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之大民國》100節 直接談判
老實說在這次攻佔天津的國際衝突中,趙書禮認為日本人表現的很夠意思這次戰鬥中,當塞北軍一進攻,他們就當即帶頭退回了租界中。當然這跟他們吃過虧有關,就跟狗一樣,你打了他一頓,以後他見了你就自然夾起尾巴。日本人也是一樣,在熱河時候被陳馳胖揍了一頓,現在又有陳馳參與攻城,他們才不會傻傻的呆在那裡挨揍呢。之後也沒有跟法美一道給塞北整府施壓,而是一面對法美等國列強國整府表示共進退,一面有暗地裡在報紙上煽動中國人仇視白人的情緒,又一面對塞北整府示好,表示可以調停。總結下日本人的姿態,簡直好像真是後世中國官員口裡宣稱的,中日之間有什麽戰略合作什麽的狗屁關系一樣。  仔細想一下日本此時的心理也不難理解他們的做法了,從1902年英日條約簽訂後,日本就是英國在遠東忠實的狗腿子,是他們利益的堅定捍衛者,而英國這個世界霸主則是日本強大的後台,就像二戰後日本堅定的抱美國大腿一樣,這時候日本的外交政策也是跟隨政策,跟隨強者謀取自己的利益。但是一戰後,隨著有能力並且確實在遠東跟英國激烈競爭的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兩大帝國的覆滅,英國人發現不需要日本這個狗腿子了,英日關系從合作抗擊德俄變成了競爭,於是英日條約顯得沒那麽必要了。英國人於是響應美國人的倡議,在華盛頓召開了國際會議,最後達成了四國條約和九國公約,就限制軍事力量和建立新的國際關系做了許多限制。這個條約規定,自條約簽訂之時,英日同盟即行作廢,此時日本代表酸溜溜的對英國代表說,感謝他們給英日條約舉辦了一個華麗的葬禮。

  加上隨著英國和日本在中國從合作關系變成了競爭關系,塞北打擊英國和抵製英國貨運動,對日本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出於利益考量他們不僅不願意干涉,甚至暗中願意幫助塞北,只是礙於英國的強大才沒有付諸行動而已。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塞英戰爭,日本人不會像以往那樣堅定的站在英國一方了。在一戰前列強歷次對中國的軍事行動中,日本都是急先鋒和主力軍。這次沒有了日本參與,可以說列強也是很難在遠東組建起新的干涉力量的。這是趙書禮敢於挑戰英國的原因之一,同時這次戰爭也讓列強國看到自己在遠東力量的衰落,越發感到在這個地方沒有日本的合作,他們的行動將困難重重。

  所以在東方,現在的東方強國日本的態度顯得越來越重要了。他們此時向趙書禮提出調停誘惑力不可謂不小,因為只要他們真心幫忙,西方人是願意妥協的。

  但是日本的開價就太高了,吃相太難看,他們希望加深塞日雙方各種合作的力度,除了要求在外蒙和新疆鐵路兩側駐軍,在新疆獲得鐵路兩側的礦權外,還要求在新疆開采石油。趙書禮是堅決的抵製了,駐軍就不用說原因了,狗都不會同意,礦權也是必須保留下來的,這是主權的一部分,他再也賣不起國了,而對於石油,趙書禮有些奇怪,大慶油田的位置他是知道的,所以才能順利找到,但是新疆油田所在的位置他卻不知道,那裡的面積可不比東北小,而且沙漠很多,找石油更困難,日本人是怎麽知道哪裡有石油的呢?雖然不明白情況,趙書禮還是拒絕了。

  幾乎同時趙書禮還從嚴裕棠那裡收到美國人也提出可以幫忙調停的消息,雖然知道美國人肯定也要提條件,但是趙書禮還是耐著性子,

聽了聽美國人的報價。結果讓他差點跳出來,美國人答應幫塞北整府發行十五億美元的債券,同時美國整府給予五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並幫助他們在各列強國之間進行調停,提出的一個條件是要求用塞北的礦產作貸款抵押,這個趙書禮沒意見,他缺錢尤其是缺時間,用礦產來贏得時間在他的心理承受之內,大不了到時候找借口沒收,打官司打冷戰在所不惜。但是美國還有一個條件就讓趙書禮接受不了了,他要求讓美國來監管塞北整府的稅收,這不扯淡嗎。  思前想後,趙書禮找到了另一個國家——德國,相比美日兩國,德國沒有那麽大胃口,不是他們不想有,胃口往往也跟實力成正比。這實力不一定是國力,有時候也跟整治能力和外交能力掛鉤,相比美日,德國的外部環境不是那麽好,但是他們跟英國的關系卻不錯,一方面跟歷史上兩國貴族血緣緊密,連英國皇室以前都是漢諾威的貴族。而他們也不會要求太多的東西,當然趙書禮也沒有要他們幫太大的忙,只要求他們給英國帶個話,他趙書禮願意談判解決此事。

