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234節 華北變局
二百三十四節 華北變局

 不管梅放怎麽歪曲了趙書禮鍾情鍾表的意思,隨著時鍾的滴答,時間從沒有停止流逝,而且這種流逝在趙書禮的心裡是沉悶且壓抑的。

 沒有什麽比體會死亡的過程更難過,這種痛苦甚至遠勝死亡本身,同樣的道理,明知道戰爭會爆發,但是不知道什麽時候爆發,但是卻一點一滴的體會這種感覺,也是十分煎熬的。

 趙書禮第一次體會到了改變歷史的痛苦,原來一切失控的感覺是那麽不爽,習慣了以前凡事料敵先機的優勢,現在他必須根據自己對形勢的判斷做決斷了。但是形勢其實並不好,日本人沒有明目張膽的發動七七事變,但是他們對中國的野心並沒有消失,尤其是軍方似乎已經到了忍耐的邊緣,在東北跟東北軍不時的摩擦,在天津上海等通商口岸日本人的態度也越來越蠻橫。

 同時更加積極的拉攏起了中國的軍閥勢力,同時扶持漢奸傀儡。

 1937年八月初,漢奸白堅武在日軍的指揮和配合下,在北平西南部豐台發動的武裝暴動,史稱豐台事件。白堅武可是一個實實在在受到權力誘惑,而投靠日本人的,正正經經根正苗紅的漢奸。白堅武是河北交河縣人,曾任吳佩孚的政務廳長,1926年,北伐軍擊潰吳佩孚軍隊,他東渡日本,從此投靠日本人成了漢奸。九一八之後曾在沈陽組織“正義社”,後又在土肥原支持下,糾集石友三、李瑞清等敗類拚湊“華北正義自治軍”,白任總司令,任用日本浪人樽崎一良為顧問,他們的目的是在北平發動暴動,組建“自治政府”,成立“華北國”。此時是他們行動的第一步,但是這一步他們走出去,發現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反擊,對他們的日本主子更有信心了。

 此時河北為東北軍防區,按說出了這事,東北軍不該不管啊,但是因為這裡的局勢此時十分的微妙,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河北名義上雖然是東北軍的防區,但是實際掌控者其實並不是張學良,張學良也掌控不了,此時他已經到了意大利。張學良是去治病的,在第二次日本在東北鬧事的時候,雖然他堅決的反擊了,但是承受不住壓力再次病倒了,這次他決心徹底治療,在醫生的建議下到了西方國家,說起來這丫也挺有毅力,按照醫囑他硬生生把自己的許多惡習改正了。其中一個惡習最難戒除,這就是毒癮,張學良有很大的毒癮,鴉片嗎啡海洛因無所不沾,但是竟然說戒就戒了,這份毅力還真的讓人佩服。

 他去治病了他的勢力就有點脫離控制了,代理東三省司令的萬福麟不管是能力還是資歷都有些壓不住場面,尤其是那些原來被東北軍收編的部隊,說明白點就是那些西北軍。

 在1933年第二日東北軍和日軍沈陽衝突的時候,病倒的張學良把全權交給了萬福麟,而萬福麟為了跟日軍對抗更有底氣,再次從關內抽調主力軍隊,導致留在關內的東北軍幾乎全部撤出關外,留守在這裡的最大勢力成了宋哲元領導的西北軍殘部。

 中原戰爭結束後,西北軍被收編,宋哲元所部西北軍被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防區在保定。大戰結束沒多久,南天王廣州軍閥陳濟棠反蔣,宋哲元會同於學忠、王樹常、石友三、孫殿英等八人通電擁護和平統一,反對廣州的反蔣行動。此舉在蔣價石面前博得了一個善緣,而蔣價石是什麽人,那是見縫插針的權術高手,既然你宋哲元有意巴結,他樂的借機拉攏,用來鉗製東北軍。

