為東北軍的攪局,似乎他沒什麽機會,只能退而求其次,讓趙書禮明白自己有能力佔領沈陽,是趙書禮不讓他攻擊而已,讓趙書禮覺得虧欠他。但就算趙書禮再虧欠他,他沒有足夠的功勳,想要升級也很難。因為塞北軍的記功體系是從德國人那裡學來的,而趙書禮又比較支持,從來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干涉過。也就是說,只要自己有攻佔沈陽的功勞在手,那麽就算趙書禮對自己不滿意,自己也有很大希望成為少將,相反沒有攻佔沈陽,那麽就算趙書禮再虧欠他,他升級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所以他那麽著急,最後佔領後自然很狂喜,但是現在沈陽在他心裡成了一根刺,放棄吧,舍不得,不放棄吧,城外就是十幾萬東北軍大軍,還有背地裡可能有日本人的存在。並且糟糕的是,情況似乎在向他們預想的最壞處發展,當梁鏡齋的部隊往南北大營攻擊的時候發現,這裡的日本人早已經不見了,換成了東北軍在佔領,而兩個大營的情況並不是發生過戰鬥的情況。所以基本上都可以確定了,東北軍跟日本人有勾結,只是他們的目的是什麽還弄不清楚,因為他們佔領了南北大營,在南北西三方包圍了沈陽,但是卻沒有攻擊沈陽,而是任由塞北軍佔領這裡。

 高鳳舉試圖派人去東北軍哪裡打探,但是卻被告知,東北軍正在進行整編,不方便見外人。於是高鳳舉除了在沈陽備戰外,沒有其他辦法,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繼續穩固沈陽東門陣地,好給塞北軍留一個退路。

 事態保持著,幾方都在觀察,三天后依然是這種詭異的情況。

 趙書禮搞不清楚狀況,但他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他喜歡主動,喜歡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裡的感覺。他覺得不能讓人把自己給坑了,他這時候有些理解蔣價石了,為什麽他要先案內在攘外,掣肘太多了。

 趙書禮決定主動出擊,一方面給脫歡下了死命令,要他不顧傷亡,務必要在十二個小時內攻佔長春。另一方面通告蘇聯公使,告訴他們自己允許他們進入東北,但是要求他們十二小時內往東北調派十萬大軍。可蘇聯人卻扯後腿了,他們表示要得到南京整府的正式外交回函,否則不能采取行動,以免引起國際糾紛,把蘇聯至於不利地位。

 趙書禮又加緊跟蔣價石整府溝通,他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了蔣價石,同時把東北這些天發生的詭異事情告訴了他,向他解釋,有可能張學良已經跟日本人達成了密議,要是此時不采取果決的措施,恐怕東北將在日軍的控制下,再次脫離中國,成為一個的地區。

 在這種關乎國家根本利益的情況下,蔣價石沒有拖泥帶水,終於強忍個人感情,同意了蘇聯實力進入東北的事情。於是蘇軍大舉進入,但是他們沒有派出十萬人,只有三萬人,他們說三萬蘇軍足以應付東北發生的任何事端了,絲毫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這就是老牌強國的底蘊和自信。

 就在蘇軍踏入邊境那一刻,脫歡終於傳來了好消息,長春城破,日軍戰死一萬三千,俘虜人數不足百人。高級將領無一俘虜,本莊繁、林仙之等師團長級別的高官除了此前切腹的多門外,全都乘坐飛機趁夜逃離了長春城。而己方傷亡四萬多人,很多是在跟日軍在逐街道爭奪的巷戰中戰死的。

 蘇軍的入境引發了一些列的外界反應,日本第一時間表示抗議,說這是干涉東北軍面,這嚴重損害了中日雙方的利益,尤其是對日本在東北利益是一個極大的不尊重和冒犯,日本表示要增兵,而且很快就落實了,朝鮮的二十師團終於跨過了邊境。

 英法此時站在了日本人一方,他們強烈抗議蘇聯人在東北部署軍事存在,要求蘇聯以國際準則辦事,不要在東北局面如此混亂的時候介入,並且要求中國整府對蘇聯交涉要求他們退兵。美國對此的態度是希望各方克制,表示東北的衝突規模如果在加大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積極的斡旋各方政府。意大利叫囂蘇聯這是侵略行為,要求他們立刻撤兵,並且在沒有得到中國方面回應的情況下,意大利軍隊坐上了開往中國的戰艦,他們說要維護東北和平。而蘇聯人則表示,他們此次進兵東北是為了維護東北的穩定,以防影響到蘇聯邊境地區的穩定,而且他們是得到了中國整府的同意的。

 英法的回應開始變的強硬, 也開始積極起來,英國要從香港抽調幾百士兵派往東北,法國則從越南調兵,同時兩國聯絡美國,希望美國也派出軍隊,加入國聯的維和行動。但他們表態的出兵卻遲遲不行動,反而是他們在態度上開始支持日本出兵,似乎希望再次借日本人的手,把蘇聯擴張的爪子打斷。就像日俄戰爭那次一樣,英國人堅決支持日本,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但是日本人不是傻子,不能永遠被人當槍使啊,自己當槍才有前途。他們在派了一個師團後,後續的增兵計劃沒有達成,盡管因為三個主力師團的覆滅,已經讓國內沸騰了,叫囂戰爭的聲音越來越大。可是這時候日本整府卻出奇的冷靜了,軍部不在發表任何言論,反而是指示自己辦的報紙,開始預測跟蘇聯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後果和損失。他們放出了,犧牲一百萬人,稅收加重一倍,失業加重一倍,工資降低一半的悲觀言論,讓民眾開始擔憂起來,繼而開始恐慌。而這時候,朝鮮的韓國分子,有再次積極起來,四處發動恐怖襲擊,攻擊日本各地的警察所,暗殺獨自行動的日本僑民,一時間朝鮮日本人人心惶惶。從東北的亂局燃燒到了朝鮮半島,日本軍部內部也開始爆發大的分歧。

 ~www..《》~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