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148節 東京密電
令人沒想到的這樣一個合作,竟然讓一直嘴仗不斷的中央軍和塞北軍同時停止了針對對方的不利宣傳和指責,中國的局勢再次趨於穩定。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的市場開始穩定下來,而塞北規模較小,但是卻集中於工業領域的金融市場也穩定了下來。  說中國穩定這句話也不全對,因為中國有一個那麽一個不安分的惡鄰,所有中國人都知道這個惡鄰是日本。

  就在張學良趙書禮蔣價石三方忙著收拾石友三這個跳梁小醜的時候,日本在東北不停的挑起事端。首先是一個萬寶山事件,事情的緣由還要從幾個朝鮮農民說起。

  朝鮮這時候是日本的領土,不存在殖民地一說,因為根據法律朝鮮已經被並入日本了,只不過日本沒把他們當自己人,或者說沒把他們當人而已。朝鮮這個地方本來就不是什麽好地方,尤其是北方山地連綿,耕地稀少清朝後期朝鮮人開始大規模偷渡往東北。對此不管是張學良還是張作霖父子可都對朝鮮人很有戒心的,雖然日本人沒拿朝鮮人當人,但是在張氏父子看來,畢竟朝鮮人背後的主子是日本,因此張作霖當政後,對於朝鮮人的移居問題一向是十分限制的。

  可是一方有遷徙的壓力,一方卻土地廣博,盡管官方有限制,私下卻是有市場的。難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只顧私欲而罔顧其他,私自拉朝鮮人進入東北。郝永德就是這麽一個人,1931年4月間,他以長農稻田公司經理的身份,在中朝邊境的萬寶山地區租得當地農民等生熟荒地400余坰,為期10年。郝永德是中國人,這種租賃合同還好說,但是他又私自把土地轉租給了幾個被日本剝奪了土地流浪到東北的朝鮮農民,這就是政府不允許的了。

  之後郝永德不斷的吸引朝鮮人到來,到5月的時候已經有朝鮮農民200余人移居該地從事開墾。此處地勢甚窪,朝鮮農民為了引水灌溉,強行在中國農民的熟田裡開設一條引水渠,損壞了中國農民的良田一百余坰;而且不止如此,將來渠成之後,逢大水之年,附近良田二千余均悉將直受水害,因而引起當地中國農民的不滿。當地農民代表100余人向東北政府呈訴。

  當地縣府要求立即停止水渠開鑿,但日本駐長春領事田代重德反而引來了更多的朝鮮人加緊挖渠築壩。日本領事館還增派了約50名警察,準備鎮壓中國民眾。7月1日中國農民眼看溝壩將要修成,自己的大片熟田會被淹沒,這是個關系到死活的問題,於是自發地集合起300多人前來填溝,結果雙方發生衝突。日本警察公然開槍,後來,在日本警察“保護”下,朝鮮農民於同月11日修成溝壩並通水。

  在這次衝突中,中國農民多人受傷、被捕,而日本警察和朝鮮農民並無傷亡。可是日本卻大造輿論進行欺騙宣傳,煽動仇華,因而在朝鮮國內發生了大批殺害華僑的流血慘案。僅在7月3日到9日的1個星期內,華僑就有100多人被殺、90多人失蹤、160多人受傷,民宅、商店被毀數百所。在日本掀起的朝鮮暴力排華風潮中,自朝鮮返回國內的受難同胞,到7月10日為止已達4500人,其中返回安東(丹東)的難胞為2881人。

  這個事件就是所謂的萬寶山事件。

  事件爆發後,日本人反而到咬一口,要東北政府賠償朝鮮人損失,在這事上張學良總算做的比清政府好點,沒有貿然答應,只是派出代表不停的談判。

  萬寶山事件爆發沒多久,

又爆發了一場中村事件。  中村事件很簡單,日本參謀上尉中村震太郎,喬裝打扮潛入了東北腹地,興安嶺索倫山一帶搜集情報繪製地圖。結果被當地屯墾的關玉衡第3團捕獲,關玉衡左思右想放了必然暴露幾方情報,要知道他們在這裡屯墾本來就是因為北伐結束後,東北軍裁軍的煙霧彈,這些都是軍事機密;可是留在自己這裡也是個燙手山芋,他這個人還算有點骨氣,加上東北人對日本人向來沒有好感,最後乾脆把這個特務活埋了。

