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232節 一千九百三十六年
二百三十二節 1936年

 趙書禮在鹽湖隻帶了十幾天,他本來想呆上一個月的,體驗下高原。結果幾天后就有高原反應了,睡覺驚夢,常常感冒還不容易好。於是呆不下去了,臨走叮囑施工負責人,要他盡量聘用當地百姓,對內地來的技術人員也要注意安全和健康。

 在他走的這段時間裡,國內發生了點事情,不算大但是趙書禮卻為他的結果十分擔憂,因為很可能一件小事可能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

 這事因蔣價石而起,他在南方這幾年沒少折騰,聘請了大量的德事顧問到了軍中。並且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尤其是江西展開了大規模的剿匪運動,最終把一隻神奇的武裝逼的開始了戰略大轉移,史稱長整。不管意識形態如何,長整都是一個傳奇,是一個偉大的武裝大行軍。張學良感慨,這樣帶兵他不行,中國沒人行,不管是誰帶的軍隊,這麽一折騰不散了才怪。

 這隻神奇的軍隊,穿過雲貴進入四川經過雪山草地跨國大渡河,進入了甘肅,最後到了陝北。一路上確實不符他們的行動名稱——長整,真是整了不少人。

 話說後世的人都以為蔣價石太過於重視和害怕這隻軍隊了,所以才不遺余力的進行他所說的剿匪,其實這是誇大了。第一蔣價石沒有那麽長遠的目光,第二這隻武裝現在的地位說蔣價石專門針對他們對他們重視實在是後來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為什麽蔣價石如此重視,其實很簡單很好解釋,因為這隻軍隊位於他勢力地盤的腹地,而且不像其他軍閥那樣名義上還以他為最高領導。而這隻軍隊不但名義和實際上都不服從他的領導,甚至公開建立國家,跟他所領導的整府對著乾,他能容忍才奇了怪了。

 一切都符合歷史,這隻軍隊被迫轉移,但是有一點不符合歷史了,那就是他們經過的地盤上有了趙書禮這個程咬金。從後世來的他,其實並不想消滅或者跟這隻軍隊對著乾。因此在甘肅他放了這隻軍隊一碼。

 可是當他們到了陝北,休整恢復後,卻開始挑釁塞北。

 他們進兵甘肅要開辟新的根據地,同時經過河西走廊打通一條通往蘇聯的通道,跟塞北軍開始了軍事摩擦。趙書禮沒想,也沒想到自己能消滅這隻軍隊,但是必要的反應還是要的。

 由於當時他在青海,叮囑李忘川對挑釁行為要進行必要的回擊,絕不慣任何敢於挑釁塞北軍的勢力任何毛病。李忘川也是這麽做的,可是手下執行出了問題,不是不夠給力,而是太給力了。

 負責回擊的部隊是第一軍,用第一軍這種王牌軍有磐石擊卵的嫌疑,目的是要用絕對的優勢讓對手不敢反抗,這是塞北地區一貫的政策,當年有小軍閥在蔣價石的鼓動下挑釁塞北的時候就是這樣,哪怕對方是一個團,也是飛機大炮坦克車一陣亂轟,胖揍他們一頓,讓他們感到恐懼。

 第一軍的陳馳師,剛剛裝備了一批裝甲車,他們決定利用這次機會進行實戰演練。也就是輕型的裝甲車,能夠在陝北的複雜地形上勉強活動了,重型坦克在這裡是寸步難行的。快速的輕型裝甲車加上一大批摩托化步兵,常去直入如同手術刀一般,千裡奔襲直逼對方核心地區,破壞了對方的指揮部後,揚長而去。

 塞北軍沒想到消滅這隻軍隊,但是不代表其他人不想消滅。

 這隻軍隊在陝北地區盤踞已久,一直是一個人的心頭刺,那就是楊虎城。人稱他是陝西王,他也很在意這個名頭,可是他實際掌握的也就是陝西的關中地區和漢中地區,陝北則一直是羈縻狀態,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有遊擊隊,有土匪武裝,還有豪強的馬隊。不是不想收拾這裡,也不是沒有能力,只是楊虎城一直很忌憚跟塞北軍太過接近,收了陝北就跟塞北軍直接接壤了。他想留一個緩衝區,但是塞北軍的軍事行動讓他沒有了後路,不得不行動了。因為與其把這裡交給了塞北軍讓塞北跟自己接壤,還不如自己收了這裡跟塞北主動接近呢。

