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之大民國》241節 廬山會議
[第四卷 抗日烽煙]二百四十一節 廬山會議

 

 二百四十一節 廬山會議

 歷史已經改變了,西方的法黑斯照常發展,可是亞洲卻大不一樣了。去年的七月七日日本人沒有發動盧溝橋事變,但是卻在今年發動了,發動的情況也跟歷史上不一樣了。趙書禮沒穿越前的歷史上,由於九一八不抵抗,日本毫不費力的掠奪了東北大量的利益。然後東北軍在各種內外因素下,迅速的勢弱,後來消失在明爭暗鬥之中。

 但是這個歷史上,九一八因為塞北軍的強勢介入,而發生了改變,日本人沒能佔領東北。因此也沒有出現之後的步步蠶食,在盧溝橋附近的豐台大營確實有不少日軍,但是比之歷史上要少,也沒有歷史上那麽蠻橫。

 因此七七事變沒能按照過去的歷史,也不可能按照過去的歷史那樣發生,而是在第二年的同日,日軍直接以大規模行動開始侵華。方式仍然是突然襲擊,名義則仍舊是保護鐵路和僑民,因為東北確實也存在著反日的行動,日本人上街實在是不安全。經常有挑釁的日本浪人跟人鬥毆,雙方忽悠死傷。而鐵路也是經常被不名勢力所破壞,對此東北軍無能為力,常惹得日本人發飆。

 而趙書禮之所以猶豫,除了他把不準事態的發展,還有就是日本人在發動事變後,第一時間跟他做了解釋,表示繼續支持他,表示支持他現在進兵東北,把黑龍江並入塞北統治,當然前提是將蘇軍驅逐出黑龍江,日本人表示願意跟塞北軍一起行動對蘇聯駐黑龍江軍隊進行打擊。

 趙書禮不會為此利益所引誘,但是他在考慮,是不是將計就計,繼續穩住日本人。把事態壓製下去,畢竟日本人像他前世的歷史上一樣,沒有宣布是侵略,並且表示對東北領土沒有野心,在佔領了遼寧後,立即扶持九一八後逃亡日本的大漢奸熙洽組織東北整府並任主席。同時吉林的那些雜牌東北軍也投降做了偽軍,張海鵬做了吉林主席。雖然說是在漢奸的統治下,但是畢竟日本人還承認這兩個地方是中國領土,還沒有撕破臉皮之下,趙書禮顯然在考慮是不是要這麽裝下去,知道歐戰爆發後,全世界分成兩個陣營,這樣中國的抵抗日本就不那麽孤單了,不會像歷史上那樣,獨自抵抗數年,而西方人則隔岸觀火甚至下絆子使壞。

 既然是猶豫,那麽肯定也有另一方面的考慮,那就是堅決抵抗。這次不同以往了,這次日本人是來真的,不管東北將來局勢如何發展,顯然日本人都不會放棄這裡,不會像九一八那樣做出退讓了。中國人的反擊將是一次大規模的國戰了。那麽在像以前那樣塞北軍傾力獨自抵抗,顯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勝利了自己也垮了。而且既然是國戰,那麽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塞北軍獨自來打,是到了團結全國民眾,一致對外的時候了。同時抗日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在趙書禮的印象中,抗日是偉大的,各種勢力摒棄前嫌團結一致,這實在是中華民族最光輝的時候。同樣利用日本的野蠻侵凌把全國各個勢力統一起來,這為將來的實際統一打下一個基礎,有可能不用像過去發生的那些慘烈的內戰,白白流血,而是大家通過商談和平統一也說不定。

 反正抗日是遲早要打的,那麽把民族的血流在抵抗外敵中,來凝聚人心達到統一,豈不是比通過慘烈的內戰來達成統一要少很多犧牲,而且這種外戰中的犧牲也比內戰要光榮和正義多了。民族也不用出現後來的大爭論,探討內戰的正義性了。

 既然要團結大家,那麽就必須要各個軍閥來表態。

 終於在趙書禮秘密建議下,蔣價石發起了一次大會議,會議在蔣價石的地盤,江西的廬山舉行,成為廬山會議。

 蔣價石之所以發起這次會議,開宗明義的表明是探討抗日大事,不是因為他突然雄起了,而是因為趙書禮送給了他一個密議。是日本人跟塞北商談的密議,日本人表示希望塞北軍南下,跟日本人一起攻擊中央,將來統一的中國將由趙書禮主掌。而日本人得到的利益則是,東北三省並入日本。同時趙書禮把塞北的大致部署向蔣介石透露了一下,大部分塞北軍部署在靠近東三省的邊境,另一部分部署在山西北部,靠近河北北部地區。

 趙書禮把日本人提出的這個提案,原封不動的抄了一份悄悄的交給了蔣價石,同時又透露了塞北軍的部署情況,以蔣價石的聰明,他很容易就猜到了趙書禮的意思。把日本人的密議提案給蔣價石看,人讓蔣價石明白,塞北軍南下作戰是有利可圖的,同時又把部署給蔣價石看,又讓他知道,塞北軍既可以南下作戰,又能夠東進東北跟日本人死磕,至於南下還是東進就要看蔣價石的了。

