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415節 印度洋爭奪
東條英機的一生可謂坎坷,他出身於舊武士家族,其父親是老一輩陸大畢業生,參加過甲午和日俄戰爭,可是由於軍中門閥派系的排擠,鬱鬱不得志而死東條後來在德國當武官的時候,參加了學長永田鐵山、剛粗寧次等人組織的巴登巴登密謀,不過當時他是站崗的

 後來掌握了大權的永田鐵山被刺殺後,各大勢力傾軋,他幾經周折機緣巧合之下,終於爬上了陸軍大臣的位子,開戰後是直接以軍人身份擔任了日本內閣首相一職,兼領了軍政大權但是他的能力在日本,卻有不少人不怎麽認可,其中包括以智計聞名的石原莞爾就諷刺他為一個上等兵,說他的能力只能管理十挺機槍

 但是東條的行動力卻看成日軍中第一人,只是腦子不好用而已,這是典型的好勇無謀類型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大智若愚也許也能說得過去,用時候諸葛亮的觀點來看,如果一個人如此沒有本事,為何卻能爬上如此高位那些比他強的人,去了哪裡?

 但是似乎也是為了印證別人對他的評價,這丫做事情好像真的不經過腦子,發動珍珠港事變就是他的主張下決定的這個決定就戰略意義而言,無疑是錯誤的,錯誤的離譜因為日本並沒有抗衡美國的實力,可是當時的情形是,日本要在南洋擴張,就必然受到美國的製約而如果不在南洋擴張,第一太可惜第二沒有南洋資源的支撐,恐怕日本早晚有一天連中國的佔領地都保不住在冒險一搏還是永遠在白人的臉色下生存,東條英機選擇了前者,就此而言英機桑是好樣的

 但是英機桑最近很煩惱,美國人的後勁終於爆發出來了,盡管在陸地上,還是日軍佔據了一些優勢,在跟美軍於澳洲的戰鬥,並沒有落下多少下風可是在海上,卻敗績連連盡管這個時候的日本,在英機看來是一個巔峰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擴張到了極致,日本此時已經是個戰鬥的民族了,這讓英機很興奮可是海軍不同於陸軍,海軍倚重於兵器也就是戰艦來戰鬥,這是一個技術的兵種日本不缺人,也不缺技術人員,可是缺少資源(聖王 )一直以來受限於資源,日本的工業模式一直走的是集約式的以小工廠居多,大型流水線作業在日本並不流行可是美國人不同,他們大手大腳慣了,現在造戰艦也如同流水線一般嘩嘩的這讓日本有些經受不住了日本拚盡全力,利用澳洲的資源將海軍力量擴大了兩倍,可是美軍呢他們幾乎是無窮盡的擴大著戰艦的規模,目標竟然是日本海軍力量的十倍

 在絕對優勢的海軍實力支撐下,美國人從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面向日本發動了攻擊

 太平洋上現在靠著戰爭初期攻佔了大量的島嶼,一時間跟美軍還能相持,可是在印度洋就不那麽樂觀了美軍艦隊不停的從大西洋海域,經好望角調到印度洋,顯然目的在於把日軍海上勢力驅逐出這裡,然後佔領馬六甲

 不能讓美軍控制了馬六甲,這是日本海陸軍的共識美軍控制了這裡,第一將切斷日軍從南洋和澳洲往國內的運輸線,第二美軍加接近日本本土,並且可能配合印緬的中英軍隊,從陸上反攻,從而獲得一個轟炸日本的立腳點

 日本人現在已經深深體會到了美國的恐怖,塞北的轟炸已經讓日本人很苦惱了,如果換做實力強大的美軍,那麽日本恐怕真的會被炸成廢墟日本大員們不願意想象這樣的場景,已經有人提出跟美國人何談的意圖了,可是美國人根本不理會

 日本人沒有選擇,東條英機決定,跟美軍在印度洋決戰用日軍的勇武精神,一舉摧毀美軍的海上力量,然後配合陸軍最快的佔領印度,在進入中東跟德軍會師,把德意日佔領區連成一片,這樣才能抗衡已經武裝起來的美國

 日本人的決定,美國人怎麽想的不知道,不過塞北高層卻十分滿意

 趙禮知道,決定性時刻恐怕要來到了,他對美軍有信心海軍跟陸軍不同,仗著不怕死的精神是沒用的,首先海上一戰打起來就跑不了,就算是美軍怕死也沒地跑去,只能被逼的發出狠勁,就像是背水一戰或者破釜沉舟的情形一樣趙禮可是知道,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解?放軍也沒辦法,遊過台灣海峽去解放台灣因此在戰鬥意志上,雙方的差距就縮小了