  主動由自己一方提出談判,這是給英國人台階下,大英帝國的面子還是要照顧的。

  英國人很快接受了這個善意,不過他們在報紙上大肆宣揚,是塞北整府首先提出談判的,他們大英帝國本著和平主義的原則,似乎是十分勉為其難才接受的。

  於是雙方撂開了美日兩國,開始進行直接談判,不過在談判地點上還有一些爭論。趙書禮要求在居庸關談判,英國人自然不能答應,他們要求放在倫敦,後來又提出在香港,趙書禮也不可能答應,咱是勝利者跑去你家裡談判算什麽事,香港更不行了,那是殖民地,還是英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在那裡談判對趙書禮來說不啻為是個侮辱。趙書禮又提出在北京豐台大營談,英國人也不同意,他們提議在海上他們新派來一艘軍艦上談,趙書禮又不同意。反反覆複拉鋸過後,最後決定在上海談判,上海是個國際大都市影響力夠大,趙書禮勉為其難接受了,但是提出不在租借,而在中國人的地方,英國人也不同意,最後定下在租借與華界的交界處。

  上海華界跟租界交界的地方是一條路,確切的說不止一條,是一圈相連的道路。這條道路名字叫做中山路,名字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但是修這條路卻是為了製止西方國家的租界不停向外擴展的目的。

  20世紀後,隨著上海的經濟飛速發展,讓這裡成了亞洲第一城市,冒險家的天堂,東方金融中心,犯罪中心,男人天堂外,也讓租界顯得越來越擁擠。而這時候又是中國最混亂的時期,滿清倒台軍閥割據,沒人能製止外國人,於是他們紛紛找各種借口,明裡暗裡的擴張著租界的地盤。其中修路是一個主要的借口,於是當北伐成功後,在國府有識之士的操作下,中國人開始自己築路,修築西式的寬闊大馬路。名字就以已經逝世的孫中山先生明明,中山路幾乎把城市包圍了起來。修成後的中山路分別為中山東一路、東二路;中山南路、中山西路、中山北路等,在改善了上海的交通的同時,也把租界包圍了起來,徹底劃清了華界和租界的范圍,完工後的中山路就像一把大鉗子,租界方面以“越界築路”不斷擴大地盤的企圖,被徹底粉碎了。

  英國人提出的在這裡談判趙書禮同意了,他也實在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跟英國人扯了,盡早結束紛爭,把主要精力放到建設上才是正事。

  但英國人顯然不消停,小動作不斷。

  當趙書禮一行人到達上海後,英國方面說他們安排好了談判地點,讓趙書禮這方人去提前參觀地點。

  這種小事趙書禮自然不用去了,他的手下,談判的副手沈瑞麟去處理此事的。沈瑞麟是清末舉人出身,先後在北洋整府中擔任比利時公使隨員,德國公使管參讚,外務部行走以及駐奧地利公使等職。外交經驗豐富,1923年他被任命為蒙疆善後委員時候跟趙書禮結實,兩年後他被卷入金佛朗案,被判外患罪時,被趙書禮保護。趙書禮保護他第一是這人確實也是有點能力的,他正好缺擅長外交的人才,第二呢,這個什麽外患罪也太扯淡了,你要麽判個賣國罪斃了,要麽就判經濟罪判刑,搞個什麽外患罪非驢非馬,趙書禮十分不認可法院的判決,於是私下把沈瑞麟隱匿在塞北,風聲過後就直接讓他幫自己處理外交上的一些事情了。

  沈瑞麟查看談判地點回來後,氣呼呼的對趙書禮說英國人在耍小聰明,他們把談判地點選在了中山東一路10-12號的匯豐銀行大樓,中山路確實是租界和華界的分界點但匯豐銀行大樓卻在租界一側。沈瑞麟要求另擇他出,他中意的是閘北的濱河大樓,但是英方也提出拒絕。

  趙書禮歎口氣道:“算了,租界就租界吧,跟英國人爭這個沒意義,不管在那裡舉行也改變不了他們失敗的結果。不過談判時候就不要客氣的,英國人氣數已盡啊,堂堂的日不落帝國開始玩起了這種小聰明,日薄西山啊!”

  “那就這麽算了!”沈瑞麟還是不太滿意。

  “算了!”趙書禮道:“不過我就不參加了,你具體負責吧,到時候有記者問起來,你就說我從今天開始永遠不會以官方身份踏入租界一步,除非中國把租界收回!”

  沈瑞麟去負責談判了,而趙書禮換了身衣服,喬裝打扮帶著自己的警衛們,開始逛起了大上海這個花花世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