 不久宋哲元部就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轄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全軍二萬二千人。雖然人數比起過去的西北軍衰落的厲害,但是全都是百戰老兵,加上有了蔣價石的暗中支持,東北軍的財力援助,宋哲元開始努力整軍經武。九一八的時候,他甚至請示張學良要他們西北軍出關作戰,表示願意提十萬大軍一舉蕩平日本。顯然抗日熱情也許是真的,但是借機擴軍也是真的。張學良早已經不滿意他暗中跟老蔣勾勾搭搭了,怎麽能答應這樣的請求,因此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始終得不到擴充,但是訓練更加有速了。

 1933年日本第二次在沈陽發動摩擦的時候,吃一塹長一智的東北軍大軍出關積極反擊,給了宋哲元以機會。正好這時候張學良出國,而萬福麟鎮不住場面,東北軍內部的軍官並不服氣萬福麟,借此機會,宋哲元借口抗日備戰,私自擴充軍隊。從被張學良收編開始,宋哲元部雖然受到了很多掣肘,但是經濟條件可比以前好很多了,富庶的東北養的起他們,而張學良也想用金錢來拉攏他們,因此從來沒有在他們的糧餉問題上克扣過。在石友三反張學良的時候,宋哲元又堅決的站在張學良一邊,此舉也獲得了張學良的信任。因此張學良對這隻西北勁旅更是大方,糧草彈藥供應充足。

 可是張學良忘記了,西北軍從他的建立者馮玉祥開始,就是顛三倒四反戈無常的。因此他一離開中國,這些年攢下了不少家當的宋哲元開始發揮西北軍的特色了,更有唯恐東北軍不瓦解的蔣價石支持,宋哲元的軍隊很快就擴充到了十萬人,雖然名義上還是東北軍的編制,可華北的實權實際上落到了宋哲元的手裡。

 不過宋哲元並沒有宣布脫離東北軍,因為宋哲元明白,憑借他的實力還無法自立。他東北方是東北軍,西北方是強大的塞北軍,而南方又是老戰友韓複榘和蔣價石的勢力。宋哲元聰明的選擇了一個左右逢源的做法,一面繼續向張學良表忠心,一面跟蔣價石暗中眉來眼去接受中央軍的各種物資援助,一面跟自己的老戰友韓複榘結成同盟,一面還跟塞北軍聯絡頻繁。

 此時的東北軍是沒有能力在對抗日本人的同時還在河北跟宋哲元開戰,加上張學良不在內部也無法凝成一股繩,萬福麟、榮臻在高層爭權奪利,馬佔山則坐擁黑龍江軍隊滴水不漏,不團結的東北軍也只能選擇拉攏宋哲元的辦法,讓這隻軍隊繼續歸屬東北軍的編制。甚至為此萬福麟還不惜繼續供應宋哲元糧草。而蔣價石自然是樂見東北軍分裂的,因為他樂見一切勢力瓦解。塞北軍方面當時是自顧不暇,趙書禮在美國治病,宋遠無法調和塞北各派力量。南方山東軍閥韓複榘第一是因為交情,第二也是想聯合宋哲元以穩固自己的地盤, 機緣巧合之下一時間各方默認了宋哲元在河北的崛起。

 崛起後的宋哲元繼續奉行左右逢源的政策,各方都不得罪,但是積極穩固自己的勢力。河北原來張學良任命的官員慢慢被他清除替換成自己的親信,積聚糧草訓練軍隊,三年時間他又擴軍到了二十萬人。

 左右逢源沒有錯,但是錯在他連日本人的拉攏也接受,軍中允許日本顧問的存在,接受日本給與的軍事貸款和武器裝備的援助。同時在境內保護甚至擴大日本的利益。對於日本陸軍在河北的挑釁行為,他從來都采取妥協的政策。

 因此這次在日本支持下的白堅武暴動,他默認了,沒有積極鎮壓。而是私下聯系,希望和平處理。日本則利用此機會,以維護日本利益為借口,再次在豐台大營駐軍。這些駐軍又成了白堅武攫取權力的資本,因此他一面對宋哲元虛以委蛇,一面開始積極的組織分裂勢力。

 日本人的這一切塞北軍都看的明白,趙書禮尤其明白,這是日本人的步步逼近之策。

 但是趙書禮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此時他正忙著在塞北開會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