  可沒想到這件事竟然暴露出去了,先是他手下一個軍官偷偷藏起來中村的一塊手表,最後賭博輸了後,把這手表拿去當了,結果被日本尋找失蹤的中村派的間諜發現。但是東北軍咬死不知道中村下落,後來是一個著名間諜捅開這件事的真相,這個間諜名字叫做川島芳子,除了作為日本間諜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前清的格格。川島芳子利用美色,引誘了在當地修築鐵路的一個包工頭,從而獲得了整個事件的真相。

  事件被揭示出來後,東北軍一面表示積極配合日本關東軍的調查,一方面拒絕了日本人提出的,懲治關玉衡等人的要求,這點上還是比清政府強。但是答應配合,甚至賠償損失,但是日本人顯然不想就這麽算了。

  此時日本駐扎在東北的關東軍中,有個參謀長叫做石原莞爾。

  此人是一個怪人,據說既不喜歡洗澡,身上長滿虱子,並且從來不清理,反而是養著。養著幹什麽,養著玩,他把虱子捉起來,然後讓它們比賽,跑的最慢的要受到懲罰,據說當年他上學的時候,這是它們軍校中一個著名的活動。

  這人的第二個特點是博覽群書,並且頗多心得,從軍校畢業後,寫了一本最終戰爭。他認為世界分為東方和西方,東方和西方必然要發生一場大戰,這場大戰將在日本和美國間展開,戰後日本和美國將分別稱為東西方的領袖。但是日本資源少,打不起戰爭,所以要想在將來的終戰中獲得勝利,必須佔領滿洲。

  這就是日本人在理論上提出佔領東北的開始,而這個理論提出者已經在東北帶了兩年了。他是接任當年因為炸死張作霖而被解職掉入預備役的村岡而到東北的,現在他是關東軍的參謀長。

  有這樣的人在東北,東北想安寧也不可能,更為可怕的是,這個人懂得隱忍。他到東北後,並沒有急於發動事端,而是謀定而後動。不停的派遣參謀人員以各種名義在東北旅行,他甚至親自參加了大多數旅行。

  同時還不停的制定各種演習,尤其是進入1931年後,各種演習更加頻繁。1931年4月,進行從遼南登陸進攻金州的演習。6月9日,駐長春日軍舉行城市巷戰演習,甚至與東北警察發生了衝突。8月4日,駐朝鮮日軍在圖們江進行軍事演習,擅自越界架橋,施放水雷,侵犯中國領土領水。15日,日軍更越過圖們江到中國境內進行軍事演習。20日,日本駐朝鮮的第19、第20兩個師,全部調到中國邊境圖們江沿岸。8月18日,駐沈陽日軍守備隊在皇姑屯一帶進行居民地戰鬥演習。9月2~5日,駐沈陽日軍在文官屯、旺官屯、關帝廟各處,分別進行圍攻東北軍北大營、東北兵工廠及沈陽城等各種作戰演習,駐長春日軍以城西五裡堡、新立屯、田家油坊等地為戰場,演習攻擊長春城。7日,安奉(今丹東至沈陽)鐵路日軍守備隊第3營,開始向蘇家屯、沈陽一帶集中。8日,東北各地日僑在鄉軍人會會員奉陸軍省密令,分赴沈陽、長春、哈爾濱三城市報到。同日,駐沈陽日軍在北大邊門與合堡大街等處進行攻城、巷戰等作戰演習。15日,在沈陽的日軍第29團、獨立守備隊、憲兵隊、特務機關舉行攻打沈陽城牆的聯合夜間演習。

  這種情況簡直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不管放到哪個國家也能看出來,這意味著日本人在進行戰爭準備。塞北軍對此都非常關注,每一次的演習,趙書禮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了情報。趙書禮都能得到情報,就不用說東北軍了。但是張學良對此的態度是,盡量忍耐以免引起事端。甚至日軍在演習期間,多次與當地軍隊發生衝突,張學良都依然無動於衷。

  趙書禮十分的著急,他覺得此時不擺出一個姿態,只會讓事態更加嚴重,他清楚日本人是一個欺軟怕惡,同時又是一個得寸進尺的民族,對這樣的對手忍讓是最大的錯誤。應該像蘇聯人那樣,堅決的當頭一棒,他們反而可能老實下來。