 還有另一個原因,蔣價石暗中十分支持他對陝北的武裝動武,承諾給一大筆軍費還有武器彈藥的援助。武器彈藥楊虎城拒絕了,他讓蔣價石折現成了大洋。這也就是現在的楊虎城了,要是擱在過去,他反而會把軍費都折現換成軍火。現在的楊虎城可不是過去的,也不是另一個歷史上的楊虎城了。現在的楊虎城手下的軍隊人數更少,但是更加精乾。

 楊虎城在目睹塞北軍強勢崛起,打擊東北軍打擊西北軍打擊晉軍甚至打擊英國人日本人都沒有失敗後,對這隻從貧瘠的西北崛起的武裝十分的好奇,真心的研究了個遍。楊虎城是一個出身刀客的漢子,沒什麽文化,研究了半天也沒研究出什麽名堂。最後在有識之士的建議下,他決定學習塞北發展陝西,同時跟塞北搞好關系。一開始是派出學生和官員到塞北學習,那些人回來後,帶回了塞北十分重視軍工的政策,建議楊虎城積極發展軍工,以軍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楊虎城接受了這個建議,開始革新。一開始是從塞北進口了一些設備,偷偷建立了一個小型的兵工廠,結果消息泄露了,讓楊虎城好一陣緊張。結果是塞北方不但沒有因此而對他采取措施,甚至提防的姿態都沒有流露出來,趙書禮反而是主動給他派遣了一些技術人員,幫助他的兵工廠走上了正規。從中楊虎城徹底服氣了,他自己的感覺是,趙書禮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根本不在乎他陝西軍隊如何加強自己。他感到的是趙書禮強悍的自信,甚至可以說是傳說中的霸氣,但是實際情況是,趙書禮恨不得發展其他地方的軍工呢,反正抗日的時候,這些都是為抗日服務的。

 利用自己的兵工廠,楊虎城終於完成自己手下的這隻西北軍的武器製式化,這是馮玉祥當年不能想象的。這就是他為什麽沒有要蔣價石的軍火援助的原因,現在的西北軍已經不是過去貧窮的大刀西北軍了。一水的毛瑟步槍,還裝備著少量重武器,甚至飛機坦克塞北軍也願意賣給他們。現在的西北軍跟歷史上相比,火力強悍了許多倍,但是精神狀態上依然散發著在西北風沙中成長起來的西北漢子的秉性,堅毅沉靜悍不畏死,自古秦兵耐苦戰,古人早有斷言,這是一隻強軍。

 但跟歷史上唯一的區別是, 這時候的陝西西北軍人數上大大減少。在看到塞北軍的姿態後,楊虎城這個直爽漢子認為,塞北不會對陝西動武,他便采納了手下的精兵簡政做法。裁撤軍隊到了八萬人,但是卻更加精銳,因為留在軍中的沒有老弱,全都是百戰精兵。可以說這樣一改革,西北軍的戰鬥力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是有所增強。

 這隻比真實歷史上更強悍的西北軍,在收到了蔣價石的支票後,出動了。

 恰好這時候陳馳在陝北兜了一圈,打散了那隻神奇的遊擊隊。

 楊虎城軍勢如破竹一路猛攻,殲敵無數。

 最後趙書禮回來的時候,這隻軍隊幾乎滅亡。他出面做了和事老,讓這隻軍隊的主要人員留洋蘇聯,普通士兵回家鄉或者被楊虎城收編了。歷史就這麽改變了,趙書禮不知道是好是壞,內心的忐忑和改變歷史的興奮充斥其間。

 什麽也阻攔不了時間的流逝,1936年匆匆而過,很快就要到1937年了,這一年會和真實歷史意義,中日大戰爆發嗎,趙書禮緊張的注釋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