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165節 哈爾濱防禦戰(七)
被傅作義一鬧,趙書禮本來有些煩惱的心情倒也是輕松了一下,也不算是什麽壞事啊。  但是他也注意到了東北的局勢,注意打了梁鏡齋這個新兵師,老實說把一支新兵部署在這裡,他也是很不放心,但是條件就是這樣限制的,當日本人往哈爾濱聚集軍隊的時候,就只有這隻部隊在跟前啊。

  最近的東北局勢讓他是頭疼不已啊,尤其是日本人增兵兩個師團,讓他頗為擔心,要是一下子引起了中日的全面戰爭的話,恐怕他就是歷史的罪人了,現在爆發戰爭,中國人沒有一點勝利的可能性。

  他寄希望的國際社會的乾預也遲遲不來,英國人法國人等西方列強對於把東北自由話,各國派遣維和部隊非常感興趣,也開了數次會議,意大利的墨索裡尼已經公開發表了強硬的講話,表示意大利為了遠東的和平,隨時準備派遣兩個師到東北維護和平。但是國聯卻決議不下來,這個時代雖然日本人自己見到了西方人十分自卑,甚至遠甚於中國人,但是他們的國際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國聯五大常任理事國就有他們的一個席位。因此在日本人的阻止之下,國聯遲遲不能做出決定,雖然說英法意三巨頭已經首肯,但是國聯還有許多小國的意見也是需要考慮的,起碼表面上是這樣,比如荷蘭是堅決不同意國聯此時介入的,原因很簡單,就算東北在怎麽國際化,估計荷蘭也分不到多少甜頭,他們早不是海上馬車夫時代的荷蘭了,現在守成都困難,那裡還想著開拓啊。

  國聯是一方面,但趙書禮寄予厚望的蘇聯卻也遲遲不表態,本來塞北想讓他們往東北邊境,尤其是海參崴派去十萬軍隊的,可蘇聯人兵是派了,但是卻派到了恰克圖,這裡距離外蒙比東北更近啊,他們是去東北防禦日本的還是想要跟日本一起瓜分塞北地盤啊?這讓趙書禮頭痛的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驅虎吞狼不是那麽好玩的,一個弄不好可就成了,前狼後虎了。更讓趙書禮知道,蘇聯人是靠不住的,顯然他們打的注意不是跟日本人拚命,當然他們也不希望看到東北落入日本人的手裡,但是現在已經不是沙俄時代了,他們犯不著為了東北跟日本人乾仗了,因為即便是打贏了日本,以蘇聯的國際形勢,他們不可能吞並東北,這點上他們可實在是比不上日本。或許更加現實的是,日本人在搶先發動對中國的戰爭,打敗中國人佔領東北後,獨自承受起強大的國際壓力,然後蘇聯以防備日本為由進兵外蒙,那時候有日本侵略在前,國際社會可就不可能坐視日本的侵略而完全的給蘇聯施壓了。

  蘇聯的打算趙書禮不可能完全明白,但是猜個八九不離十是不成問題的,現在擺明了蘇聯是在坐山觀虎鬥,他們幫贏的那一個。同時他必須防備蘇聯,因此才把塞北現在所剩的多數軍隊,調往了庫倫,去那裡震懾蘇聯人,防止他們萬一跟日本勾結了起來,突然對塞北發難。

  因此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在自己手裡,在於塞北軍能不能在東北戰勝日本。但是此時東北的局勢實在是太過微妙,戰爭這種事情是最難把握的,偶然因素實在是太大了,就像日本人本來是從下而上由地下軍人發起的挑釁最後變成了日本對東北的輕易侵佔一樣,現在塞北軍入東北給增添了極大的變局。

  東北的局勢不但微妙還十分複雜和離奇,日本人四處攻擊東北軍把守的地盤,但是卻打著衝突的借口,打著保護僑民安全,保護日本產業的借口,而塞北軍進入東北跟日本人發生了數次戰鬥,

卻也打著保護東北百姓的旗幟,兩國三方都沒有提過戰爭這個詞眼,都在避免戰爭的大前提下,想要盡最大努力給自己爭取利益。  趙書禮不希望戰爭,日本人同樣也不想戰爭,起碼此時不希望,起碼除了小部分狂熱軍人外,大部分軍政人物不認為現在是發動戰爭的有利時期。

  日本人此時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幾次經濟危機對於工業的打擊還是很大的,而日本的軍人政府也還沒有上台,還沒有把閑置的工業實力轉產成軍工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日本要發動全面戰爭,不提國際社會會怎麽樣,趙書禮也有信心保全塞北。因此此時他的顧慮完全在東北的得失上,歷史上東北就在此時已經完全丟失了,而這不過是趙書禮進入東北的最壞結局,所以說他要面對的局面無論如何都不會輸,起碼比之歷史上不抵抗這招棋怎麽折騰都不會更壞了。

  但是即便如此,趙書禮認為東北實在不宜在擴大戰事規模了,萬一引發了更大的衝突,現在都很緊張的兩國極易擦槍走火,引發全面的戰爭。

  所以趙書禮必須在在不擴大衝突范圍,不增兵的基礎上,在東北進行部署。

  這部署自然得圍繞著哈爾濱來進行,相信只要局限在哈爾濱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並且戰勝日本後,即不會引發全面的戰爭,又能讓國際社會尤其是蘇聯看到中國人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勇氣,那時候就該他們出來分割果實了。這實在是一個讓人十分蛋疼的局面,趙書禮現在爭取的竟然是國外來中國瓜分利益的結果,竟然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來給別人來這裡分肉吃壯膽,告訴別人你們放心來吃吧,哥們有實力保證你們吃的安心。

  部署說起來複雜也複雜,簡單也簡單,複雜是要兼顧各方面因素又要保證勝利,說簡單是因為準備的早,參謀部早有預案,盡管戰局十分複雜,但是稍加修改就能繼續執行了。

  而且很多部署其實早都進行下去了, 現在缺乏的只是時間,需要時間來進行最後的收官。

  這時間只能要前線的士兵,尤其是梁鏡齋的新兵師來爭取了。

  ······

  梁鏡齋收到總司令部要他先是堅守三天,後來又改為五天的電報,他一點也沒有為難,他此時已經報了死志,不打算從東北活著回去了。

  這幾天他面對的局面越來越危急,日本人增兵到了三個聯隊,一萬余人,飛機雖然還沒有來轟炸過,但是偵察機天天都飛臨自己的頭頂,好在塞北軍的飛機也已經到達了哈爾濱,每天都會有幾架飛機來回巡航,讓日本人有顧忌不敢隨便派出飛機。

  但是日軍的火炮也越來越多了,據偵察至少有兩百多門已經到了前線,他甚至組織過一次偷襲,但是沒能到日軍火炮陣地前,就已經被發現了,日本人對於塞北軍的重視程度讓他有了清晰的認識,這絕對是一場惡仗。

  1931年,9月28日,日本人的總攻終於發起了,三百多門大炮同一時間轟隆響了起來,而己方現在為止也調來了將近三百門大炮,只不過炮兵的素質有待提高,三分之一是自己師的炮兵新手,三分之一是從塞北新調過來的還沒有休整的炮兵,還有三分之一是悄悄加入進來的東北軍炮兵。大炮也不怎麽讓人滿意,口徑偏小有東北軍的舊式火炮,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油田區就近調過來的,其中還包括大口徑的高射炮。

  盡管如此,塞北軍還是毫不遲疑的向對方的火炮發起了反擊,雙方大戰的起始是炮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