 趙禮立刻聯系了聯系了陳紹寬的海軍署,派人跟陳紹寬商談後,陳紹寬十分感興趣,他很快請示了蔣價石,蔣價石也有意思,接著陳紹寬就趕去了印度,代表中國跟美軍談判,關於沿用租界法案租借給中國一隻海軍艦隊的議題

 同時趙禮沒把希望寄托在一棵歪脖樹上,俗話說要在旁邊那棵多試幾次,趙禮又請出了閑居塞北的沈鴻烈沈鴻烈此人是東北海軍創建者,要能力有能力,還頗通人情,政務能力也很強東北淪陷後,東北海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人員損失卻不大,大多數的軍艦都是自沉因為這些軍艦多為海防艦,甚至大多數只是江防級別的,對上日本世界第三的海軍,根本就沒有勝算

 盡管東北海軍覆滅了,但是留下的這些人,卻也並不是沒有本事的,其中高層多為留學日本,也有東北自己培養的海軍人才,正規程度比之東北軍要強很多呢不得不說當年的東北真是富裕,他們為中古培養了一代航空人才,如高志航等,也鍛煉出了大量的海軍人才,代表就是沈鴻烈

 沈鴻烈也去了印度,隨行的還有近百人的原東北軍海軍士官他們的任務自然也是接受美國人租借的艦艇,然後成立的中國海軍可是陳紹寬的談判進行的十分不順利,可以想象,此時美國人對中國也是擔憂的,尤其是塞北軍在北方的擴張,讓他們覺得,戰後中國也將是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好在現在這個競爭對手是瘸腿的,只有陸軍空軍,卻少海軍,那麽能給他裝上這條瘸腿嗎美國人不傻,顯然不同意了

 這是陽謀,誰都看的出來,中國人要海軍是為了什麽,自然是為了戰後聲音能大一些而這些都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趙禮不急,於是建議陳紹寬退一步,不要求美軍提供作戰艦艇了,但是希望美軍讓這些人加入美軍作戰,理由冠冕堂皇,對日軍的戰爭中,只有海軍現在沒有中國人參與了,中國希望在各條戰線上為反法西斯事業做貢獻顯然這是為了鍛煉人才,讓這些久以沒摸過船的家夥們,在去海上戰鬥陳紹寬請示了蔣價石後,向美軍正式提出了這項要求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的意圖鍛煉人才,可是他們也樂意,既然中國人願意犧牲就滿足他們,反正他們沒有造船能力,戰後要是擴張海軍還是要依靠美國,到時候又是一大筆生意於是他們同意了陳紹寬、沈鴻烈等人上船,並且對他們禮遇有加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將來這批人就是中國海軍的高層,那麽將來如果要跟中國做軍艦生意,這些人是繞不過去的,趁現在打好關系,是最低的成本和最佳的捷徑

 沈鴻烈和陳紹寬兩人是舊識,一戰的時候,他們都參加了英國海軍,跟德軍海軍戰鬥過論起戰鬥經驗,兩人都不差,後來又都是中國海軍中的高層,一南一北是泰鬥級的人物因此在美軍戰艦中,美軍很給他們面子,給他們兩人都安排了榮譽副艦長的職位,當然只是榮譽的真正的指揮是輪不到他們的

 兩人此時也有競爭關系,各帶了一隻隊伍,一南一北,一方是原屬於北洋海軍,後來加入民國的,一方是組建的東北軍閥海軍論起實力來說,應該是陳紹寬帶的人多, 但是沈鴻烈狡猾一些一時也分不出高下,反正兩人都把自己人安排到了美軍各個戰艦上,從航母到運輸艦一點不落下

 印度洋是戰場,但是海洋很大,不可能處處烽煙很快美日兩國海軍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斯裡蘭卡和印度大陸之間的海峽周圍,包括馬爾代夫在內的許多小島也是爭奪的焦點終於雙方的大艦隊,在海峽某處相遇了,一場二戰中最大的海戰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的爆發了

 趙禮不關心戰況,他只在意結果

 他收到的情報是,此戰日軍出動了航母十二艘,各型其他艦艇五十多艘,戰鬥機七百多架而美軍投入了航母十五艘,各型戰鬥艦艇一百多艘,還有臨時支援的英國三艘輕型航母,作戰飛機上千架

 最終戰況是美國以一百多架戰鬥機損失,六艘巡洋艦沉沒,十余艘巡洋艦輕創的代價,擊落日本戰鬥機六百余架,擊沉航母三艘,重創多艘巡洋艦戰鬥結果日軍敗退,徹底失去了對印度洋的控制力而美軍進一步逼近了馬六甲海峽,下一步的目的就是向加坡發動攻擊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