 蔣價石如果抗日,那麽塞北就東進,如果蔣價石不抗日,那麽就要抗擊塞北軍了。蔣價石只有兩個選擇,是跟在日本支持下的塞北軍作戰,還是聯合塞北軍跟日軍決一死戰,當然蔣價石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投降日本人,攻擊塞北。但這第三條顯然不可能實現,因為誰都可以投降日本,比如塞北軍,但是唯獨他不能,因為在中國他代表的是中央。有時候佔據中央,確實佔有大義,但是有時候卻失去了靈活性,沒有主動權。

 於是蔣價石接受了趙書禮的建議或者說是威脅,他召開了廬山會議。

 各大軍閥紛紛響應,都派人或者親自前往開會,廣西的李宗仁沒去,但是派去了二號人物白崇禧,三號人物黃紹竑還在中央任職。山西的閻錫山派出了商震,楊虎城派去了自己的副官,馬步芳也讓馬步青前往,川軍、滇軍、黔軍,紛紛派人前往,至於最前線的東北軍自然沒理由不參加,沈鴻烈這個老油條是代表。

 而提出秘密建議的趙書禮,則沒有派人前往,這種態度似乎十分的曖昧。

 給了外界無限的遐想,立即就有報紙開始披露,塞北軍這次不願意跟日本人反目了,日本在塞北有大量的利益不假,但是塞北同樣存在大量的日資企業,現在的塞北已經不是過去的塞北了,塞北跟日本實乃緊密一體的經濟體。事態繼續發展,各個媒體大肆抨擊塞北,說塞北不但不願意跟日本作戰,恐怕還有要借日本的力量南下的意思。

 隨著蔣價石主持的廬山會議的進行,有越來越多的軍閥表明了態度,表示願意派兵北上作戰,塞北的名聲,趙書禮的名聲越發的臭了起來。而蔣價石卻越來越有威望了,他對此自然很滿意,因為自從趙書禮塞北軍閥崛起後,他的正面形象就越來越差,反面的評論越來越多,這次他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而趙書禮依然在冷眼看著事態的發展,他就是要讓這種壓力,塞北軍的壓力,把全國民眾都逼到一起凝聚起來,哪怕這種凝聚是圍繞著蔣價石而不是自己呢。同時塞北軍不表明態度,那麽日本人行動起來就有所顧忌,不會那麽肆無忌憚,不是怕,而是他們看到有可能花費很小的代價就搞定中國各大勢力。他們不是傻子,能夠借力打力,借助塞北軍滅掉其他的反日武裝,在回頭來收拾塞北軍這種買賣他們願意做。

 可是塞北是一個自由的地方,這裡的媒體收到的控制幾乎沒有,從來抨擊整府的輿論從來沒有斷過,塞北大力建設公用工程,他們說領導人沒有眼光沒有能力,濫用民力;大建工業,造成了通脹,他們說這根本是浪費民財,不顧惜民生;塞北軍強力雄起去東北作戰楊民族威風,他們會說窮兵黷武不管百姓的生死;現在塞北軟弱下來了,他們就更抨擊了,說領導人是漢奸是石敬瑭是兒皇帝。

 這樣的輿論煽動了大量的盲目青年,他們整日間在街上大喊口號,遇到個頭稍微低點的人就懷疑是日本人,二話不說拉過來盤問說的不好,口音不對他們就敢當成日本人胖揍一頓。連軍隊本身都受到了影響,許多底層官兵非常激進,給自己的上級施加壓力,說全國各地抗日的呼聲都這麽高了,為什麽塞北軍不行動。還搞出了什麽大簽名給趙書禮,要求東進。

 政界官員則搞出了什麽聯名上書,希望趙書禮派人也去參加廬山會議。

 趙書禮頂住了壓力,廬山會議直到結束塞北都沒有去參加,最終廬山會議作出了決議。蔣價石向日本人發出呼籲,希望他們本著和平的誠意,撤出在東北的所有軍隊,還東北,還中國,還亞洲以和平,否則就是對中國四萬萬百姓的挑釁,是對全世界和平的威脅。同時像全國民眾發出呼聲,一旦戰爭發生,當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保土衛國之責,戰至最後一滴血。但是蔣價石始終沒有發出明確的意見,對日本是戰是和,在模棱兩可間。

 但是廬山會議還是有成果的,各大軍閥旅行了他們的諾言,川軍各大派系派遣了十萬軍隊出川,先到中央報道整編,然後就要北上。廣西廣東組成了聯軍,有白崇禧任總指揮,北上到武漢集結待命隨時北上華北。雲貴的軍隊也到江西報道,編入中央軍作戰。

 因為此種種,蔣價石撈足了聲望。全中國都在看著蔣價石的下一步行動,但是蔣價石沒有行動,這時候輪到他等了,等塞北軍的反應。

 而趙書禮還是在等,他在等張學良的歸國。

 Y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