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381節 撤出東北
~-~ 三百八十一節 撤出東北

 或許日軍已經十分希望南下,英法被德國人打的自顧不暇還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嗎,可是擺在他們眼前的障礙卻很大,第一個是美國自不用說,第二個則是中國,準確的說是屢勝他們的塞北軍,不除去塞北軍他們就無法安心的南下作戰。不拿下東北,他們就沒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來維持南方的作戰。

 因此日軍終於下定決心,要跟塞北軍在東北來個了斷了,不惜調集全國之力,往東北調遣了一百萬日軍,發動全面的戰爭。這一百萬日軍中包括四十萬在南方戰場作戰過的老兵,以及十萬從東北退回日本的殘兵,另外五十萬則是完全的新兵,但是也是經過正規訓練的預備役。

 而在東北,塞北軍能作戰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東北軍基本上沒什麽戰鬥力了,固守錦州、山海關到沈陽一線其實已經很吃力了,不得不邀請塞北軍協防,而楊虎城的那三萬軍隊在百萬日軍面前也是打醬油的,真正的對手其實還是日軍和塞北軍。

 此時日軍自不必說,一百萬真正有實力的作戰部隊,國內還有正在作訓的兩百多萬部隊為後備,中國其他戰場上還部署著數十萬二線部隊,而塞北軍總兵力應達到了兩百萬,可以說雙方兵力上是勢均力敵的,武器裝備上也是不相伯仲,塞北軍的火炮坦克佔有優勢,但是日軍的空軍現在已經完勝塞北軍了。按照這種情況分析,結局大概真的會像趙書禮擔憂的那樣,打來打去沒什麽結果。

 只是趙書禮不知道的是,日軍下決心再次跟塞北軍在東北會戰的目的,實際上是希望能騰出手來對付英美,要是他知道的話,恐怕寧可選擇撤退,暫時的把東北交給日本,甚至不會去破壞東北的資源,讓日本有力氣跟美國人打的帶勁點,可是他不知道,他只能選擇迎戰。並且一方面還大肆破壞東北的工礦業,甚至鼓勵東北百姓去塞北避難,以便在最壞的情況出現,就是日軍佔領東北的情況下,也不能利用東北的資源和工業。這就是趙書禮的堅壁清野吧。

 1940年11月,武漢會戰結束一個月後,東北會戰再次拉開大幕。

 日軍從旅順大連、安東一線發動猛攻。

 四散出擊,同時航母戰鬥群集結遼東灣,對各個戰略要點進行毀滅性的轟炸。並且利用海軍優勢,運送大量的日軍小股部隊在中隊後方登陸,發動特種作戰。

 同時戰鬥方式上,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日軍再次投入了新式武器——毒氣,大規模,大范圍的使用毒氣彈。飛機投彈、火炮發射甚至滲透部隊在東北的水井中投毒。

 這淬不及防的大規模毒氣戰讓塞北軍一時間有些難以適應,盡管日軍在南方戰場上已經使用過毒氣了,但是塞北軍並沒有過於關注。因為在南方日軍也只是在極個別劣勢戰鬥中或者在攻堅戰的時候才會發動毒氣戰,而在東北他們竟然直接以毒氣戰作為常規武器使用,這就太駭人聽聞了。一戰後,各大國簽訂了聯合公約反對使用毒氣,日本和中國都是簽約國,使用這種武器明顯是違背公約和人道精神的。

 塞北不是沒有化學武器,當年跟德國的軍事合作中,有這方面的技術合作。但是並沒有投入大規模生產,因為不管是研發的德國技術人員還是接受了德式軍事思想的塞北軍方都不認為會發生大規模毒氣戰的情況,因為這毒氣彈就跟後世的核武器一樣,是一種戰略性威懾力量,只要雙方都擁有,那麽基本上雙方就都不會使用。

 可是日本人的思維模式顯然不能按常理來推理,對他們而言,只要獲得勝利,不管采用什麽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東北戰役一開始,日本的作戰方式雖然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但是日軍依然我行我素,甚至為自己取得戰績洋洋自得。

 面對著以前經過苦戰才奪回的陣地,在日軍的毒氣面前一個個再次失陷,最重要的是自己軍隊的傷亡率居高不下,面對日軍的無恥戰術塞北軍士兵的士氣越來越低,趙書禮的心也在下沉。只能一面讓前線部隊采取臨時性的防范措施,比如用濕毛巾來勉強防護,一面他心裡開始考慮撤退的問題,傷亡太大了,一萬兩萬五萬十萬的消息傳來讓人心痛,另一面則將自己毒氣研製的任務交給塞北的幾個化工巨頭,把生產防毒面具的任務公開招標給民間公司。

 趙書禮已經不願意直接得到第一手情報了,僅僅是每天從媒體上看到的面部腫脹,眼睛毒瞎,全身青色的塞北軍士兵的傷亡慘景就讓他已經痛心疾首了。他從來把跟日本的戰爭看做是一場民族前途的對決,看做是一場宿命,但是從來不是怎麽鄙視痛恨日本兵的,甚至他很少稱呼日軍為鬼子,因為在他看來,僅僅憑感情就去蔑視你的敵人,只能顯出你的無能,把你打成狗屎的敵軍什麽都不是,那你是什麽。可是現在他深深開始鄙視起了日軍,這不是一直軍隊,簡直就是禽獸,野獸,魔鬼。

 大石橋、海城、鞍山、遼陽、連山關一個個城市先後失守,沈陽、長春外出現日軍蹤跡的消息,也像是一塊塊石頭壓在塞北上下的心裡。傷亡已經超過了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可是陣地卻是越丟越多,絲毫好轉的跡象都沒有。

 士兵的傷亡還有統計,但是誰都能想到哪更多的沒有統計的傷亡——百姓的傷亡,戰爭中軍隊與平民的傷亡比例即使是一比十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塞北軍陣亡三十萬人的情況下, 東北百姓恐怕已經傷亡了數百萬了。

 在種種不利局面下,蘇聯人的反應,成了壓垮趙書禮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塞北軍終於退兵了。不知道是不是看著塞北軍節節失利,還是因為日本人的從中作梗,蘇聯人對中國的支持開始產生了抵觸心理。貸款斷絕了,已經付款的中國采購貨物也被凍結,並且邊境的部隊也有調動的情況,給人一種蘇聯人要和日本瓜分中國的錯覺,就仿佛是當初跟德國瓜分波蘭那樣。

 蘇聯人背信棄義,趙書禮自然很不滿意,但是無可奈何。一方面派人立刻跟蘇聯交涉,蘇聯明確表示對中國沒有任何領土野心,但是同時表示希望得到一些利益,希望塞北對蘇聯的貿易降低稅率,並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讓塞北答應,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蘇軍可以不經過塞北同意隨時進入外蒙。

 面對這些要求趙書禮自然是一口回絕,並且他開始了對蘇聯的清算,他不是一個隻吃虧的人。這些年為了大局考慮,容忍了蘇聯人的一些蠻橫,像現在買賣城一帶還是在外蒙分裂分子手裡控制著。但趙書禮沒想到自己的一點小小的手段,會對歷史產生那麽大的影響。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