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之大民國》227節 第2個4年建設大綱
二百二十七節 第二個四年建設大綱

 塞北的第一個四年建設大綱進行的非常不錯,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由於大量的資金流入工業領域導致了其他領域的資金饑渴,也造成了市場上的通貨膨脹。

 趙書禮安頓完了雜事,確定自己穩定了局勢後,終於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按照徐新六的建議,塞北地區不應該在發動再一次的工業擴張了,他認為過去四年新建的工廠確實讓塞北地區的工業得到了飛躍,但是這些工業企業還沒有形成生產力之前就再次擴張實在是沒意義。過多的資金進入工業,反而會限制其他產業的發展。他認為現在應該讓市場調節了,不應該在整府干涉了。

 但趙書禮否決了,他堅持要搞,而且要在第一個四年建設大綱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起碼比第一個建設大綱各項指標要高百分之五十以上。這沒有什麽可討論的,趙書禮希望在二戰前讓塞北的工業,至少讓軍事工業達到甚至超過日本的水平。當然肯定是要讓百姓在生活上委屈的,但是此時不忍饑挨餓,到時候就要流血流淚,孰輕孰重取舍不難。

 徐新六沒有辦法,他發現這次遇刺回來後,趙書禮的性情發生了一些變化,大有一種成大事者不謀於眾的獨裁作風。

 確實趙書禮在有意識的收權,盡管像法律了,輿論了,教育了他還是沒有過多的干涉,但是其他的權力是能收就收,因為到了最後衝刺的時刻了,他可不希望在二戰的時候,塞北地區出現第二個聲音。而這次他遇刺其實也給他提供了一個機會,那些不安分子隨著宋遠的自殺,都消停了,他的收權沒人敢反對。

 徐新六只能執行,對此他雖然持保留態度,但是願意建設的軍閥總歸好過那些只顧著攬錢攬權的軍閥啊,更何況塞北地區的建設也證明了其價值,在九一八的時候,相當多的工廠就已經在為軍事服務了。

 他牽頭開始規劃起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的規劃更加順利。

 所有的指標,包括工業、教育、文化、醫療的建設指標很快出台。

 所有的指標都比上個建設大綱擴大了百分之五十到一倍,當然還有更高的,比如飛機制造業,第一個四年大綱要求飛機生產能力達到一千架,而第二個則要求達到三千架飛機的生產能力。其他軍工產業保持跟飛機工業差不多的擴張幅度,可謂相當側重於軍工。當然也有縮減了的,醫療上第一個四年大綱要求培養兩萬名,可最後實際上除了護士之外,醫生的指標遠遠沒有達到要求,隻培養出了三千來名,因此這個大綱就定為了八千名合格的醫生。教育上則保持平衡,因為經過第一個四年大綱的建設,塞北地區的教育基礎設施基本上都建設的齊全了,缺的無非是人員,第二個大綱就更偏向人員的培養,而數量擴張上沒有擴大跟第一個大綱保持平齊。

 指標好定,但是錢是一個問題。

 徐新六十分反對在這樣無止境的依靠印刷紙幣了,這是一種透支經濟潛力的做法,完全是飲鴆止渴,他這樣的經濟專家看的是十分透徹的。趙書禮也對於塞北現在的民生十分憂心,比之四年前,現在的物價水平實在是長的快了點。某些物價水平竟然長了十倍,這實在是觸目驚心。

 不能印刷紙幣,就只能借債,借外債跟借內債。

 內債上在金融市場上發債券就好,外債就只能依靠美國這個大戶了,此時不吃這個大戶白不吃。趙書禮知道,就在今年美國人的新政就要開始,在羅斯福的領導下,美元會貶值。現在借貸美元,到時候還款的壓力會比較小,是十分劃算的。

 但是美國人不是傻子,通過摩根財團,美國已經給塞北融資了十五億美元,還借先把前面的還了再說。好在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度,新政還沒有開始,各種政策還是很自由的,尤其是金融業還要自由很長一段時間。在找摩根不合適了,那麽找洛克菲勒好了,他可是除了摩根外的第二大財團。

 借著金融危機,洛克菲勒財團跟美國政府一道可是把摩根打壓慘了,讓他們被迫放棄了在美聯儲的很多利益,而洛克菲勒和政府的權力則在美聯儲大幅度擴張了。現在的美聯儲雖然還是由股東佔有的,當實際的性質跟公共事業機構已經相差無幾了,因為它從此不再向股東分紅了,也就是說金融家再也無法通過美聯儲超發貨幣來獲利了。比之歐洲國家的央行,雖然還有差距,但是已經不遠了。

 但是洛克菲勒卻很實際,他們不願意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冒險。

 最後是趙書禮用大慶石油做擔保,讓洛克菲勒同意了幫忙發行塞北的工業債券,同樣是十五億美元規模。不過這跟摩根的那十五億有區別,這十五億將用於工業建設。而摩根的那十五億,摩根要求要全部用在公用設施上面,比如改善交通,城市基礎設施,醫院,學校上面。

 有了這些資金,趙書禮也想到了一個解決蘇聯代表團問題的方法。

 跟蘇聯的貿易擴大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確實是一個雙贏,在世界其他國家對蘇聯不甚友好,經濟交流很抵觸的時候,這是塞北的機會。加上地利上的優勢,兩國間的貿易不會受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威脅,因為全是陸路運輸。

 趙書禮提出,可以大規模向蘇聯人提供設備, 甚至同意用蘇聯人稀缺而塞北擁有的美元來幫忙進口一些外國的設備,而蘇聯人用礦產來支付,當然這個價格要比國際社會至少低一成以上。最後趙書禮期待的結果是,塞北地區的機器設備一部分用來出口蘇聯,而塞北地區則用美元來進口一些最先進的設備來裝備自己。同時在國際上轉手蘇聯的各種礦物。

 與此同時,還跟蘇聯人簽訂了一個協議,那就是合作開發西伯利亞的各種資源。蘇聯人太大了,他們實在是沒有能力全力開發自己的國度。西伯利亞靠近塞北地區,雙方合作有先天的優勢。

 塞北出資出設備,幫忙蘇聯人在西伯利亞尋找礦藏,這些礦藏將就近支付給塞北地區衝抵工業產品貨款。同時多余礦藏也將通過塞北地區,流向日本等國和國際市場,塞北得到差價而蘇聯人得到美元。

 經濟上蘇聯代表團可以說是收獲頗豐,但是其他方面也有進帳。他們本是一個工業代表團,但是知道了其中的貓膩後,趙書禮覺得有必要給他們更多的好處,好讓他們繼續掌權,繼續跟塞北合作,這叫做繼續共贏。他提出了一個建議,蘇聯跟塞北在政治軍事上也要加強合作,每年在外蒙和東北還有蘇聯的遠東地區舉行一次聯合軍事演習,演習的假想敵為某海上強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