  雖然趙書禮不認為光靠東北軍就能像後來的蘇聯人那樣給日本人以沉重打擊,但是他不相信,中央軍東北軍和塞北軍,三方勢力加起來兩百萬剛剛經過中原大戰洗禮的軍隊,還不能給日本人以威懾。於是開始大肆活動,分別向東北軍和中央軍發出倡議,要三軍聯合起來,向日本軍方抗議,抗議他們在東北舉行如此頻繁的演習,理由是影響了東北百姓的生活,同時是一個不友好的舉動。

  此舉連東北軍的張學良都拒絕了,他是最擔心的人,因為一旦爆發事端第一個波及的肯定是他的地盤。趙書禮鑒於此,差點就想跟這家夥割袍斷義,隨後又向中央發起倡議,希望蔣價石以中央的身份向日本政府抗議。但是這家夥善於用中央的名義來鉗製國內的軍閥,對日本人卻相當畏懼,他給趙書禮回電是,不宜引發事端。

  這兩位兄弟的反應,當真是讓趙書禮鬼火三丈,最後他決定了,要是九一八依然像歷史上那樣發生,少不得塞北軍得去拚命了。於是積極部署起來,讓李忘川等人制定出詳細的作戰方案,以備應付東北可能的突發事件。

  ······

  就在趙書禮積極準備的時候,關東軍司令部內也進行著緊張的部署。

  8月份有一個軍國主義分子,本莊繁走馬上任關東軍司令,他的到來讓石原莞爾欣喜若狂,找到同類了,於是開始進行最後的計劃。

  自從皇姑屯事件後,石原莞爾就到了東北,他為了吞並東北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籌備。就差一個決策人了,本莊繁的到來可以說注定了九一八事變的結局,這不管有沒有趙書禮這樣一個穿越者都無可改變。曾經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說蝴蝶的翅膀能引起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可是跟這個蝴蝶效應同樣的道理,很早很早就出現了,比如中國古人說的,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西方人也有一個鐵釘引起一個國家滅亡的故事。但是都沒有這蝴蝶效應流出的那麽廣,究其原因這兩個道理不過是哲人說的哲理,而蝴蝶效應是科學家提出的美麗故事。謹慎的科學家嘴裡的浪漫故事,更加吸引人。可是事實上是,蝴蝶效應只是一種可能一種假設,並不是必然發生的現象。否則全世界那麽多蝴蝶每天煽動翅膀,地球恐怕早該毀滅了才對。而這個世界上,趙書禮這麽大一隻蝴蝶都沒能力改變九一八,卻是一種遺憾了。

  可石原莞爾為什麽等本莊繁到來後,才決定發動九一八呢,這還得從關東軍的一個陋習說起。關東軍本是日俄戰爭後,日本人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份條約,從這份條約中,他們得到了在鐵路沿線駐軍的權力。之後天皇親自下令,在東北成立一支鐵路守備部隊,直接受天皇指揮,軍部無權干涉。此舉引起了軍部巨頭的強烈不滿,最後是天皇妥協了,可以讓軍部派出總司令來指揮這隻部隊。可從一開始這隻部隊就不那麽受軍部喜歡,而且雖然妥協了,但是關東軍仍然顯示出了跟其他日軍的不同之處,那就是關東軍司令的權力比其他日軍司令的權力都大。其中有這麽一條,在緊急情況下,關東軍司令官有權力采取非常措施。

  這個權力就給了他們擅自發動事端的權力,石原莞爾的計劃就是根據這個來設計的。

  他跟本莊繁商議,先是又關東軍製造事端,挑起跟中國軍隊的衝突,並且一直擴大下去,最後國內不得不接受事實,那樣就把整個日本拖入了戰爭。當然作為當事人,他們是逃不脫懲處的。但是日本人從來不缺乏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國家犧牲的人,這點非常值得中國人學習。

  可就在他們計劃完備的時候,突然接到了三封東京發來的密電:

  消息已經走漏,必須立即堅決行動。

  必須在建川到來前,開始行動。

  不必擔心國內,應堅決執行。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三封電報改變了中日兩國的命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